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下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新思路研究
孫俊威
【摘要】:群眾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設中最關鍵的環節,對社會穩定、和諧來說,意義深遠而重大。在闡述了新時代下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的基礎上,側重圍繞新時代下群眾文化工作提出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群眾文化工作 新時代 基層文化站
群眾文化是一種社會性文化,是人們在完成本職工作以外,自主開發與參與的文化活動,以此來滿足自身精神需求,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精神財富、物質財富的總和。群眾文化表現形式靈活多樣,具有門檻低、傳播范圍廣的特征,能達到凝神聚力、浸潤人心的效果,特別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已步入深水期的時代,群眾文化成為社會建設的根基。
一、新時代背景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集中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有助于弘揚時代精神、促進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與當前社會所倡導的“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等理念完全一致。在我國農村地區,人口密度大,扎實進行群眾文化建設不僅能使群眾了解到黨的建設情況,也能促進農村人口素質的提升。二是有助于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促進群眾獲取更多的信息,增強我國國民整體的素質。群眾文化包羅萬象、內容豐富,將歷史、舞蹈、書法、音樂、體育等都囊括其中,在建設群眾文化工作的過程中,基層群眾能獲取更為廣泛的信息,逐漸擺脫陳舊思想的桎梏,同時,可以增強民族自尊心,使人們團結成一個強大的集體,為形成良好的發展格局做好準備。三是有助于使廣大群眾,特別是中年人,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積極參與到多姿多彩的文藝活動中,就會慢慢放棄不良嗜好,找到良好的精神寄托。
二、新時期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的主要策略
群眾文化工作作為推動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群眾整體素質,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內容,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本文在闡述了新時代下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的基礎上,下面側重圍繞新時代下群眾文化工作提出具體的建議。
(一)充分發揮基層文化站的作用,確保群眾文化工作的有序開展
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伴隨著農民經濟收入的增加,文化需求也不斷提升。鄉鎮文化站處于群眾文化建設的前沿地帶,是連接政府部門與群眾的重要紐帶,要扮演好農村文化建設的引領者,為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新時代下,應當充分發揮基層文化站的重要作用,確保群眾文化工作的有序開展。具體應從三方面努力:
一是加強針對群眾文化工作的資金支持。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是向群眾傳遞黨的先進方針政策的有效途徑,能給廣大群眾帶來喜悅感。文化站的有序運轉,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都需要得到足夠資金的保障,以此來體現出黨和國家對文化工作的重視。
二是加大基層文化站的專業性人才配備。在這種情況下,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要深入群眾,了解當代農村群眾產生了什么樣的文化需求,本著為群眾服務的目的,為群眾搭建文化平臺,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如演、說、學、畫、寫、聽等,使農村建設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三是完善基層文化站的軟硬件設施,包括社區圖書館、器樂演奏室等,為群眾提供高尚健康、多種類型的文化服務。基層文化站一定要經常性組織各種文化活動,鼓勵群眾們放下手機,避免不健康的內容流入社會生活中。
(二)充分發揮現代媒體平臺的載體優勢,打造地域特色群眾文化典型
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中,政府部門應在為基層文化站的發展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保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現代媒體平臺的載體優勢,打造地域特色群眾文化典型。具體如下:
一是準確把握轄區內每一個基層的具體情況,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包括優秀的風土人情、歷史傳統等,為群眾文化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為基層文化站建設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培育優秀文化品牌,增強文化活動的感染力。
二是充分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如抖音、微信公眾號等,使特色文化得到廣泛傳播,使群眾文化、民俗文化能有機融合到一起,使農村群眾能準確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標,在前進的道路上不迷途、不偏航,對家鄉文化產生深深的熱愛之情。
此外,為了讓群眾文化占領精神市場,更好地為農民群眾提供良好服務,基層文化單位要為基層文化站制定出合理指標,結合各基層的實際情況開展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為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創設良好氛圍。
(三)完善基層文化站的基礎設施建設
群眾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隨著農村整體經濟水平不斷提升,農村群眾文化需求也發生了改變,日益呈現出復雜、多樣的特征。群眾文化建設實效性的提高是為了增強群眾的自覺意識,使他們產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文化這一紐帶增強群眾文化凝聚力,為群眾提供高品質的文化服務。為此,必須要完善基層文化站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加大基層文化站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體現出“政府搭臺、群眾唱戲”工作的實效性,為群眾搭建了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同時,通過增加硬件設施、優秀人才的支持,切實提高群眾文化的感召力,才能使基層文化工作不斷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四)穩定有序地推進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切實增強群眾文化的凝聚力
基層文化建設工作的扎實開展、全面鋪開,將會為社會和諧與穩定提供良好環境,使基層群眾獲得精神慰藉。與此同時,文化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產力,在當代經濟發展中產生的作用越來越強,如果一個地區文化建設取得了優異成績,其經濟活力也會得以增強,當地群眾也會從中受益。為此,必須穩定有序地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進一步增強群眾文化的凝聚力。具體如下:
一是為群眾提供優秀文化產品、高品質文化服務。基層文化站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要從源頭上為群眾提供優秀文化產品、高品質文化服務,如果能長期不懈地開展這樣的活動,基層群眾就會受到良好文化的浸潤與熏陶,自覺抵制陋習,向不良行為發起挑戰。
二是注重群眾文化工作優秀人才的培養。通過培養大量優秀人才,使基層文化站的人員結構得以調整,從整體上提升這支隊伍的凝聚力,為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人才保障,為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貢獻力量,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添磚加瓦。在新時代下,群眾需求呈多元化發展趨勢。為此,應充分發揮人才的重要作用,應對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合理地運用群眾文化工作的技巧,有序地開展群眾文化工作。
三是積極與民間文藝團體建立起合作關系。民間文藝團體雖然是自發組成的,卻藏龍臥虎,各項工作開展較為靈活,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出這些團體的優勢,為民間藝術家與群眾的交流與互動搭建平臺,達到共同成長、互相學習的目的。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應該從這些民間文藝團體中選擇一些高素質人才,將其吸納到文化建設隊伍當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結語
在新的形勢下,建設群眾文化與構建和諧社會二者之間形成了相輔相成的關系,不僅能使人們的文化修養得以提升,還能增強生活滿足感、幸福感,使優秀的文化精神得以弘揚。所以,文化部門要意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出地域資源優勢,營造文明向上的社會風氣,宣傳和維護核心價值觀,開創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