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聯網+”的電力用戶安全用電管理策略
劉雪峰
摘要:信息技術的進步發展,使得互聯網得到普及應用,而電力用戶不安全用電不僅影響供電系統安全,同時還會影響企業正常生產,基于此,本文闡述了電力用戶用電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以及互聯網+的主要特征,對“互聯網+”形勢下電力安全用電管理策略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電力用戶;用電安全管理;必要性;“互聯網+”;要求;策略
“互聯網+”的本質要求是將傳統工業生產融進互聯網元素,實現高度智能化、綠色化、科技化生產。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互聯網第一大國,隨著政府部門的日趨重視,我國將“互聯網+”概念融入了各行各業當中。而電力用戶安全用電管理對于人們日常生活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對基于“互聯網+”的電力用戶安全用電管理策略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一、電力用戶用電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各地修建了諸多供電設施,對用電檢查管理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現階段的用電安全管理必要性主要體現在:(1 )供電企業需要不斷改進工作模式,最大限度的提升其工作效率,與時俱進,運用現代化技術促進用電安全管理的規范化及科學化。(2 )供電企業需要加強與用戶的聯系,深入了解分析用戶的需求,全面掌握用戶的信息,為用戶提供更加整體性及人性化的供電服務。(3 )供電企業需要不斷完善服務策略,轉變服務理念,注重用電安全性及用電檢查管理工作的質量,確保用戶的用電安全。
二、“互聯網+”的主要特征
互聯網作為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特征,其與教育、工業、商業、金融業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融合。互聯網使信息之間相互關聯,降低了信息共享的成本和距離,形成了一個既競爭又合作、既獨立生存又開放包融的“有機生態圈”,這使得信息的交流更加快捷和普遍。 互聯網+的特征主要表現為:(1 )跨界融合。互聯網+模式是指在新型的互聯網模式下,各個領域需要與互聯網進行深度的結合。只有敢于創新、敢于突破、敢于聯合,才能創造出更大的財富,才能創造更加新穎的局面。只有與時代接軌,與互聯網接軌,與創新接軌,才能使企業產生更持久的動力。(2 )開放生態。實行更加開放的局面,創造開放生態。互聯網產業的重要特征就是生態化的運營,生態化運營是指減少傳統環節,實現產業環節的有機結合,創造有利于革新的平臺。實現市場指向的科學化運營,讓每一個參與市場的主體都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不局限于傳統的生產環節。讓新奇的想法有生長的空間和成長的機會。(3 )連接一切。互聯網的滲透性是其獨特的優勢,互聯網通過其強大的互動性,連接起擁有互聯網的主體。連接的用戶更多,產生的價值更大,互動的信息就更多。使互聯網用戶的群體越來越多,關聯程度越來越緊密是互聯網+模式的具體目標。
三、基于“互聯網+”的電力安全用電管理要求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隨著供電優質服務的推進,用電檢查已逐步由維護用電秩序為主的業務職能,向用戶服務經理的角色轉變。但是在現實工作中,一方面許多用戶對用電檢查人員及工作感知度不足,另一方面用戶由于各種原因(如經濟意識、故障導向等)對用電檢查現場提供的服務漠視。通過走訪和調查發現,不同用戶代表和用戶電工對電力服務信息有不同的要求:(1 )希望獲悉實時和近期歷史的相關電量數據;(2 )希望可以得到電工管理及輔助;(3 )希望可以知悉客戶側內部修理維護的相關信息;(4 )希望可以更便捷更主動的獲悉相關用戶內部情況(如用電檢查后的結果和隱患情況)和管理知識;而上述這些需求,又是目前互聯網平臺無法提供的。
四基于“互聯網+”的電力用戶安全用電管理策略
1 、建立健全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具體表現為:(1 )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供電企業、用電客戶要建立三級信息聯系機制,根據檢查周期開展檢查服務工作,將安全隱患告知用電客戶,用電客戶根據檢查通知中的安全隱患逐一制定治理的策略、方案和計劃,提出治理的質量和時間要求,供電企業將督辦結果報備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將報備隱患信息列入督辦工作中;明確“客戶是安全生產責任主體、政府相關部門是安全監管主體、供電企業是供電安全責任主體”三個主體;把握“供電隱患整治、用電安全服務”兩條主線;強化“責任落實、信息溝通、風險防范、結果考核”四個關鍵環節管控,形成部門各負其責、協同配合、高效聯動工作機制,確保重要用戶供用電安全;(2 )將客戶互動端APP融入掌上用電,向多元的移動平臺發展,打造供電企業與客戶信息共享、良性互動的智能平臺,利用網絡發布停復電通知與反饋管理、風險預警、隱患督辦、收集投訴建議等,形成隱患管理的知識庫和歷史庫,全面提升電力用戶安全用電管理效率。
2 、規范用戶供電電源和自備應急電源配置。主要體現在:(1 )加強供電電源和自備應急電源配置監督管理,提高社會應對電力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有效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維護社會公共安全,按照《關于加強重要電力用戶供電電源和自備應急電源配置指導的意見》要求,合理配置供電電源和自備應急電源,安全規范地使用自備應急電源;(2 )辦理高危及重要電力用戶業擴業務時,必須要求高危及重要電力用戶申報其負荷明細、負荷特性、主要設備供電允許中斷時間等用電安全相關內容,并區分清楚保安負荷、生產負荷、可錯避峰負荷和生活照明等負荷,根據高危及重要用戶重要等級答復供電方案原則意見和接入電網技術方案。
3 、堅持貫徹落實“四到位”責任。(1 )以“互聯網+”新形勢為主線,深化營銷業務、高危及重要用戶系統、用電信息采集系統、GIS系統、營配貫通系統等應用,結合用電檢查移動作業和客戶端互動應用平臺,及時準確、方便快捷地對客戶發送停電預警、隱患通知、隱患督辦、停復電通知等工作,拉近用電檢查人員與高危及重要電力用戶之間的距離,實現用電檢查人員與高危及重要電力用戶負責人之間的點對點交互,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交互通道,提高供電企業服務管理質量;(2 )供電企業應逐級建立高危及重要電力用電安全檢查服務責任體系,明確檢查周期、服務要求、服務對象,責任到人、責任到戶,將供電區域內高危及重要電力用戶分解到每位用電檢查人員;(3 )供電企業開展周期檢查和專項檢查時,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交流,學習國家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和事故典型案例,并結合安全隱患分析存在的風險,使用戶充分認識安全用電重要性和電力事故對自身和社會帶來的危害及影響;(4 )主動與當地政府、政府相關部門、電監機構、媒體溝通聯系,建立常態聯系機制,配合政府及有關部門做好安全隱患分級掛牌督辦工作,履行供電企業服務政府、服務社會的責任,宣傳供電企業有關政策,服務客戶,接受監督。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形勢下電力用戶安全用電管理可以有效增強用戶安全用電意識,減少電氣事故發生的幾率,防止及避免人身觸電傷亡事故的發生,既有利于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也有利于用戶的安全生產和生活。因此為了保障電力用戶安全用電,必須加強對基于“互聯網+”的電力用戶安全用電管理策略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