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市場研究的三重境界
李國華
思想家的頭腦,科學家的嚴謹;實干家的精神;藝術家的眼光,文學家的文筆
【思想家的頭腦,科學家的嚴謹】
釋義:“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北宋?晏殊《蝶戀花 》
長林落葉、西風乍起的清秋時節,市場風云變幻,股市跌宕起伏,研究人員登樓遠眺,但見天高云淡,一條道路通向遙遠的天際,此情此景一種孤獨寂寞之感油然而生,但似乎也喚起研究人員一種追求和探索真理的期望。
【實干家的精神】
釋義:“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北宋?柳永《蝶戀花 》
描繪的是熱戀中的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獨鐘,專一執著,雖然衣帶漸寬,形容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無怨無悔,這里比喻市場研究人員在調研過程中,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具有不怕艱難險阻,不惜殫精竭慮的獻身精神。
【藝術家的眼光,文學家的文筆】
釋義:“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在燈如海,花如潮的元宵佳節情人約會的情景,經過千百次的苦苦追尋,在那燈火冷落之處,終于見到了朝思暮想的意中情人,不禁大喜過望,極度歡欣,這是比喻市場研究人員經過艱辛的探索和追求之后,終于獲得了市場問題研究的成功,真理的突破,理想的實現,自然體驗到無比的喜悅和快慰。
上述是在文學意義上對市場研究的解讀,以下是禪宗意義上的市場市場研究的三境界
佛家講究入世與出世,于塵世間理會佛理之真諦。人之一生,從垂髫小兒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也經歷著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的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是水。 對此我又頗受啟發。覺得市場調研又何嘗不是經歷了這樣三重境界呢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拿著問卷,戴著一雙明亮的眼鏡,懷著對市場的好奇與新鮮,對商超陳列的一切調味產品都用一種童真的眼光來看待,萬事萬物在我們的眼里還都原成本原,醬油就是醬油,醋還是醋,促銷還是促銷。對許多現象我們懵懵懂懂,卻固執地相信所見到就是最真實的,相信商超的一切陳列是按設定的規則不斷運轉,并對這些規則有種信徒般的崇拜,最終在向領導匯報問題的時候處處碰壁,從而對現實與想象產生了懷疑。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繁雜現象背后隱藏著太多的潛規則和不為人知的秘密,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實的,一切如霧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還假,醬油不是醬油,醋也不是醋,很容易地我們就在市場里迷失了方向,隨之而來的是迷惑、彷徨、痛苦與掙扎,有的人就此沉淪在迷失的市場里,然后我們開始用心地去體會這個系統,對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與現實的思考,醬油不再是單純意文上的醬油,醋也不是單純意義的醋了,任何的促銷活動都帶有戰略和戰術上的競爭意義。
【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是水】
這是一種洞察市場后的的反璞歸真,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這一境界。調查研究的經歷和對現象樣本積累到一定程度,經過不斷的反省,對消費市場、對營銷模式求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認識到“市場一場大夢,調研幾度秋涼”,知道自己追求的數據是什么,要放棄的數據問題是什么,這時,看醬油還是醬油,醋還是醋,只是這醬油這醋,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種內涵在內了。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這才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也是真正的調查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