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旅游產業(yè)市場結構的因素:旅游文化營銷的媒體傳播
佚名
[摘要] 本文以消費文化理論和消費需要理論為依據,以決定旅游產業(yè)市場結構的因素為分析視角,結合文化營銷理論,探討了旅游文化營銷的媒體傳播,并詳細分析了旅游文化營銷媒體傳播的市場機會、市場定位和媒體傳播整合。
[關鍵詞] 文化營銷市場分析媒體傳播
旅游業(yè)市場結構的優(yōu)化對旅游目的地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有著深刻的影響,而產品差別化是決定產業(yè)市場結構的主要因素,廣告、銷售努力、設計的變化以及服務等等都可以決定產品差別化,其中媒體銷售是決定產品差別化的首要因素。現今旅游業(yè)產品日趨同質化,而旅游文化營銷正是以消費者的文化需求為出發(fā)點,致力于創(chuàng)造旅游業(yè)產品文化價值、增加旅游產品的異質性的一種新的市場營銷戰(zhàn)略,因此本文將旅游文化營銷的媒體傳播視為決定旅游產業(yè)市場結構的重要因素研究。本文作者將旅游文化營銷的內涵概括為在市場營銷理論的指導下,創(chuàng)造并提供有文化價值的“旅游產品”,并利用文化營銷傳播手段傳遞信息,以滿足“消費者”的文化需要和欲望,最大限度地實現旅游業(yè)增值的一種社會活動和管理過程。
一、媒體研究中的旅游文化營銷傳播
任何實物商品及其生產、交換與消費都需要放在一個文化母體中加以理解,同時對實物商品的消費也決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對其使用價值和用途的消費,而應主要看作是對記號的消費。被界定為同時具有實物性消費與精神性消費屬性的旅游產品消費,文化因素對其有著更強烈的影響。而客源地旅游者對旅游產品的認知主要依賴于媒體對旅游產品記號傳輸的有效性。
媒體研究領域的發(fā)展是以理解當代社會、文化發(fā)展中媒體消費過程的中心性為前提的。斯圖亞特·霍爾的“編碼/解碼”傳播模式理論認為大眾傳播是一種建構活動,其中生產信息的機構確實有著確定議程、界定各種問題的力量,然而文化的成員往往就在媒體確定的議程和提供的文化范疇和框架中勞作。媒體所散布的信息必須經過解碼才能影響“受眾”。“影響”因此只能簡略而不充分的表明受眾是在哪里對傳遞過來的信息進行不同的讀解和理解,而受眾是在自己的情景和經驗的語境下對那些意義采取行動的。
在我國,大眾傳播媒體已經成為旅游業(yè)營銷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具有的文化或社會構建功能,對旅游文化營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大眾傳播媒體通過“議程設置”和精心設計的編碼建構一種現實之外的媒體世界,以改變人們對真實世界的看法,個人追逐改變自己世界觀的過程即是對真實社會的構建。旅游文化營銷活動是要使媒體通過符號真實構建旅游文化,大眾傳播媒體在傳播時,利用旅游消費者樂意認同的象征物或文化形象來誘使旅游消費者前來購買旅游產品的同時,也在構建和銷售與該旅游產品相聯系的生活方式。
二、旅游文化營銷媒體傳播的市場分析
1.識別市場機會
當今社會,消費文化化的追求蔚然成風。現代消費主義的諸種理論,通常將消費者持續(xù)增強的求新欲望作為立論的依據,并把這一點看成是最能顯示他們有別于其他傳統(tǒng)理論范式的特征。的確,人們已經發(fā)現,推動現代消費主義的核心動力與求新欲望密切相關,尤其是當后者呈現在時尚慣例當中,并被認為能夠說明當代社會對于商品和服務的非同尋常的需求。在中國,外出旅游對大眾來說已基本可能并成為人們現代生活中的一種時尚。人們正處于追逐旅游這個時尚潮流之中,并懷有強烈的求新欲望,旅游產品的文化包裝,文化內核和與消費者的文化溝通,將滿足旅游消費者對旅游產品更高的求新要求與追求更高層次精神享受的要求,這與向人性回歸的人本主義思潮暗中契合。
現代旅游者消費行為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越來越重視旅游產品服務中體現的情感、感覺等文化心理因素。隨著消費者的基本物質需要越來越滿足,更多的經濟能量將用于解決消費者對產品的美感魅力,快感和獨特性等方面的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消費行為中的娛樂體驗、教育體驗、遁世體驗、美學體驗等將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出難忘的經驗。這種突出旅游者消費的個體性、情感性、感覺個性正是契合了文化的精神層面,它為旅游文化營銷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心理基礎。
2.市場定位
旅游文化營銷的傳播并不是在真空中進行,而是在一定的文化市場背景下實現的,從文化市場的發(fā)育角度考察,旅游文化營銷的媒體傳播對象應以中高級文化市場為主,該客源市場中,消費者對產品及服務有著巨大文化需求,消費者的文化需求處于高漲時期,有著明確的價值取向,消費者的文化素養(yǎng)普遍較高,而且有大量的文化商品和服務充斥于市場之中,具體的文化活動極其豐富,為滿足消費者的多樣需求,文化創(chuàng)新活動層出不窮,消費者在消費產品和服務時,更強調的是一種價值認同、精神滿足。在這些市場中,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營銷活動可以大顯身手。針對市場特點,借助不同的載體,可以采用多種文化營銷傳播策略,與消費者的文化需求接軌并不斷創(chuàng)造著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最終實現高附加值旅游產品的成功銷售。
三、旅游文化營銷媒體傳播整合
西方社會學理論認為,通過廣告、大眾傳媒和商品展陳技巧,消費文化動搖了原來商品的使用或產品意義的觀念,并賦予其新的影像與記號,全面激發(fā)人們廣泛的感覺聯想和欲望。旅游文化營銷傳播正是一種把以文明取勝的群體競爭意識作為指導思想,以文化(新的影像與記號)為傳播手段來與旅游消費者進行溝通的系統(tǒng)行為。
人類的消費需要是人類活動的原動力,但它并不總是處于被喚醒的狀態(tài)。只有當消費者的匱乏感達到某種迫切程度時,消費需要才會被激發(fā),并促使消費者有所行動。因此,面對消費者對文化消費的迫切需要,旅游媒體營銷傳播活動應采取文化營銷傳播策略,有效的喚醒與激發(fā)旅游者的消費需要與消費欲望。旅游媒體文化營銷傳播是指旅游媒體的營銷傳播活動不僅要向受眾(目標市場旅游者)傳遞旅游產品信息,同時也傳遞一種文化,在宣傳廣告創(chuàng)作中把文化當作一種工具和表現手法,以文化達到與消費者溝通的目的,并說服消費者前來購買旅游產品。旅游媒體營銷傳播是把文化當作宣傳廣告的一項功能性因素,用文化手段促進宣傳廣告與大眾旅游者之間的溝通。
現代傳播媒體是一種社會輻射力很強的文化裝置,影響著文化傳播的范圍、內容及速度,成為文化傳播的強大動力,因此旅游的文化營銷活動在重視媒體對旅游產品文化傳播的同時,還應注意媒體文化營銷傳播的整合,媒體營銷傳播的整合就是研究如何向別人有效并高效地傳遞信息,以致最終改變人的認識和行為的理論。為了達到“有效”,就必須了解對方想了解什么信息,什么樣的信息最容易使其接受,并最終影響到其行為的產生;為了達到“高效”,就必須把多種傳播方式、手段整合起來,達到傳播的最佳效果。在細分受眾群體喜好特征、找準目標市場的前提下,旅游目的地需根據旅游產品特色,整合多個媒體,充分認識用來制定綜合傳播計劃時所使用的各種帶來附加值的傳播手段——如普通廣告、直效廣告、銷售促進和公共關系,并將之結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連貫性的信息,使旅游媒體文化營銷傳播影響力最大化。
目前,我國旅游媒體傳播形式主要有平面媒體(旅游報紙、旅游專業(yè)雜志、旅游手冊、旅游地圖等);廣播及電視旅游節(jié)目(電視臺開設的旅游節(jié)目、旅游電視媒體廣告節(jié)目等);區(qū)域旅游網絡媒體;旅游目的地制作的vcd風光片;旅游目的地形象宣傳畫;宣傳口號以及被譽為“第五媒體”的手機短信。根據傳播學鼻祖施拉姆的理論,受眾在選擇獲取信息方法上遵循經濟學的“最省力原理”,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回報,即受眾總是在有意無意的追求最大化的受眾價值。有西方學者羅賓斯和韋伯斯指出,電視可以被方便的看作“廣告的第四維度”,它僅次于推銷員的親身出場,是一種讓商業(yè)挨家挨戶進入全國每個家庭的方法,無論門關得多緊,家家戶戶都依然會接收到它的信息。對于旅游文化營銷而言,電視媒體、廣告節(jié)目、旅游目的地制作的vcd風光片等視頻媒體形式在文化傳播的有效性、時效性和借助文化力量進行文化營銷的整合傳播方面都略勝一籌,因此,旅游文化營銷的傳播應該更加重視這些傳播媒體。
四、結論
產業(yè)經濟學相關理論認為,市場結構可以影響市場勢力,而市場結構作為經濟運行的產物,又受到規(guī)模經濟、產品差別化和資本需求的影響。致力于創(chuàng)造旅游產品新的價值,增加產品的差異性是旅游市場營銷的主要工作,新興文化營銷理念正契合了消費者對于文化的需求這一市場機會,而媒體的傳播是對文化營銷戰(zhàn)略有效實施的重要途徑,因此,旅游文化營銷的媒體傳播是創(chuàng)造旅游產業(yè)產品差別化的新理念,是優(yōu)化旅游產業(yè)市場結構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