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公路日常養護施工技術與管理
任磊
摘要:現階段,我國的公路工程建設越來越多,其養護工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公路使用過程中,車輛超載等現象會對公路造成很大傷害,所以在公路正常使用過程中,需要做好日常養護。公路日常養護施工是一項技術性非常強的專業性工作,這項工程建設對施工人員有著非常高的技術要求。本文結合公路養護施工與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對如何做好公路養護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公路日常養護;施工技術;管理
引言
公路橋梁都有著明確的使用年限,如果在公路橋梁投入使用后不能加強日常的養護管理,將會導致公路橋梁在自然因素、荷載作用下出現各種病害。這些病害不能及時有效的處理,可能產生更為嚴重的公路橋梁使用問題,縮短其使用壽命。而養護管理與加固維修技術的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及時處理公路橋梁的各種病害,延長其實際的使用壽命。
1 公路施工養護技術管理的要點
1.1 裂縫處理技術
裂縫問題是在公路路面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如果未能對其進行及時處理,將會導致裂縫的擴大化,嚴重時對路基的穩定性造成影響,進而引發交通安全事故。當裂縫問題逐漸擴大后,不僅會增大養護處理的難度,而且施工成本也會升高。因此,應該加強對路面情況的有效檢查,在裂縫出現的初期就采取有效的預防性養護措施,防止公路安全性受到影響。霧封層處理技術在較大公路路面裂縫的處理中較為常用,對乳化瀝青進行稀釋后完成噴灑,能夠實現對公路表面摩擦系數的有效控制,同時能夠防止水分的滲透,避免裂縫的嚴重化。在應用霧封層處理技術時,應該提前采取降溫處理,確保施工環境狀況良好,盡可能避開雨雪天氣。通過貫入密封材料的方式,也能夠對密集裂縫進行處理,而應用膠粘劑可以處理縱向裂縫和橫向裂縫,通過貼縫達到良好的修復效果。
1.2 橋面鋪裝加固法
在橋梁橋面鋪裝層的加固中,主要是要及時將橋面中裂縫、風化等位置進行修復,在對橋面鋪裝加裝補強層時,需首先將原有橋面鋪裝層銑刨鑿除,在橋面上新設與原有橋梁梁板緊密結合的鋼筋混凝土鋪裝層,通過相應的工藝,使得鋼筋混凝土面層與原有結構能夠形成組合截面,既增加橋梁的橫向剛度和橋梁的整體受力,又可提高橋梁結構耐久沖擊荷載能力,阻止雨水滲漏,提高橋梁耐久性。
1.3 槽坑修補技術
槽坑修補技術是瀝青路面養護和維修的另一項重要技術,主要采取局部修理,對瀝青路面產生存在的坑槽和局部裂縫,或路面在使用中產生局部的沉陷或滑移的問題,采用槽坑修補技術進行局部修補。在修補施工過程中,首先劃分維修的范圍,遵循圓洞方補的原則方式,根據線條進行鑿壁開槽,四壁和槽地要進行雜物清除后再進行作業。修補前在槽內的表面上涂刷黏結瀝青增強穩定性能,再鋪設瀝青混合料,鋪設的高度相較于舊公路要稍微高一些,將其壓實與舊公路路面高度保持一致。修補填充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類。首先,熱補法,需要先將舊公路路面鏟除,再噴灑黏結層,采用熱拌的瀝青混合料進行填充作業修補,接著再進行鋪設攤平作業和壓實作業。其次,噴補法,主要是利用高壓噴射噴灑乳化的混合瀝青以及骨料于槽中,在密實的過程中采用高速沖擊,不再進行二次碾壓作業,提高作業效率,避免了受到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最后,熱再生法,先利用高校熱輻射將舊路面的瀝青加以軟化,再噴灑乳化瀝青,形成路面瀝青再生,再進行攤鋪壓實作業。
1.4 邊坡預防性養護技術
在整個公路體系中,邊坡也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加強對邊坡的預防性養護,也能夠增強其穩定性,防止坍塌事故的發生,保障人們的出行順暢與安全。漿砌片石法和植被覆蓋法,是當前兩種常用的邊坡預防性養護方法。當邊坡的穩定性較好時可以采用植被覆蓋法進行處理,通過植被的種植能夠達到良好的防護效果,同時具有綠色環保的作用。當邊坡受到浸水影響時,則可以采用漿砌片石法進行預防性養護,防止其承載力和穩定性受到影響。在采用植被覆蓋法時,應該加強對植被的有效管理,防止病蟲害問題對養護效果造成影響。
1.5 槽坑修補技術
槽坑修補技術是瀝青路面養護和維修的另一項重要技術,主要采取局部修理,對瀝青路面產生存在的坑槽和局部裂縫,或路面在使用中產生局部的沉陷或滑移的問題,采用槽坑修補技術進行局部修補。在修補施工過程中,首先劃分維修的范圍,遵循圓洞方補的原則方式,根據線條進行鑿壁開槽,四壁和槽地要進行雜物清除后再進行作業。修補前在槽內的表面上涂刷黏結瀝青增強穩定性能,再鋪設瀝青混合料,鋪設的高度相較于舊公路要稍微高一些,將其壓實與舊公路路面高度保持一致。修補填充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類。首先,熱補法,需要先將舊公路路面鏟除,再噴灑黏結層,采用熱拌的瀝青混合料進行填充作業修補,接著再進行鋪設攤平作業和壓實作業。其次,噴補法,主要是利用高壓噴射噴灑乳化的混合瀝青以及骨料于槽中,在密實的過程中采用高速沖擊,不再進行二次碾壓作業,提高作業效率,避免了受到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最后,熱再生法,先利用高校熱輻射將舊路面的瀝青加以軟化,再噴灑乳化瀝青,形成路面瀝青再生,再進行攤鋪壓實作業。
2 促進公路日常養護施工技術與管理應用的策略
2.1 不斷完善目前的公路管理和養護體制
目前公路在管理與養護工作開展過程中,大多按照公路級別來確定不同的管理部門,為了做好公路管理和養護工作,需要不斷完善目前正在實行的公路管理和養護體制,將對各段公路使用過程中的管理與養護責任明確到具體單位和個人,以此來更好地促進管理與養護工作的開展。由于借助這項措施每一段道路都有了養護單位和責任人,所以公路的養護施工與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開展。責任人員會在日常的巡檢中認真對公路使用情況以及異常信息進行檢查和記錄,對于路面出現的損壞會及時上報,這有助于公路維護機構立即展開相應的維修與養護工作,避免因為路面出現異常而影響人們的交通出行,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2.2 遵循防治原則
在當前公路施工養護防治中,應該明確破損處理和路基修復的重要性,嚴格遵循技術應用原則,通過提前預防的方式避免病害問題的擴大化。在公路病害防治中應該考慮到氣象環境的影響,實現對過往工作經驗的總結。瀝青材料的灌封處理,能夠實現對路面小裂縫的防治,尤其是隨著當前生產工藝水平的提升,改性瀝青材料的性能更加可靠,能夠有效防止地表水的滲透。在較大裂縫問題的處理中,則可以應用裂縫切割攤鋪的方法,應該做好施工時間的合理安排,避免對正常交通運輸造成影響。通過路基病害防治與排水系統養護相結合的方式,增強公路運行可靠性。
2.3 常見的公路問題選取最優處理方案
在公路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是路面被壓出坑槽或出現沉陷、路面開裂。這是公路安全使用的最大隱患,所以在公路養護施工過程中,要針對這幾種問題優選最佳的解決方案。目前對于路面被壓出坑槽,一般需要對坑槽部位進行全面檢測,確定路基是否受到傷害,如果路基正常,只需要對表面的瀝青混凝土進行修補。在養護的過程中,需要首先劃定需要施工的部位,然后借住專用的加熱板對這一部位進行熱處理,在瀝青混凝土溫度達到設定標準后加入其它輔助材料對該部位進行修補,修補完成后,用壓路機進行壓實即可,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施工部位與原路面的水平性。對于路面出現沉陷,需要施工技術人員認真展開對現場的監測,明確沉陷的原因,如果沉陷是因為受力不均引起的,在路基沒有受到損害的情況下,只需要清除沉陷部位的雜物,將瀝青混凝土填入沉陷部位,然后用壓路機壓實即可。如果路基發生損壞,則需要對路基進行重新加固處理處理完成之后對路面進行修復,以此來保證路面的正常使用,高標準地完成道路養護工作。
結語
總之,當前的公路養護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要全面考慮,制定并實施科學有效的養護維修方法,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確保公路的質量安全,滿足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