提高我國農業科技進步水平的戰略舉措
佚名
[摘要]提高農業科技進步水平的基本途徑有兩條:一是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二是提高農業技術效率。從當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實際來看,反映我國農業科技應用水平的技術效率已經很高,特別是種植業的技術效率已基本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主要任務是大力實現農業科技創新,努力提高我國農業的科技水平,以不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我國農業生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人多地少、水資源短缺的矛盾也為未來農業的發展提出了最為嚴峻的挑戰。從容應對挑戰的唯一有效措施就是依靠農業科技。如何提高農業科技進步水平是當前農業研究人員和決策部門最為關心的突出問題。
一、 農業科技進步水平的概念和內涵
1、農業科技水平。
農業科技水平是指農業科技創新所達到的程度(能力的高低),它包括農業科研能力及其成果轉化應用水平兩個方面。它是一個反映國家或地區農業科技實力強弱的重要指標。
2、農業科技進步水平。
農業科技進步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僅包含自然科學技術的科技進步,表現為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生產技能、技巧的提高及其應用于生產過程中所取得的進展稱狹義科技進步,也稱為硬科技進步。廣義的科技進步除了包括狹義科技進步的內容外,還包括管理水平、決策水平、智力水平、制度創新等軟科技的進步,如經濟體制改革,組織管理和決策方法的改進,資源的合理配置等。廣義科技進步一般來講能較全面地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科技進步水平。要更進一步全面理解廣義科技進步的概念,必須正確把握以下幾點:
①農業基礎研究與農業應用基礎研究水平提高。這雖然是一種基礎研究,一旦應用于生產,潛力巨大,是農業技術創新的基礎和源泉,如生物科學的發展為生物技術的大力發展并在農業中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②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技術水平提高。這是農業技術進步的關鍵和核心,具體包括技術創新和技術革命,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技術成果一經推廣應用,就可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如動植物優良品種的選育,農作物栽培技術、施肥方法的革新,畜、禽。水產品養殖方法的改進,新型經營管理理念、方法的應用,管理體制改革、制度創新等。這里的技術創新是在原有技術基礎上進行的部分改造和革新,而技術革命是指在日積月累的技術創新基礎上使整個技術體系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如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廣泛應用都將會帶來農業技術革命。
③農業技術推廣普及程度提高。一項農業科技成果必須通過推廣,讓技術應用主體普遍接受并應用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農業科技推廣程度高與低,直接影響到科技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發揮作用的大小。再好的技術,如果得不到有效推廣,其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④農業勞動者素質提高。農業勞動者既是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生產者,也是農業技術的使用者,還是農業技術創新的推動者,農業勞動者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農業技術應用水平的高低,從而影響著技術效率的高低。如果勞動者素質得不到提高,一方面先進的技術可能不被接受,另一方面即使新技術被接受了,也可能由于使用不當而難以發揮作用。技術的進步與提高,離不開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3、農業科技水平與農業科技進步水平之間的關系。
農業科技與農業科技進步既有本質區別也有內在聯系。它們的聯系是顯而易見的:農業科技是農業科技進步的先決條件,是農業科技進步的保障和源泉,沒有農業科技的發展,就談不上農業科技進步水平的提高。農業科技進步反過來又是農業科技發展的動力、方向和目標,農業科研工作者總是根據農業科技成果應用于生產實踐中而取得的結果去不斷修正、創新自己的科研成果。
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第一,農業科技是一個純技術概念,而農業科技進步既是一個技術概念,也是一個經濟概念。第二,農業科技進步水平的提高可以有三種方式實現,一種方式是在科技水平既定的條件下,通過提高技術效率而導致科技進步水平提高;第二種方式是科技水平提高,而技術效率不變,也可以實現科技進步水平的提高;第三種方式是科技水平和技術效率都提高,可以使科技進步水平有一個較大水平的提高。第三,農業科技應用于生產實踐中既可以產生正效果,也可以產生負效果,農業科技進步僅強調農業科技應用于生產實踐中取得的正效果,如新的農業科技成果應用于生產實踐中取得了負效果,則會導致農業科技進步水平下降。第四,農業科技水平高,并不一定就意味著農業科技進步水平高;農業科技水平低,也并不一定就意味著農業科技進步水平也低。農業科技促進農業科技進步水平的提高當且僅當農業新科技適應當地農業生產,并經過掌握農業科技的生產者應用于農業生產。
二、我國未來提高農業科技進步水平的戰略舉措
從以上有關農業科技進步水平的概念以及農業科技水平與農業科技進步水平的關系中可以看出,提高農業科技進步水平的基本途徑有兩條:一是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二是提高農業技術效率。從當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實際來看,反映我國農業科技應用水平的技術效率已經很高,特別是種植業的技術效率已基本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主要任務是大力實現農業科技創新,努力提高我國農業的科技水平,以不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我國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和當前農業科技發展的“瓶頸”制約,今后一段時期內應在以下方面實現戰略性突破。
1、應在一些戰略高技術領域和搶占科技制高點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現代農業的本質是發達的科技型產業。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想跟上農業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的步伐,就必須趕上世界農業科技革命的浪潮,在一些關鍵性的重大技術領域保持領先。
①農業生物技術的研究應走在世界前列。經過20多年的發展,生物技術已經從探索實驗階段進入生產應用階段,尤其是在現代農業生產的應用上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目前廣泛應用于農業的生物技術主要有生物育種技術、微生物工程技術、轉基因技術等。
生物育種技術:通過生物育種技術可培育出優良作物品種,以提高產量或培育出具有特種抗病、抗蟲、抗逆的經濟作物新品種。目前應用較多的先進育種技術有植物組織培養、有性雜交育種、單倍體育種和誘變育種。
微生物工程技術:指利用微生物的特色功能通過現代化裝備,生產有用物質或把微生物直接應用于工農業生產的一種技術體系。主要包括:第一,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農用工程微生物菌株;第二,利用微生物特有的轉化、分解有機物和無機物的能力,制成微生物農藥和微生物化肥。
轉基因技術:所謂轉基因技術就是把外源目的基因導入生物體,以定向改變其生物性狀或得到預期的代謝產物,建立活體‘生物工廠”。
胚胎工程技術和克隆技術:動物的體外受精、胚胎分割、性別控制、核移植等胚胎工程技術和克隆技術已趨成熟和實現商業化,并將給養殖業的發展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②農業信息技術的研發應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農業信息化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包括農業資源環境監測、農業生產、農業市場、農業科技教育和農業宏觀決策等各個環節的信息化。當前的研究重點:一是農業數據庫和農業信息網絡體系的建設,包括農業資源環境信息、農情信息和農業市場信息的搜集、整理、建庫和網絡體系建立;二是農業信息應用軟件的研究開發,如農業專家決策支持系統,生態和生物系統建模,儀器設備的自動化控制軟件等;三是研究符合中國國情的精準農業技術,即“3s”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技術。
③農業工程技術的研究開發應跟上時代步伐。國際上以精細化工、新型材料、自動控制、航空航天等為代表的現代工程技術加速了對農業的武裝。緊密貼近作物營養需求,工藝農藝相結合以及高效、多元、無公害的肥料生產和施肥技術體系正在形成;灌溉正由傳統的溝輸畦灌向著激光平地與低壓管道輸水,精細灌溉與水肥藥聯用相結合的節水農業方向發展;工廠化種植和養殖,是工程設計、新型材料、自動控制、專用品種、專門栽培和飼養與植保防疫技術相結合的一種先進生產和管理方式。
2、應在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的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①農作物超高產新品種的選育應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大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始終將是我國農作物育種的主要目標之一。當前我國的超級稻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突破,通過品種矮稈化和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我國水稻單位面積產量水平已實現了兩次大的突破,現已育成了“兩優培九”(秈稻)、“沈農265”(粳稻)等一批超高產新品種,每公頃產量能達11-12噸,目前正向選育每公頃能產15噸的超級稻品種前進。今后要在對超級稻進行繼續研究的基礎上,不斷加大超級稻的產業化開發力度,同時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不斷加強,使我國水稻育種技術始終處于世界前列。在繼續不斷推進超級稻研究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推進超高產小麥、超高產玉米等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確保我國人口不斷增長條件下的糧食安全。
②在動植物良種繁育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我國的良種繁育技術應緊緊跟上世界潮流,特別是應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的有用成果,同時應有效利用我國國內豐富的動植物物種資源,使我國的良種繁育技術走在世界前列。但傳統上我國良種繁育的主要目標是追求高產,今后應作適當調整,在注重單產的基礎上,重點提高品質和抗性,在穩定提高品質的基礎上,重點專攻專用品種的培育;應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已有良種和引進新品種,大力推進育、繁、推一體化和種子加工標準化,加速良種產業化進程;加強動植物種質資源的篩選、保護和創新利用,特別是在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育種方面應取得突破。
③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技術的研究開發應取得突破。要加強現代化高效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