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將環保意識融入化學教學

張永紅

曾有科學家預言:地球只能容納50億人口。而今,地球上的人口已經超過65億。由于人類為了生活進行的一些活動破壞了地球的生態平衡,使得現在的地球千瘡百孔,地球早就向人類吶喊:我已經不堪重負,看看我吧,別讓我太累!事實是:地球氣溫逐年升高,酸雨頻頻發生,尤其是近幾年,災難性氣候頻繁,厄爾尼諾現象成了自然現象,極端天氣的報道不斷出現在我們的電視和網絡新聞里,甚至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里。在我國,每年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量也相當大,而且有增無減。再看我們的身邊:河水不再那么清澈,空氣不再那么清新,天空不再湛藍……大部分城市出現了酸雨,由環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達數千次。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刻不容緩。而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應該義不容辭地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的意識,使他們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能夠將保護環境視為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考慮的前提,使我們的生存環境重新變成 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下的世界。下面就這方面的問題談談筆者的一些做法:

第一,根據教學內容,我們可以有意地將一些與其相關的環境方面的事件融入課堂,作為知識點,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講解、討論、分析,獲得解決的方法。

滬教版九年級化學總共有九章,其中六章內容不同程度地涉及環境問題,有酸雨問題、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水體污染、大氣污染、重金屬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熱污染等。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這樣處理這些知識:先介紹主要內容,然后講解一些相關的化學知識,討論小結危害,并運用相關的知識找到對應的解決措施。有時,根據教學內容,我會讓學生自學并自己查找資料,到課堂上進行講解,充分運用媒體和網絡,讓學生在生活閑暇時關注與環保有關的新聞事件,使這種做法漸漸成為學生生活的一種習慣,期望在不知不覺中,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在剛開始接觸化學的第一章學習過程中,我們在課上做了“含硫火柴燃燒會產生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物質”的實驗。然后筆者給他們補充了實驗:在集氣瓶中燃燒了少量硫磺,然后加入一些水,用石蕊試液檢測它的酸堿性,告訴學生生成的二氧化硫溶于水成為酸性溶液,如果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那么,下的雨水就是酸雨。再給學生看一組被酸雨侵蝕過的農田、建筑、小溪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其中。接下來筆者讓學生討論:含硫火柴為什么會被淘汰?學生在討論中知道了:如果我們還繼續使用含硫火柴,那我們就不能看到許多美麗的風景和古代的許多石刻文物以及古建筑。這樣,在學生的心目中種下了環保的種子。

第二,在課堂和課后的作業里精選一些典型的與環保相關的題目進行訓練,將環保意識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學生學習生活的另一面就是要在課后完成必要的書面作業。每當課堂學習的內容里有相關的環保知識,在當天的作業里,一定會出現相關的題型。

如:學習完二氧化碳的相關內容,學生就知道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溫室效應的后果有:全球氣溫上升,將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會被淹沒;有的地方會炎熱得無法居住;氣溫上升,還會使更多的土地將變成沙漠,近年來的的厄爾尼諾現象也與溫室效應有關。 在習題中,我就及時補充了相關的題目,并要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學生說的很多,比如:要節約紙張,不用一次性筷子等,節日時用電子賀卡互送問候,少買紙質賀卡……

學習了化石燃料燃燒導致的污染課題,可以在作業里,結合沙塵暴、酸雨、農村焚燒秸稈、城市禁止燃放鞭炮等問題,揉進空氣質量日報的相關知識點,進行綜合題的訓練,融進有關二氧化硫量的測定,確定空氣質量級別等。這樣不但鞏固了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也提高了應試能力,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第三,及時將一些環保時事融入課堂,并結合所學介紹一些歷史事件,討論相關問題。

在教學備課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新聞時事,將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時事新聞經過篩選后與課堂教學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學有所用。比如,學到水體污染的問題,筆者就將當年太湖藍藻事件的一些圖片、視頻資料鏈接到自己的課件中,讓學生猜想討論其發生的可能原因、我們應該采取的措施、從中我們應該得到的經驗教訓,以及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關于污水的處理問題,筆者曾經帶學生參觀過當地的污水處理廠,讓學生體會污水處理后的輕松、體會污水處理的意義。筆者所在區域是南水北調東線源頭,讓學生通過親眼目睹的事實,引發了學生的自豪感,更增加了學生環保的責任感。在第九章《化學與環境》的教學中,我介紹了曾經發生的有名的污染事件,如英國的倫敦霧事件、美國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日本的哮喘病等,希望學生在學習討論中能悟出一些什么。

第四,將環保有關的內容作為課外活動的課題,引導學生在課外時間收集本地和新聞節目里有關環保的信息,編輯成板報和圖片在班里匯報交流。

一般地,學到什么相關的知識我就會布置學生調查身邊相關的信息,并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比如原因、比如應該采取的措施,拿到班級里討論和交流,甚至鼓勵學生向有關部門反映,期望能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成為新一代的公民,使人人有主人公意識。教師也可以將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編成問題,讓學生解決,這樣可以將環保的意識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空間。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