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環境的生態景觀規劃模式探討
未知
關鍵詞: 校園環境;景點規劃;植物配置;生態模式
1 概況
該校園占地面積約15.4hm2 ,地面呈“刀狀”,東西長、南北相對較窄,學校教學區、生活區主要集中在東邊,西邊為體育活動區域,該校園規劃布局較好,功能分區明確,且各功能分區之間有較便捷的交通聯系,綠地面積較大,且相對集中,建筑帶有一定的中式風格,整體建設好,是一所較理想的生態環境藝術式學校。
2 規劃理念
2.1 規劃思想與目標
通過環境景觀布局,美化校園,裝飾建筑,創造一個以靜為主,具保健功能、凈化空氣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藝術式校園,適合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態環境景觀場所。管線埋入地下、噴頭采用隱蔽式,做到地上不見管線、露天不見噴頭,黃土不露天、下雨不拖泥,使之四季有花、四季常青、四季有香,成為湖北省一流的現代化都市校園。
2.2 規劃原則
( l )體現園林景觀與生態保健相結合的原則 充分利用具有生態保健功能的植物來提高環境質量,殺菌和凈化空氣,以利師生身心健康。
( 2 )體現生態環境藝術式學校的原則在布局上增設建筑和園林小品,強化校園的園林氛圍;在綠化上以常綠樹為主基調,適當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樹木高低錯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優良的植物總體和局部效果,真正達到綠化、美化、凈化、亮化、香化和靜化,從而產生一種安靜優雅的綠化格調。
( 3 )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以生態理論作指導,盡可能進行喬灌草復式綠化,增加單位面積上的綠量,以有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使其可持續發展。
(4)以人為本的原則生態景觀規劃上要考慮以人為本,體現個性化,這要求:① 空間的組織與劃分應依據不同層次需要,組織不同活動空間;② 為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渴望,各種空間中的設施設置、材料質感的應用,景觀的創造應充分考慮人們鐘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 關注人的審美習慣,以園林山水布置景觀,并賦予文化內涵表達思想感情;④ 綠化植物配置應選擇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種能消除疲勞的芳香植物。
(5)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相結合的原則做好平面綠化和景觀并進行垂直綠化和布景,同時在一些建筑天臺布置空中花園,組成一些立體圖案,形成立體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