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湖北省水資源現狀及利用戰略
余程鵬 黃建武
論文關鍵詞:水資源你開發利用主要對策湖北省
論文摘要:湖北省一方面屬于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另一方面,在水資源利用中又存在許多巫待解決的問題,如水資源污染問題日趨嚴重,過境客水資源豐富但難以利用,工、農業用水浪費嚴重等等。在分析湖北省水資源供水童、用水童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湖北省水資源持續利用的對策。
當前,水資源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水資源危機已構成一個巫待解決的問題。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2 300m3,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世界110位,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之一。從湖北省的情況來看,20世紀50年代擁有1 050個湖泊,享有“千湖之省”的美譽,而如今只剩下83個湖泊。隨著湖北省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水的需求量也必然增加,而一些地區的水環境質量惡化趨勢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了解湖北省水資源,保護好水資源,有效利用水資源,是實現湖北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1湖北省水資源的概況與特征
湖北地處亞熱帶,位于典型的季風區內。大部分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充沛,雨熱同季。
1.1降水
通過比較全省各市2003年年降水量及其與常年降水量(見表1),不難發現,2002.2003年全省降水屬偏豐年份,各地平均年降水量在800-1 600~之間。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遞減趨勢,鄂西南最多達1400-1600mm。
1.2地表水資源
湖北省境內共有Skm以上的河流1 195條,總長達3 500多km,尤以長江、漢江為最,流經湖北的長度均在1 OOOkm左右,河流總集水面積約131 567km2,約占自然水面積70.7%。同時,省內湖泊眾多,面積達3 001余km2,可謂“星羅棋布”。
1.3地下水資源
地下水資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人滲補給地下含水層的動態水量。2003年全省地下水資源總量312.8億m3,其中平原地區地下水資源量75.1億m3,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242.9億m3。全省各地區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顯示,江漢平原和河谷盆地地下水資源最為豐富,被稱為地下的天然水庫。
1.4過境客水資源
2002年全省人境水量7 145億m3,其中長江干流人境水量3 836億m3,江漢水系168.2億m3,洞庭湖水系3 122億m3;出境水量為8 028億m’o 2003年全省人境水量6 704億m3,其中長江干流為3 969億m3,漢江水系為454.4億m3,洞庭湖水系為2 259億m3;全省出境水量7 717億m3。多年數據顯示,湖北省客水資源豐富,自產水資源十分有限。如果考慮到大量的客水資源,則湖北省在總體上屬于水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
2湖北省水資源利用現狀分析
湖北省是水資源大省,多江相聚,湖泊眾多。然而,隨著經濟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污染日益嚴重,水危機警鐘早已敲響。概括起來,湖北省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水少問題
根據湖北省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全省水資源1 028億m3,占全省的3.5%,人水資源量1732m’,列全國第17位,低于全國平均值,接近國際公認的人均1 700m的嚴重缺水警戒線,尤其城市缺水突出。據調查,全省目前縣級以上缺水城市有46個。
2.2水多問題
這與上面似乎矛盾,其實不然。水多問題主要是就水利用和客水問題。全省每年要承納長江、漢水上游以及洞庭湖、湘、資、沉、澄流域大面積的客水,年平均過境客水量6 638億m3,為湖北省水資源的6.13倍。但是這些客水不僅難以利用,而且由于全省江河堤防現有防洪能力還很低,加上全省湖泊的減少、萎縮,降低了調洪能力。因此,洪水威脅始終是湖北省的心腹之患。
2.3水污染問厄
有調查顯示,湖北省湖泊和城市內湖富營養化加劇;長江湖北段沿岸排污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形成多條污染帶;漢江大部分支流受到污染,唐白河、蠻河、小清河等主要支流水質超過五類標準,連農田灌溉水質標準都達不到。水污染事故頻發,特別是流域性的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污染范圍廣、危害大,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
2002年長江干流3類水質水體占100%;漢江干流2類水質占30% . 3類水質占70%。中小河流1類水質水體占7%,2類水質水體占43%,3類水質水體占26% ,受污染的4類水質水體占10%,5類及超5類水質水體占13%0 2.4水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均
湖北省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南多北少,山區多,平原河谷少,且相差懸殊。南部年徑流深最大為1 200-1 400mm,北部不足200mm,相差6-7倍。鄂西南、鄂東南山區年徑流深變化在900-1 400mm,為徑流高值區;鄂北、鄂西北年徑流深變化在150-250mm,為徑流低值區;水資源的地區分布與區域人口、耕地、產值等社會經濟要素的分布極不符。如武漢、襄樊、荊州、孝感、黃岡5市總人口占全省人口的55%,耕地占51%,工業產值占58%,但其水資源總量僅占全省總量的32%。恩施州人口、耕地、工業產值分別占全省的6.6% ,8.6%和1.1%,襄樊市人口、耕地、工業產值分別占全省的9.5% ,12.3%和12.2%,但它們的水資源量相差3.8倍,人均畝均水資源量相差5.5倍。
2.5其他問題
主要是指:由于全省水土流失面積擴大而導致的水渾問題;由于全省水資源利用系數不高而導致的節約用水問題。從全省的耗水結構看,農業灌溉耗水量占大頭。由于湖北省在農田灌溉方面,大水漫灌仍十分普遍,引水渠利用率僅為50%,既有一半的水白白地滲漏蒸發掉了,因此,農業節水大有潛力可挖。此外,湖北省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也很低,武漢市為50%左右,其他城市僅為20%-40% 。
3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戰略對策
水資源統一管理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既要采取工程措施,又要落實非工程措施,這就必須采取思想的、組織的、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綜合對策和措施。
3.1利用輿論,形成保水、節水共識
一是要讓廣大民眾充分認識到水資源統一管理的重要性,要清醒看到水資源不足和水污染問題的嚴重性。湖北省水資源總量不豐、水污染問題比較嚴重,統一管理的發展態勢不容樂觀。因此,必須樹立憂患意識,大局思想,發展觀念,認真對待水資源統一管理中的問題;二是要堅持在全民中提倡節約用水和保護水的良好風氣。水環境保護不僅是我省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是一項全民的事業。如果沒有公眾的支持和積極參與,就缺少了實現水環境保護的必要條件,也就失去了維護良好的水環境的原動力。
3.2抓緊制定湖北省水環境保護法規、規章和標準,據此保護水環境
水環境保護法規和規章是進行水環境保護的法律依據,是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基礎。水環境保護標準是對水環境質量和水污染物排放所作的硬性規定,是水環境管理和執法的技術依據。通過制定和實施水環境標準,促使排污者達標排放,從而達到保護和改善水環境的目的。
3.3采取各種措施,防止水污染,維護和改善水環境質且
大力開發湖北省豐富的水力資源和其他潔凈能源,推廣潔凈的燃煤技術,提高城市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降低酸雨對水環境的危害;對污染大的企業進行曝光,限期整改、停產整改或關停并轉等,尤其要加強對鄉鎮企業的監測、控制和管理;大力建設城市污水收集系統和污水處理設施;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農民少用化肥和農藥,探索替代化肥和農藥的新途徑,控制化肥、農藥污染;加強對水資源保護區的規劃、管理和水質監控,逐步推行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目標責任制,對重污染的河段、湖泊進行重點管理,恢復其天然生態功能。
3.4節約用水,減緩水資源的供希矛盾
目前,湖北省有占總數量達45%的大中型引提水的工程失修、設備老化等原因使工程能力下降,不能正常發揮效益;部分水庫尚未達到設計標準;灌區渠系建筑物損壞,渠道水量滲漏很大,引水渠利用率僅為50%;城市供水網漏損現象普遍存在。節水、惜水意識淡薄。農業仍采用大水漫灌;工業水重復利用率低;城市生活用水由于價格不合理,浪費依然嚴重。
針對這些弊端,在農業方面,可以通過征收水資源費、水費,實施用水定額分配,大力推廣節水型農業技術灌溉,提高渠系利用率,大幅度節約用水,特別要在鄂北崗地缺水地區大力推廣高效節水農業;工業方面,在各行各業推廣用水標準定額,提高水費,鼓勵節約用水和清潔生產,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和降低單位產品的用水量;城市生活用水方面,在用水中逐步加收污水治理費,同時大力宣傳,提高公眾的水資源意識。節水事業大有可為。
3.5抓住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機遇,推動湖北水利建設
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后,將大大提高湖北沿江地區的防洪安全。湖北省應抓住這個機遇,大力整治長江、漢江河道,完善江漢平原和鄂北崗地的排灌設施,從而從根本上根治全省的旱澇災害。同時,利用三峽工程提供的電能,降低煤能源給水環境帶來的污染。
4結語
實現湖北省水資源統一管理涉及到各行各業方方面面的利益關系。為此,要做到部門配合,協同作戰,團結治水。唯有如此,才能齊心協力管好湖北省水資源,更好的實現湖北省在全國中部崛起中的“領頭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