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推廣是玩“過家家”嗎
朱志明
首先,產品概念定義模模糊糊。某種系列產品一年之內竟然更換兩次概念,產品手冊,廣告單頁,終端物料等無常變化,造成資源大量浪費,可怕。大家都知道,許多名牌產品的推廣成功,都來源于產品或品牌的概念炒作,所謂產品概念炒作,就是怎么把自己產品的USP或者說產品的賣點、訴求點,一目了然的告知消費者。像海爾的“雙動力”、榮事達“水銀行”、小天鵝的“水魔坊”等,都是宣傳自己產品的抽象賣點。一個產品出現在市場中,首先要讓消費者明白你賣的是什么:質量、服務、價格、時尚、科技、性能等等。產品“賣點”的定義決定是影響消費者重要因素,同時也圈定了產品的消費群體。所以無論是產品推廣還是品牌推廣,最起碼要做的事就是市場分析,根據自身產品特點,比較競爭對手之訴求點,市場發展趨勢,整個行業動態,社會敏感方向,消費者意識形態等等整理出一套合理的分析方案,研究其可行性,抓住最合適的訴求點進行定義,使整個推廣首先確定了針對性和目標性。萬萬不可在產品賣點定義上模模糊糊,讓消費者不知所云,那怎么又能留有深刻的印象呢?
其次,產品訴求點一旦塵埃落定,就應該常抓不懈,不可能今天突出這個定義明天宣傳那個概念,消費者那有那么多心思和興趣了解你們的亂彈琴呢?況且不談頻繁的更換產品的賣點,可能會誤導消費者以為你們在做秀呢?就單講企業推廣資源的浪費,從上到下辛苦耕耘的成效也又付之東流了。所以說自己產品訴求點定義不夠完善,也沒必要過激轉彎,結合實際市場推廣運做情況,尋找最佳推廣宣傳機會,把概念細分到要害,精確到位,再略有創意,讓消費者漸漸對該產品積累優勢印象,形成偏好,養成購買習慣,也是可以亡羊補牢的。其實想想,推廣方案的設計,絕對要排斥閉門造車,空想而為的。一個細微的偏差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不是幾次漲價就能解決問題的。姑且不談,此時的銷量下滑,占有率下跌,經銷商信心下落,單就品牌自身而言也會因此受到挫傷。
再說,產品推廣的訴求點和品牌的定位是否相輔相成,和企業的文化理念是否融合也是至關重要的。打個比方,“秋燕”服裝品牌的定位可能是專業于女裝,可后來背道而馳致力于男裝,即使款式、質量、檔次都是一流的,但讓人如何接受呢?就算它男裝定義為“不一般的感覺”,我想男士們也是從心底深處排斥的,何況又不是“不一般的感覺”。在產品推廣方案設計中,絕對不可遠離品牌的主導思想,品牌就是第一生產力,必須放在首要位置。產品定義的細分能給品牌的提升帶來多大優勢,創造的價值點在哪里,都是必須詳細的進行列案分析的。萬不可一概而論,或著局部考慮問題。企業再有錢也經不起在營銷推廣這種問題上折騰。營銷推廣也不是三歲娃娃“過家家”想改嫁就改嫁。
總的來說,一個產品買點的定義、設計、推廣離不開考慮此產品面對的顧客是誰,細分的那一塊市場,定位的角度是什么,對品牌的拉動有多大,對競品的威懾有多少,對社會的影響有多深等一系列的問題。雖然,許多公司沒有專門的策劃服務部門為之工作,但只要一切能從社會、消費者、市場、企業、品牌的角度統籌設計推廣方案,也是具有可行性的,何苦朝令夕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