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經濟:將繼續沿著正常軌道運行
陸 燕
自2007年8月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全面爆發以來,美國房地產市場低迷,美元加速貶值,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世界油價迅速攀升,這些都引發人們對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進而拖累全球經濟明顯失速的擔憂。從2007年全年走勢觀察,世界經濟總體運行態勢依舊良好,繼續延續著過去幾年強勁增長的勢頭,歐元區和日本經濟正處于經濟上升階段,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維持強勁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美國經濟減速造成的影響。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07年10月預測,2007年全球經濟平均增長率將從2006年的5.4%略降至5.2%。
展望2008年,由于美國經濟尚處于調整階段,次貸危機還在蔓延,其經濟進一步減速在所難免,這增加了世界經濟下行的風險。此外,全球流動性過剩、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加大、國際油價居高、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增大、美元持續貶值等現象依然存在,也是世界經濟發展中值得關注的不確定因素。綜合分析,盡管引發全球經濟減速與動蕩的因素仍在發展中,但支撐世界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將強于不利因素,出現世界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可能的結果是世界經濟整體呈現繼續減速趨勢,但仍將處于較快的增長區間,新興市場國家會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重要動力。IMF預測,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保持在4.8%,在發達國家經濟增長2.2%的同時,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將增長7.4%。
一、美國度過次貸危機尚需時日,經濟增長步伐進一步減緩
自2002年持續保持增長的美國經濟在2007年遭遇較大挫折。受國內房地產市場泡沫崩潰的沖擊,美國次貸危機在8月全面爆發,并迅速蔓延到歐洲,引發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不僅造成信貸緊縮,而且對市場信心構成打擊,給國內及全球經濟前景蒙上陰影。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最大影響是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融資成本上升。過去十幾年間,金融衍生產品得到極大的開發和推廣,全球金融資本的膨脹速度持續快于產業資本,導致經濟不斷虛擬化。其中,圍繞房地產抵押貸款的一系列金融創新工具使得最初發放抵押貸款到最終購買抵押貸款產品之間的鏈條變得很長,而誰將成為次貸危機的最終承擔者變得十分不確定,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增加或放大了金融市場的恐慌,導致金融機構收縮信貸。歐洲一些金融機構自身或旗下機構已在美國次貸危機中遭受損失。次貸危機爆發后,為緩解信貸緊縮問題,歐美日各國中央銀行迅速采取擴大流動性供給的因應措施,美聯儲自9月起也連續三次減息。目前,美國房地產市場仍陷入十六年來最嚴重的低迷時期,住宅建設投資、住房開工率、新建房屋銷量、二手房銷量都還在下降,顯示其住房市場的向下調整尚未結束。有分析預計,美國房地產市場下跌與次貸危機至少到2008年年中才能降到谷底,甚至可能會延續到2009年。次貸危機無疑對美國經濟增長產生了負面影響,使得很多貸款買房人受到很大損失,一些投資銀行破產,引發了社會和政治等層面的很多問題,但從經濟層面看,次貸危機不是全球性因素,不會對世界經濟運行產生決定性的打擊。
在次貸危機引發的市場波動中美國經濟基本面仍然良好,除住房建筑外,主要經濟數據表現較為強勁,經濟增長較多地依賴私人消費、出口和非住宅投資。2007年前三季度美國經濟保持較高增速,年增長率分別為0.6%、3.8%和4.9%。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是私人消費支出,前三季度美國私人消費支出分別增長3.7%、1.4%和2.8%。同時,失業率一直維持在歷史低位(5%以下),在住房和金融領域就業減少的同時,多數其他經濟部門的就業保持增加,對消費者信心構成強有力的支撐。隨著次貸危機的影響逐漸顯現,初步預計第四季度經濟增幅將收縮,2007年全年經濟增長率在2.5%左右,與2006年2.9%的水平相比降幅不大。
2007年美元持續貶值令人關注。美元弱勢已持續數年,作為最主要的國際貨幣,美元的長期低利率和低匯率是形成全球流動性過剩的根源,也是造成全球股市、房地產、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處于歷史高位的重要原因之一。2007年,美元兌歐元下跌8.5%,兌英鎊下跌1.1%,兌日元下跌4.1%。隨著美元價格不斷下跌,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所占比例已跌至歷史新低。據IMF最新數據,截止2007年9月底,全球外匯儲備美元比例從上一季度的65%降至63.8%,歐元則由25.5%升至26.4%。但本輪美元疲弱對美國經濟增長非常有利,美國開始享受美元匯率下跌所帶來的利益,比如有助于使商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有助于增加海外收入帶來的利潤,抵消對進口商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助于鼓勵制造商進行國內生產,創造更多的國內就業機會。2007年,盡管國際油價攀升,但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需求強勁及美元相對弱勢的刺激下,美國對外貿易能力增強,出口增長有力,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前十個月,美國貨物出口同比增長11.8%,出口產品多為高附加值產品(如電信、軟件、電腦等),進口增長4.5%,貿易逆差6590億美元,同比下降4.7%,預計全年逆差額將出現六年來的首次下降。通過美元的戰略性貶值及其他政策,美國較平穩地度過了經濟調整期,預計2008年美元難改頹勢,但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大。目前美元貶值屬可控制的貶值,而一旦情況出現惡化,各方將會進行干預,因為美元的基本穩定牽涉全球所有國家的經濟利益。
雖然2008年美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經濟增長步伐進一步減緩在所難免,但支持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如私人消費支出穩步增長,商業投資增長強勁,失業率仍處于較低水平,長期利率處于低位等。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經濟強勁擴張以及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匯率走低,將繼續為美國出口增長創造條件,出口增長又可部分抵消國內需求減弱對經濟的不利影響。過去兩年,美國出口到新興市場的商品的比重已經從38%上升到45%。美聯儲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較強,連續降息有助于阻止金融市場動蕩對實體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目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為4.25%,貼現率為4.75%,美聯儲還有降息的空間,并采取其他措施緩解信貸緊縮,但美聯儲的政策自主性將受制于通貨膨脹的情況。未來美國經濟前景取決于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的綜合作用,其良好的經濟基本面和世界經濟的繼續增長能夠使美國經濟“化險為夷”。預計2008年美國經濟適度增長,增速低于2007年水平,在2%左右。
二、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外部壓力增大,經濟增長力度有所削弱
歐元區經濟從2006年步入新一輪上升周期。進入2007年后,歐元區經濟表現出色,與上年同期相比,第一季度增長3.1%,超越了美國,第二、三季度分別增長2.5%和2.6%。盡管美國次貸危機波及到歐洲金融市場,特別是歐元對美元升值幅度較大,但歐元區經濟增長仍然保持相對強勁的勢頭。2007年歐元區經濟基本面保持穩固,得益于就業形勢持續改善,私人消費需求強勁并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困擾歐元區經濟多年的失業問題開始改善,失業率從年初的7.8%降到9月份的7.3%,為十四年的最低水平,商業信心和消費信心都保持在較高水平。據歐盟委員會估計,繼2006年新增350萬個就業崗位后,2007年至2009年歐盟將再創造800萬個就業崗位,預計失業率在2009年降至6.6%的歷史低位。歐盟委員會2007年11月發布的秋季經濟預測報告分析,2007年歐盟經濟增長率將達到2.9%,歐元區13國的經濟增長率將為2.6%。這一增速在美、日、歐三大經濟體中將是最快的,也是多年來少有的現象。
目前歐元區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美國經濟減速使外部環境壓力增大;歐元匯率持續升值可能對出口造成沖擊;區內通脹率出現上升趨勢,2007年10月和11月通脹率分別升至2.6%和3.1%,不僅超過歐洲央行2%的控制目標水平,也創下六年來新高。2008年歐元區經濟增速將有所放慢,但持續才兩年時間的增長勢頭不會輕易中斷。據歐盟委員會的報告,2008年歐盟經濟增長率將降至2.4%,歐元區經濟增長速度將放慢到2.2%。
從2002年日本經濟走出低谷后,歷年實際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1%、2.1%、2.0%、2.4%和2.0%,但在這些年的經濟復蘇中,經濟增長進程多次被季度經濟負增長所打斷。2007年日本經濟依然呈現波動走勢,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年率為2.6%,第二季度則下降1.6%,第三季度再增長1.5%。從全年經濟走勢看,經濟景氣在緩慢擴大,生產、收入、支出繼續良性循環。日本經濟保持總體增長,緣于企業收益增加、大型企業設備投資增加、雇傭者人數增多和個人消費擴大等因素。其中,個人消費需求保持增長和出口增長,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兩個積極因素。前三季度,私人消費需求一直保持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6%、0.4%和0.8%。出口尤其是對中國出口增長也對經濟發揮積極作用,由于對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以及歐洲的出口增加,部分抵消了對美國出口下降的不利影響,使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07年前十個月,日本出口同比增長9.8%,進口增長5.2%,貿易順差774億美元,增長53.5%。隨著全球經濟減速,2007年日本經濟增長率會從2006年的2.2%輕微降至2.0%。
2008年影響日本經濟的消極因素主要是:美國與全球經濟減速、國際油價居高以及通貨緊縮的風險。2007年9月,日本消費價格指數已從2006年的最高點1%下降0.2%,使私人消費需求具有不穩定性,這也是日本央行遲遲不敢升息的主要原因。但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日本經濟面臨的一個積極因素是亞洲經濟高速增長。預計2008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繼續略微下降,在1.7%左右。日本政府最近公布新的經濟增長戰略方案,其要點是利用和發揮在環保與節能技術的強項,目標是在中長期內保持經濟2%的可持續增長。
三、新興市場國家保持快速增長,發展中國家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
新世紀以來,世界經濟格局的一個顯著變化是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等發展中大國經濟加快崛起,發展中國家經濟全面向好,加速了國際經濟關系的調整。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興市場國家快速且穩步的經濟增長不僅對本地區經濟起到帶動作用,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市場機遇,而且對全球經濟的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凸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