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及未來政策的取向

樊綱

摘要:隨著近幾年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逐漸顯現,目前中國經濟往下調整的趨勢已基本清楚。目前的調整是比較及時的,是為了防止經濟出現大的下滑。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是可控的,但未來的壓力依然較大,要防止出現惡性通貨膨脹。從長期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同時我們也要防止調整過度,因此宏觀調控政策的制定要考慮政策的滯后性。

關鍵詞:宏觀經濟 宏觀調控政策 通貨膨脹

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突出位置。”宏觀經濟調控目標從“兩防”調整為“一保一控”,因此我們也要對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做一個深入的分析。

一、宏觀經濟總體走勢

首先一個基本的判斷就是,中國經濟往下調整的趨勢已經基本清楚。GDP的增長速度從去年的11.7%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0.4%左右。這個背后是投資增長速度的下降。目前名義的投資增長速度26%,扣除10%左右的投資品價格指數,現在全國的投資增長速度只有16%左右。15%左右的投資增長速度是比較正常的。如果投資增長速度能保持在15%到20%之間,那么在中國目前階段來講這是比較正常的增長速度。但是問題是投資增長速度會不會繼續下降。現在沿海地區投資的增長速度確實比較低,上海的名義投資增長速度1%,如果扣除了價格指數就是負的。江蘇為13%還比較高,因為有蘇北。蘇北作為落后地區這兩年的政策允許的投資項目比較多一些,它的速度相對高一些。但是浙江、廣東兩省的投資增長速度如果扣除了價格指數則都是負的。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國經濟的波動主要取決于投資。前幾年我一直講這個道理,經濟過熱的時候我也講過。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外貿,而是投資過熱。現在經濟趨于放緩,經濟增長速度進入下行趨勢,主要原因也是投資處于下行趨勢。投資下行帶動工業產出的增長速度相對也比較慢,也在放緩。現在也是15%、16%,過去都是18%、19%這個幅度。

除了投資,目前的外貿順差也在減少。我國的外貿順差從05、06年以來一直往上走,去年達到最高,其中經常項目的順差占GDP的比重是11%,這對于一個大國來講是一個非常高的比重,美國的逆差通常是5%、6%,我們的順差是11%。在這么高的水平上現在開始下降,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如果按照全年平均下降12%來算,去年我們是2,700億的外貿順差,那么今年仍有2,300億左右的外貿順差。仍然是一個很高的水平。外貿順差減少,主要是因為出口增長速度放緩,進口增長速度提高。但是出口的增長速度也并不很低,仍將近20%。

目前消費基本穩定。中國的消費應該說相對穩定,沒有出現大的波動。

二、經濟增長趨緩背后的原因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怎么看待當前的形勢和背后的原因。首先,我們這3、4年來的一切政策、一切調整就是為了使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一點。近幾年GDP的增長速度一度接近12%,這樣的增長速度是不可持續的。如果不把這個過熱的趨勢抑制住,將來可能會出大問題。所以這兩年一直采取了各種措施控制投資、出口,就想把這個增長速度放緩一點。因此現在的增長速度放緩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事情,是政策的目標。因此目前經濟增長放緩很正常,否則就意味著過去采取的措施都是無用的。

以外貿為例,目前外貿出口確實在下降,但是這些年的所有外貿出口政策的調整不就是想讓外貿出口減少一點嗎?從匯率變化情況來看,人民幣現在累計升值21%,再加上我們的通貨膨脹率比美國高一點,加在一起人民幣兌美元實際升值將近30%,我們采取這樣的升值措施使很多出口企業都感覺到很大的壓力,使得外貿出口放緩。從貨幣政策的調整來看,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緊縮貨幣的政策,同時還采取了各種辦法減少外貿順差的做法,降低出口退稅、采取一些產業政策,限制“三高一資”,也是為了把外貿生產降下來,特別是降低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這些年這么大的外貿順差,導致了外匯儲備的大幅增長。外匯儲備現在是18,000億美元,按照這個速度今年年底將達到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不斷增多,國內央行需要不斷發人民幣,導致國內流動性過剩,還容易引起資產泡沫,容易引起通貨膨脹,因此又采取各種措施回籠資金,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因為外貿順差增速過快。所以要把外貿順差降下來。出口的增長速度降下來,還要把進口的增長速度提高一點,使我們的順差能夠少一點。所以采取那么多的措施貿易順差的增速才減少到12%,應該說也是正常的。當然有人說為什么過去政策沒有起作用,突然今年都起作用了?這是因為政策有一定的滯后性,去年出臺了這么多政策,到今年才開始起作用。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這個調整是必須的,經濟增速的趨緩是合理的、是預期之內的。

從整體上看,GDP的增速從12%降到10%,這兩個百分點意味著很大的數量,一定有些產業和企業會感覺到,這也正常。如果大家以前干什么現在還干什么,就不叫調整,或者說調整沒實現,政策沒起作用。所以一定得有些企業有感覺,而且首先是中小企業有感覺,天下無不如此。世界上所有的經濟危機出現,首先被清理掉的、受打擊的一定是中小企業。我們如何扶植中小企業是一個問題。但是如果出現大危機,中小企業就不是受點沖擊的問題,而是大規模大批量倒閉破產的問題。相反現在早點進行一些調整,從長遠和整體來講,還是為了防止中小企業出現更大面積的沖擊和打擊。

因此現在的調整,我覺得是一件好事,而且都是相對比較及時的調整。目前中國整個宏觀經濟的走勢有點像一條比較平緩的曲線。這是因為這兩年我們一直在壓著,通過各種政策來保持相對的穩定增長,不讓經濟出現大起大落。假如沒有這些政策,經濟增長不知道會是什么樣子,通貨膨脹率不知道會有多高。所以一直壓著使現在經濟增長的曲線相對平滑一點,平穩的進入一個下行的趨勢,有希望實現軟著陸。我們無法避免經濟的周期性波動,那么就盡量使這個波動能夠小一點,這也就是宏觀經濟政策所要達到的目的——“熨平波動”。

反過來說,假如現在不進行這些小調整,假如不進行宏觀調控,假如現在經濟不下滑,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產生大泡沫,大泡沫就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問題。最新的例子就是越南。

越南為了增長,敞開財政赤字,去年貨幣增長幅度達到了50%。而中國的貨幣增長幅度是16%、17%,財政是順差。越南的財政是連續7年逆差,去年的逆差達到GDP的10%左右。然后敞開口讓外資進入股票市場、進入房地產市場。然后就是連續幾年的外貿逆差,結果外匯儲備下降。由于外資進來沒有約束,想投哪投哪,于是股市就漲起來了,然后一下子就崩盤,掉了60%。

所以在我看來,現在出現的這些調整是件好事,是為了防止了中國經濟更深度的調整,為了防止中國經濟出大問題。市場經濟的發展,從來就是和經濟周期做斗爭的一個過程,從來就是要防止過熱的問題,防止泡沫的問題。防泡沫不是防經濟過熱的時候出現的問題,過熱的時候什么問題都不是大問題。比如前幾年經濟好了,大家都是過好日子,雖然出現了04、05年的電力緊張,但這些東西大家都有辦法克服。電力供不上,電網沒電,企業自己弄個發電機也發發電,這都不是什么大問題。防泡沫防的是經濟往下掉的時候出現的問題,經濟簫條、失業、過剩生產能力、砸機器、倒牛奶、企業倒閉等等這些都是。 三、通貨膨脹形勢及未來物價走勢

目前通貨膨脹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盡管這兩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開始往下走,但是最近幾個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卻出現了上升趨勢,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通貨膨脹壓力仍然較大。

這次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食品價格的上漲。我們看過去幾個月的通貨膨脹,基本上都是因為食品價格的上漲。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是因為石油價格上漲導致糧食價格上漲。首先是玉米價格的上漲。因為石油價格的上漲,發達國家開始使用玉米生產乙醇來替代石油,這導致玉米價格的上漲。而玉米價格的上漲又導致全世界的飼料價格的上漲,進而導致全世界的食品價格上漲。西方首先上漲的是牛奶。在中國由于食品結構的不同,首先上漲的是豬肉。

我們的豬肉價格確實有一個特殊情況。因為豬肉的生長周期比較長,有一個叫做“生豬周期”的現象,豬肉價格歷來在這么一個周期循環往復。“生豬周期”是指,當豬肉生產的多了,價格就開始下降。價格下降到低于成本的時候農民就開始殺豬,減少存欄數。存欄數的下降導致供給又不足了,從而導致豬肉價格上漲。豬肉上漲之后農民又開始增加養豬,結果供給增加了,豬肉價格開始下降,如此循環往復。我們歷來處在這么一個周期中,農民已經越來越適應這種周期。我們以前感覺不到是因為通過庫存的調整和市場的調整,豬肉價格略有波動,很快就被市場消化了。但是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世界糧價特別是玉米價格的上漲。06年中期我們正處在“生豬周期”的價格低谷階段,這個階段豬肉的價格很低,生豬的價格低于了生豬的成本價格,于是農民就殺了一批豬,減少了存欄數。正常情況下由于供給的減少豬肉價格將逐漸上漲,而上漲的這部分價格會由庫存和市場消化。但是到了06年下半年,由于玉米價格的上漲導致了全世界飼料價格的猛漲,結果豬肉價格還沒漲上去,豬肉的成本又上漲。這就導致農民又殺了一批豬,而且據說是殺了很多母豬。母豬一殺生豬的生產周期就長了,原來一年就能恢復正常的生產,這一下需要一年半的時間,這就導致去年以來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直到今年上半年豬肉的價格才逐步穩定下來。穩定下來的概念是什么?我們感覺豬肉價格居高不下,它已經不會回到原來的7、8塊錢一斤的水平。但是一旦它停止進一步上漲,14塊錢就不再會變成15塊、16塊了,這樣豬肉的價格上漲就沒有了,CPI的增速也下來了。

這一次的通貨膨脹是一個輸入型的通貨膨脹,是由世界石油價格、糧食價格的上漲引起的。不是由于我們的供給短缺造成的。我們的制造業不短缺,制造業下面的多數部門還有過剩的生產能力,糧食也不短缺,這些年我們一直堅持糧食的基本自給自足。中國的糧價現在是世界最低的,世界糧價都漲了我們漲不上去。

總體來講,中國的通貨膨脹是可控的,總供求現在基本穩定,貨幣增長速度仍然受到了控制。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面對后續的通貨膨脹壓力。我們現在面對的情況是,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可能在相當長的時期里面居高不下,然后導致糧食價格居高不下。盡管說今年是豐收年,盡管說今年世界糧食還有很大的潛力。但是,只要石油價格居高不下,再加上一個全球變暖的因素,發達國家要求使用更多的生物能源和清潔能源,糧食價格也可能居高不下。而關于通貨膨脹的前景,我們面臨什么問題?盡管這一輪豬肉價格下降,蔬菜價格下降,導致我們通貨膨脹率可能不會持續喊聲。但是能源,資源和糧食價格上漲的壓力,在今后兩三年仍然很大。目前我們能源價格只調了1/3,現在石油價格調整之后也只是80塊錢一桶。我們的電價離成本價恐怕還有2/3的比例需要調整。因此現在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扭轉價格扭曲的情況。

我們建議政府利用物價下降讓出來的空間加快價格改革。CPI不是往下降了幾個點嗎?我們利用這幾個點來提高油價、糧食價格。糧食價格我們也不可能長期壓得這么低。今年又是糧食的大豐收,糧價該漲就漲,讓中國農民也享受世界糧食價格上漲帶來的好處。

今后兩三年我們要完成能源和資源價格上漲的過程,和世界接軌的過程,完成糧價和世界接軌的過程。因此通貨膨脹的壓力還是很大。通貨膨脹一時半會消滅不了,每年6%到7%的通脹率是可以預見的事情,我們希望控制在5%到6%,是比較容易的。通貨膨脹目前在7%左右,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敢放松貨幣政策。這么一個水平的通貨膨脹,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放松貨幣政策很容易導致價格輪番上漲,導致通貨膨脹預期居高不下,甚至引發惡性通貨膨脹。發展中國家很容易達到1,000%、2,000%的通貨膨脹,都是因為早期的時候沒有采取措施。現在越南是27%,現在它再不控制,40%、50%的通貨膨脹率都有可能。發展中國家,包括俄羅斯這種國家1,000%、2,000%的通貨膨脹都出現過。最新的記錄是津巴布韋的240萬%的年通貨膨脹率。中國上次的惡性通貨膨脹是什么時候?是在金元券的時候。現在美國這么發達,70年代也是因為沒有及時的在7%、8%時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結果導致了兩位數的貨幣增長。高的通貨膨脹后面就要采取更緊的措施。當時因為通貨膨脹太高了,換了一任主席上臺以后,用20%的利率把經濟往下砸,不惜經濟衰退,最后才把通貨膨脹控制住。所以世界各國的歷史表明,當通脹率超過了2%、3%以后就要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控制未來的通貨膨脹率。

四、宏觀經濟未來走勢及對宏觀調控政策的判斷

雖然中國經濟目前面臨各種挑戰,我對未來的走勢依然充滿信心。回過頭來看,和那些出現問題的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確實還不錯。比如說越南,越南是連續7年財政赤字,去年財政赤字達到了GDP10%左右。而中國是財政順差,財政增長速度今年上半年30%以上。我們貨幣供給的增長速度,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上,17%左右,沒有像過去的出現的40、50%的情況。我們的貿易仍然是順差,順差仍然是太多,外匯儲備仍然是大幅度的增長。給定這些基本面的數據,而且該調整的東西調整,因此我認為中國經濟不會出大事兒。可能增長速度會下降,通貨膨脹會高一點,但是整體來看,我對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勢是充滿信心的。

同時現在也要認識到,要防止調整過度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調整過度,在什么情況下出現調整過度?從政策操作的角度看,有兩個原因:

第一、因為政策具有滯后性。這個滯后性可能導致最終各種政策的疊加和累計效果過大。什么意思?因為政策效果具有滯后性,政府出臺一個政策沒有馬上的反應,再出臺一個政策。這個部門出臺政策了,沒什么效果,那個部門又出臺一個政策,每個部門又追加了一個政策。所有政策加在一塊最后起作用了,可能發現作用是不是過大了。所謂的疊加累計效應,有沒有可能發生呢?有可能發生。至少對于某些部門和行業有可能發生。這是第一個因素。

第二、當經濟已經出現下調趨勢,但是還沒有調到位的時候,同樣因為政策有一個滯后性,如果沒有及時調整政策,要等到完全看到了你要達到那個目的出現之后你再進行政策調整可能就晚了。因此必須采取反周期政策,當經濟開始往上走的時候就要往下調,不能等到經濟過熱的時候才開始調。當經濟的下行趨勢開始形成之后,就要開始采取一些措施往上調整,防止由于政策的滯后性導致的調整過度。

對于后一個問題中國也有自己的經驗教訓,就是八十年代那輪經濟周期的時候。92、93年我們拱出了一個大泡沫,94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到了14%,通貨膨脹率到了24%。這是我們改革30年歷史上增長速度最高,也是通貨膨脹最高的年代。當時,朱镕基總理下大力氣回收貨幣,回收貸款,貨幣緊縮,把它壓下去,這非常對。但是,到了95年底、96年初,當時通貨膨脹還不低,增長速度也不低,大約10%左右,通脹也還有10%。總的感覺經濟還沒有調到位,但是那個時候連續若干個季度,經濟下滑趨勢已經形成,而且下滑的慣性已經形成。到了96年初,大家的認識有一個誤區,就是把本來應該及時、靈活、相機抉擇加以調整的宏觀經濟政策變成了長期的政策,緊縮政策當時是寫進了5年規劃。到了96年就一直調整,又搞了兩年緊縮,而且是力度很強的緊縮。結果到了97年底,出現了通貨緊縮,絕對物價水平下降。到了99年投資增長速度才達到5%,非常低。當時電力耗電量增長速度接近于O。

因此我們要防的不是現在,也不是明年,而是今后幾年,現在要想的是三年、五年以后的事情,而不是現在的事情。目前經濟下行趨勢已經形成,盡管還遠遠沒有到位。但是,各種跡象表明我們已經開始調整政策,而且要把政策的一些滯后期考慮進去,以保證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

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面臨兩難的選擇。前一個階段,還可以說經濟要減少過熱,要緊縮經濟,要緊縮貨幣、要防通貨膨脹這兩個是一致的。但是現在隨著經濟下行趨勢的出現,又意味著要采取向上調整的一些措施。對此,我的建議是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目前的緊縮狀態,力度不一定加大,使得貨幣的增長速度保持在17%左右。同時希望通過一些改革的措施,包括稅收改革、社保制度改革,以及放寬一些產業政策、投資政策的控制力度,甚至包括按揭貸款恢復到正常的條件,以此來刺激居民消費,擴大內需。

中國的貨幣政策現在采用利率政策大概比較難。因為美國利率很低,我們現在比美國的利率高了將近兩個百分點。而再升息對貨幣升值的壓力又太大。在這種情況下,主要用的是數量政策。數量政策就是控制貨幣的增長速度。現在我們的貨幣增長主要是外匯渠道。每年4,000多億外匯儲備的增長,一美元就要發行7塊錢左右的人民幣,4,000億的話就將近3萬億的基礎貨幣,這是很大的。所以就要想辦法回收貨幣,控制貨幣的擴張。兩個辦法,一個辦法就是發央票,央票是人民銀行發給商業銀行的票據。它等于是一種債務,是要給利息的,可以把貨幣收回來。另一個辦法就是提高準備金率。提高準備金率是控制貨幣數量,它不是更緊了而是防止過松,仍然要保持貨幣以17%的速度增長。

因此對于未來的宏觀調控政策,我認為首先無論如何要穩定貨幣的增長速度。中國宏觀經濟未來的走向,我認為不會出大事。而且奧運會以后,反倒可以正常增長。股市跌到奧運會以后,不能再跌了,當然也不見得馬上起來。奧運會,以后,我們將會繼續的穩定增長。

第二,經濟的下行調整可能還要經歷一段過程。如果大家已經感覺不好了,恐怕下一個階段也不會馬上又起來,該調整的還是要調整。

第三,宏觀政策比較復雜,現在既要防通貨膨脹,又要防止兩三年以后經濟的大幅下滑。要用貨幣政策防通脹,又要用其他的政策來保持經濟長期的穩定增長。因此企業要做好準備,如何應對這樣的調整。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