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淺見
佚名
[摘 要]:體育院校學生的專業特殊性決定學生管理工作應采用不同的思路、原則和方法。本文結合形勢,從學生管理的共性問題、體育生的特殊性、體育生管理的原則方法、全面提升教育者自身素質四個方面對此問題加以闡述。
關鍵詞:體育院校 學生 管理
隨著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各類體育專業的招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面對新的形勢和體育專業的特殊性,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平安和諧校園,是擺在所有體育院校學生工作者面前不容回避的問題。現實決定管理工作必須采用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方法,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當前學生管理中的共性問題
1、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差,學風不濃,遲到、曠課現象嚴重;考風考紀較差;
2、部分學生組織紀律性差,不喜歡受約束,抽煙、喝酒、打架斗毆時有發生;
3、戀愛問題突出。大部分學生身體發育超前,心理發育滯后,人格不成熟、情緒波動較大、自制力差;
4、打工、兼職越來越多,就業壓力、經濟壓力、虛榮攀比心理及專業學習興趣缺乏等導致部分學生走上極端影響學業;
5、心理健康問題突出,耐受挫能力差,焦慮、抑郁等癥不同程度存在,普遍處于亞健康。部分學生逃避現實,網癮難禁;
6、部分學生信仰缺失,觀念多元,性格叛逆,突出自我。
二、體育專業學生的特殊性
1、文化課基礎較差。體育專業的學生高考文化課分數線相對低一百分左右(很多基礎差的學生為了上學高考前改練體育),而且文化課考試前先加試體育分散精力,導致重“武”輕文,入大學后理論課學習吃力,學習興趣自然受影響。
2、課程學習以戶外術科居多。體育專業學習的特殊性,強化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動作思維能力,使他們對第一信號系統的刺激反應迅速,容易接受新事物。而動靜結合,以動為主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高級神經活動興奮與抑制過程轉化較快,表現出靈活性高,活潑好動,樂于表現自我,而不喜歡受約束的個性特征。在學習過程中,重技術、技能的練習,輕理論知識的學習,導致體育專業學生身體素質較高,文化素養相對偏低。
3、生活行為有明顯的兩極性。心理學關于氣質學說的理論表明,體育專業學生的氣質類型多屬于膽汁質和多血質。這兩種氣質類型的人,行為特征表現為:外向,重感情、講義氣,待人坦誠、豪爽、直言快語。由于情感體驗強烈,他們容易激動,原則性不強,喜歡意氣用事。不拘小節和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常常使他們放松自我約束。根據情緒轉移和升華原則,客觀上需要經常開展一些豐富多采的課外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以便使他們過剩的精力和體力及時得到渲泄。活動要結合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既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又有利于職業素質的提高。
4、消費較高,貧困生多。首先,由于運動量大,為了保證營養,伙食開支明顯高于其他專業;其次,各種運動服裝、護具裝備、藥品、器材等花費較大;最后,運動損傷經常發生。根據情況,每次受傷之后的修養少則個把月,多則一年或更長,身體痛苦不必說,經濟壓力也很大(引導學生積極購買保險分外重要)。
三、體育院校學生管理的原則和方法
(一)堅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就是把教育與人的幸福、自由、尊嚴和終極價值聯系起來,使教育真正成為人的而不是機器的教育,讓學校成為學生實現生命價值的地方。
1、人本管理的目標在于全面發展
人本管理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學生是發展中的社會個體,身心尚未成熟,具有較大的可塑性。當前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市場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學生培養的目標就必須是全面發展。應多舉辦報告、講座,充分利用圖書館、第二學位、選修課等開闊視野,并與其他專業學生增進交流,取長補短。
2、人本管理的落腳點在于服務
首先,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優質的服務將及時有效化解矛盾。
其次,是育人的需要。服務是教育管理的前提、基礎。服務工作的質量直接決定著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和信任程度。
最后,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學校的產品不是學生,而是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教育成為一種服務,學生將從教育對象轉變為教育服務的對象,學校只能成為一個提供服務的主體,學生的權利必須得到尊重和保證。要從生活細節入手,解決好實際困難,營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滿足個體的現實需求,這既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學校不斷發展的基礎。
3、人本管理的關鍵在于實現學生自我管理
四種途徑——培養學生骨干、完善規章制度、抓好特殊學生的管理、找準活動載體。
四個要點——信任重視、尊重肯定、理解寬容、有效激勵。
(二)采取柔性管理
1、依法辦事 堅持規范管理
“人不畏吾嚴,獨畏吾廉;人不服吾能,獨服吾公”。按制度辦事,公平辦事,才能贏得學生認可。
2、以德服人 堅持從心開始
處理問題學生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注意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多在感情上下功夫,多溝通少批評,更不能諷刺、挖苦。改變從心開始。
3、深入學生 堅持群眾路線
要用一百種不同的方法教育一個學生。愛源于了解,教育必須提高針對性,深入是前提。
四、全面提升教育者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教育者的自身素質至關重要。
1、終身學習 全面提升自己
教育部要求,輔導員要力爭成為大學生的知心朋友和健康成長的人生導師。客觀上要求我們務必堅持終身學習,將育人與自育相結合。
2、依靠集體 堅持全員育人
學生工作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單靠個別專職人員遠遠不夠。務必依靠班主任、導師、協會指導老師發揮業務老師的合力,形成齊抓共管、全員育人的良好局面。
3、資源共享 加強對外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行間的有效溝通將少走許多彎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體育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務必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從愛”出發,“從心”開始。
參考文獻
[1] 何玉海.學生是產品,還是顧客[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6.
[2] 張旭紅.關于大學生柔性管理的思考[J].中國青年研究,2003.6.
[3] 劉忠良,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搞好班務管理的基礎西北教育管理研究,1蝴5(3).
[4] 庠喜來,體育專業學生的思想教育要抓住特點有的放矢,西北教育管理研究,1995(3)
[5] 康寧.教育理念的反思與建設[J].教育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