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的國際競爭力與科學技術環境
佚名
提要:隨著世界全球化的,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越來越密切,同時各國之間的經濟競爭和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尖銳。因而,國際競爭力的評價與為世界各國的政府、學術界和界所廣泛關注,并成為當今世界的熱門話題之一。技術水平的高低對一國國際競爭力的強弱有著直接的作用。本文從國際競爭力與科學技術的角度論證的國際競爭實力及其發展對策。
關健詞:國際競爭力 科學技術 研究環境 經濟實力
正如國際競爭力所指出,國際競爭力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就像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不能脫離重力的一樣,競爭力也是影響經濟發展進程的基本力量。它對那些需要發展的企業,那些希望保持其工作的個人,那些希望持續增加國民生活水平的政府都有直接影響。 一、中國的科學技術國際競爭力及其評價 由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瑞士·洛桑)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瑞士.日內瓦)從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準確地把握了衡量一國經濟發展中創造增加值及財富的經濟實力的經濟理論、指標體系和統計學,將各國經濟發展的總體競爭力及其分項要素乃至幾百個經濟指標置于國際可比的統一評價體系中,主要從一個國家的國內經濟實力、經濟的國際化程度、政府對經濟的作用和影響、實力、基礎設施狀況、企業管理能力、實力、人力資源狀況等八個方面進行了評價,從而為人們認識國際經濟競爭發展的格局和態勢,探求各個國家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地位、優劣勢和努力的方向,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依據。 中國從1995年開始正式加入國際競爭力的世界評價體系,從而使中國國際競爭力的比較和研究有了世界標準。在IMD的評價報告中,中國1995年名列全部46個參評國家的第34名,1996年名列第26名,1997年名列第27名,1998年名列第24名。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在世界上的綜合排名及許多分項要素排名正在迅速提高。 科學技術是與國家經濟實力、國際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體系、基礎設施、企業管理、國民素質等并列的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的八大要素(Factor)之一。特別是當今世界正在向知識經濟發展,科學技術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滲透日益加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對一國科學技術競爭力的評價通過R&D支出額、R&D人員數、技術管理、科學環境和知識產權五個子要素(Sub--factor)及其綜合來實現。作為科學技術要素之一,科學環境實際上反映的是一國對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視以及由此帶來的重大科學突破、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對國際競爭力的長遠、穩定、基礎性的推進作用。科學環境對國際競爭力促進作用的內在機理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第一,從科學技術自身發展和在國民經濟中的系統和層次來看,在“基礎科學 技術科學應用開發 生產推廣”的鏈條中,科學環境主要是從“基礎科學”的層面上反映科學技術對國際競爭力的推進作用。從世界各國科技發展的來看,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應根據各國自身的情況取得最佳狀態的平衡。片面強調應用研究將不利于長遠的技術進步和應用推廣,使之成為無源之水,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相反,片面強調基礎研究也將影響科技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第二,國際競爭力評價理論認為,國際競爭力取決于五種不同因素的組合,即;變革因素,變革過程、環境、企業自信心和序位結構。從作用的時向長短來看,這五種因素又可以分為三類,(1)包含變革過程和工業序位結構的短期因素;(2)由經濟活動、市場導向、政府干預程度及其社會經濟穩定性組成的環境因素具有中期影響,(3)人力資源開發(變革因素)具有長遠影響。種種跡象表明,人力資源開發在國際競爭力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一個國家未來的競爭力如何,將取決于在人力資源方面所擁有的優勢。國際競爭力評價中的科學環境子要素充分地反映了國民經濟發展中科技后備大軍的培養環境和狀況,反映了一國國際競爭力提高的長遠利益。 正因為如此,IMD國際競爭力發展報告中有—條重要的評價原則是:“用于基礎研究和創新活動的投資所帶來的知識增長是一目經濟發展進入嶄新階段的決定因素氣可見,一國國際競爭力要謀求實質性的發展而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必須致力于科學環境的改進,這是國際競爭力長期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二、中國科學環境的國際比較 科學環境(Scientific Environment)是IMD在1997年的世界競爭力評價報告中第—次設置的,屬于八大要家之一的科學技術要素(Factor)之下,與R&D支出額、R&D人員數、技術管理和知識產權等并列構成科學技術要素的五個子要素。表1的數據顯示,中國科學環境的排名從1997年的第29位上升到1998年的第17位。名次得以快速提升。構成科學環境子要素的四個評價指標中,除了諾貝爾獎數一項保持不變外,其余三項均有上升,其中青年人對科技的興趣一項名次從1997年的第37位上升為1998年的第20位,名次提升了17位,可謂大幅上升。表1的數據還顯示,從1997年到1998年,我國國際競爭力總排名在世界46個主要國家和地區中排列第24位,較之1997年的第27位提高了3位,科學技術要素排名第13位,較之1997年的第20位上升了7位;中國科學環境及其構成指標在世界排名的位次提升幅度均明顯大于科學技術和國際競爭力總體位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