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出版社介紹
團結出版社成立于1987年12月25日,是民革中央主管主辦的中央級出版單位,以出版社科人文、民國歷史、人物傳記和優秀傳統文化類圖書為主。2010年,團結出版社由事業編制、企業管理模式轉變為全民所有制文化企業。2018年底,團結出版社正式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更名為團結出版社有限公司,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
建社三十多年來,團結出版社堅持“特色出版、科學發展”的出版宗旨,努力開拓,辛勤耕耘,出版了大量選題精良、內容優質的社科人文、民國歷史、人物傳記、國學精品類圖書。2014年到2019年,團結出版社連續六年入選“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百強出版社”[2]。
從民國人物到民國歷史,再到民國文化,團結出版社逐步形成了以民國題材為鮮明特色的獨特品牌。相繼推出民國上層人物“大傳”系列,包括《孫中山大傳》《大傳》《蔣經國大傳》《宋慶齡大傳》《張學良大傳》《楊虎城大傳》等,策劃出版了“歷史人物叢書”“文化名人傳記系列”“名人畫傳系列”等圖書。為適應時展和讀者需要,優化出版結構,使人物傳記圖書出版更加系統化和多元化,團結出版社陸續出版了《我的祖父馬連良》《我的外祖父俞平伯》《我的父親張恨水》《我的祖父周立波》《我的父親鄭振鐸》等系列“口述史”圖書。
近年來,團結出版社不斷拓展新的出版領域,豐富新書品種。2011年,團結出版社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編輯出版了“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20冊),該叢書被列為全國出版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20種重點圖書之一。2015年,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團結出版社出版了“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復興”叢書(20冊),該叢書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并榮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虎賁萬歲》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入“百種抗戰”經典。2019年,“華人華僑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叢書(7冊)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團結出版社依托人物傳記圖書的優質資源,努力打造全媒體產品,探索融合出版之路。2011年,創建“人物傳記音視網”,成為華文傳記的第一個多媒體網絡平臺。2013年,團結出版社承擔了“中國近現代名人傳記多媒體數據庫”項目,目前已完成500多位中國近現代名人傳記的音視頻作品和數字圖書的整理工作。2016年,團結出版社在前兩個項目基礎上,建設了“人物傳記(非虛構)多媒體出版服務平臺”,命名“特寫”,將現有音視頻和文字資源進行整合,力求打造國內內容全、表現形式豐富的傳記(非虛構類)閱讀和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團結出版社出版特色
特色出版、科學發展
團結出版社服務領域
團結出版社以出版人文社科、民國歷史、人物傳記和優秀傳統文化類圖書為主。
團結出版社服務理念
團結出版社依托人物傳記圖書的優質資源,努力打造全媒體產品,探索融合出版之路。
服務流程

常見問題
Q:什么是專著? |
A:指的是針對某一專門研究題材的,是著作的別稱。根據學術論文的長短,又可以分為單篇學術論文、系列學術論文和學術專著三種。一般而言,超過4—5萬字的,可以稱為學術專著。 |
Q:出版專著需要多少錢? |
A:大部分出書的作者都是自費出書,費用主要花費在編審、書號、設計排版以及印刷上,總的來說,出一本專著需要大概幾萬元左右。可以有一個人作者來獨立承擔,也可以采用合作專著的方式多個作者分攤。 |
Q:個人著作和合作專著有什么區別? |
A:個人著作指自己單獨出書,成果獨享,含金量高;合作專著指與他人合伙出一本書,合伙一般不超過3名作者,且職稱評審時,評審單位認可的不是所有的專著作者,通常只有專著的前兩名有用。 |
Q:如何查詢個人專著信息? |
A:個人專著只要是公開出版,不管采用的是哪種出版方式,都是要在新聞出版總署備案的,成功出版的個人專著,就可以在新聞出版總署查詢。凡是在新聞出版總署查不到的個人專著,要不還沒有成功出版,要不就是非正規出版。 |
Q:可以出版教材嗎? |
A:可以出版普通教材,規劃教材不行,規劃教材是由國家單位審定并指定教育部和出版社的。 |
Q:專著出版需要多長時間? |
A:大概是3-6個月左右。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主要是選題申報的時間、審校的時間、申請書號的時間、設計排版以及印刷的時間。其中選題申報時間大約在幾天到十幾天之間不等,申請書號的時間,差不多在1個月左右,設計排版和印刷的時間,通常也是幾天到十幾天之間不等;剩下的主要是審校的時間,一般來說在二十幾個工作日,但具體是需要看專著的內容情況,若在質量差不多的前提下,字數越少所需要的時間就越短;當然若是書稿內容質量差,要修改的地方非常多,花費的時間會依據修改的程度越高而越長。 |
Q:書號申請流程? |
A:書號申請流程一般是這樣的:提交申報選題-出版社審核通過-擬定合同,繳納書號費用及其他費用-書稿三審三校-出版社提供書號條形碼上CIP數據備案-書籍設計印刷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