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醫院潔凈手術部一種常用平面布局探討
竇用佳
隨著我國醫院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環境不斷進步,醫院潔凈手術部也已成為新醫院建設及舊醫院改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國《醫院潔凈手術部建設標準》已于2000年10月正式實施,《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GB50333-2002(以下簡稱《規范》)也于2002年12月施行。《規范》的實施對行業內的影響是深遠的。隨著醫療事業的改革,人們對醫療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尤其是一些由非直接醫療事故引起的并發癥的索賠更加關注。醫院本身除了在提高以醫務人員素質為主的軟件外,硬件的完善及先進性更新將更加緊迫。
《規范》實施后,國內省級、市級大型醫院手術部的新建、改建已進入一個高峰期,大部分設計院設計建筑時開始把手術部平面布局的合理性考慮進去。但部分中小型醫院在建立項目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建設潔凈手術部,到大樓建筑主體完工了才意識到建設潔凈手術部的重要性,而此時潔凈手術部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已受到大樓條件的限制。
潔凈手術部建設應符合《規范》要求的原則,而中小型醫院往往受建筑條件、資金制約等因素影響,這里對此類醫院的平面布局進行探討。
1、應符合衛生學和醫學流程的要求(無菌技術、人流技術及潔污分明)。
2、應全方位、全過程地控制污染途徑(包括手術部空氣凈化,無菌物品發送,儲存,無菌技術操作及使用后物品的消毒處理)
3、流線簡明、快捷、高效的原則(所有人流、物流工作軌跡、環節都能及時、周到、方便)。
4、符合潔凈手術部管理要求。
1、手術部的平面設計類型:
人員及物品是潔凈手術部兩大因素,人員包括:患者、醫師、護士、工作人員實習及參觀人員等。物品包括:器械、敷料、藥品及其他相關醫用物品。依據潔凈手術部平面布置原則,人、物的流向可分為:
1) 手術前患者流向;
2)手術后患者流向;
3)手術前醫務人員流向;
4)手術后前醫務人員流向;
5)使用前無菌器材及敷料流向;
6)使用后器材及污物流向。
目前國內潔凈手術部平面類型多屬于潔、污雙通道外廊回收型,從防止感染的觀點出發,使用后被污染器材、物品的處理被認為是最大的污染源,必須從外用清潔走廊送出,而術前無菌器材、物品、工作人員、病人則由中央潔凈走廊進出。這種外周回收型是一種國內外目前使用最多的平面設計類型,在一次性醫療器材、用品大量使用而帶來廢棄物日益增加的今天,外周回收型越來越被人們所推薦和接受。
按照便于疏散、功能流程短捷、潔污分明、區域溝通便利的原則,我們可以把手術層平面布局分六大區域:1、手術室潔凈區(含Ⅰ~Ⅳ級潔凈手術室);2、十萬級潔凈區(含潔凈走廊及相關輔助用房);3、三十萬級潔凈區(含清潔走廊及相關輔助用房);4、衛生通過區;5、醫務人員辦公區;6、家屬等候區。
2、潔凈手術部人、物流程序
(一)、手術患者流程
1、患者由外部護士推車至手術部進入換車間,由手術部內的護士換車推送至手術室。
2、患者手術完畢,全麻或垂危病人應由麻醉師護送到蘇醒室或從換車間送至ICU重癥監護單元。
(二)、醫師、護理人員流程
1、換鞋、更衣淋浴后通過緩沖室進潔凈手術部。
2、手術過程如需與家屬溝通或簽字,不用離開潔凈區,在醫生談話間即可,手術完畢后醫生稍做休息,留醫囑,經更衣換鞋間的逆程退出。
3、如有間歇手術,醫護人員可暫時在辦公室內休息。需要進行下一臺手術時不用再經換鞋更衣。同時,辦公區也可作為教學、手術會診的地方。
(三)、手術藥品、器械及敷料流程
無菌器械敷料由中央潔凈走廊進入,暫時存放在無菌器械敷料室,藥品及一次性物品可存放藥品室。
(四)、手術后物品
潔凈手術部手術后的敷料、器械經過清洗間清洗打包處理后,送至中心供應室處理,從而實現一個物的循環。不能重復利用的物品進行廢棄處理。
3、潔凈輔助用房的設置
藥品、一次性物品間:對于很多小型醫院來說,由于受建筑面積影響、醫院或者為了減少投資,對無菌物品的保護考慮不周全,從中心供應室至潔凈手術部多數不設置專用通道。針對這種情況,無菌物品可從換車間進入潔凈手術部,但是進入時間應盡量與病人進出時間錯開,避免路線交叉。
潔凈手術部內設置一次性物品庫,應設置拆箱、拆包的庫房,在這兩個區之間還應設置緩沖間。如果一次性物品脫包在供應室內完成,這三個房間都可以。
無菌器械敷料間:由于潔凈手術部器械及敷料使用量不是太大,在中心供應室距離潔凈手術部太遠,且手術部平面允許的情況下,可在手術部所在樓層設置清洗消毒設備及配套房間。循環使用的器械及敷料經消毒滅菌處理直接進入無菌庫房,避免了中心供應室距離潔凈手術部太遠,物品運輸路程上引起污染。但初投資相對較大。
預麻室(麻醉準備間):病人進行手術前在預麻室進行麻醉,但如果潔凈手術部面積不夠且醫院每天的手術量不大,可不設置麻醉準備間,病人直接在手術室的手術床進行麻醉處理。
談話簽字室:手術過程或者手術結束需家屬簽字、交談或流醫囑,在潔凈區與家屬等候區交界處專門設置家屬談話與醫生談話間,醫生可以不離開潔凈區,以最短的路線到達等候區。家屬可以在等候區休息等候,接到公共廣播通知(潔凈手術部內一般設置公共廣播系統)進入一個獨立的家屬談話室與醫生交流。家屬談話室與醫生談話室是兩個不同的區域,醫生始終是在潔凈區里活動,而家屬則都是在非凈化的家屬等候區內活動。
護士站:護士站設置在換車間旁邊,通過靠近換車間氣密窗可以看到換車間里的活動,在護士站設置工作站,通過呼叫系統或公共廣播系統收集或播放信息。同時,護士站也可作為護士休息的場所,不必在手術部內設置專門的休息場所。
消毒間:潔凈手術部內設置集中消毒間,不用在每間手術室設置消毒室或前室,可節約投資,最大限度利用樓層面積。
刷手間:潔凈手術部內可集中設置刷手間,集中設置刷手池對給排水布置也更加集中;如手術部內面積有限,可充分利用潔凈走廊與手術室的夾墻間的空間進行布置,這樣的缺點是給排水布置點比較分散。
辦公輔助用房:手術部醫務人員的辦公區域與潔凈手術部相鄰,相對獨立成一區域,可進行辦公、教學、會診及休息等活動,這些活動又與潔凈手術部密切相關。有條件的醫院可以把這個區域作成三十萬級的潔凈區。
1、許鐘麟 梅自力 于冬《潔凈手術部建設實施指南》2004
2、衛生部 《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GB5033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