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醫藥導報雜志是SCD期刊嗎?

來源:投稿網2025-01-12 9:30:15

醫藥導報雜志是SCD期刊,經查詢醫藥導報雜志在最新的2023年SCD期刊目錄中。

科學引文數據庫(英文名: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SCD)是《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獨立研發、擁有全部知識產權的國內引文數據庫。2023年最新版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目錄已于2022年12月公布,共涉及14個大類學科2534本期刊,相較于去年2860本期刊,本次目錄變更巨大。根據學科分類如下:

理學:共收錄198本期刊 工學:共收錄405本期刊
農學:共88本期刊 醫學:共收錄209本期刊
哲學:共收錄52本期刊 經濟學:共收錄97本期刊
法學:共收錄281本期刊 教育學:共收錄142本期刊
文學:共收錄164本期刊 歷史學:共收錄70本期刊
管理學:共收錄172本期刊 藝術學:共收錄83本期刊
交叉學科:4本期刊 綜合學科:共收錄569本期刊

SCD相關問題

問:SCD期刊是核心期刊嗎?

SCD是一個相對綜合性的數據庫,有文科也有理科刊物,有核心(統指國內的五大主流核心)也有普刊。

問:SCD期刊好發嗎?

相較于CSSCI、CSCD等核心期刊,SCD期刊相對好發一些。但此次更新后,不少好發的刊物已經被剔除。

問:哪些人適合發SCD期刊?

在讀碩士、教職人員、科研人員等。

醫藥導報投稿要求

《醫藥導報》雜志是由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管,中國藥理學會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主辦,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局批準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醫藥專業期刊,每月1日出版。是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即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文核心期刊)。被萬方數據源系統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數據庫、超星域出版等中文數據庫收錄。是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美國《化學文摘》(CA)、《國際藥學文摘》(IPA)、烏利希期刊指南(UPD)收錄期刊。入選《世界期刊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2020科技版)》。是國家認定為發布處方藥廣告的宣傳媒體。獲中國科協專項基金資助、湖北省新聞出版局科技期刊發展扶持基金資助、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創新源泉工程”優秀期刊獎并獲基金資助。2007年至2020年先后6次被評為湖北省精品期刊和湖北省優秀醫學期刊,2020年獲湖北省十大名刊提名獎。

1.內容介紹及欄目設置

《醫藥導報》主要刊登與藥物有關的醫藥科技論文(中藥材載培、中藥鑒定、化學藥物結構式鑒定和藥物合成、藥學教育等除外)。內容包括藥學前沿熱點和焦點、基礎研究、制劑工藝、質量控制、藥物臨床療效觀察、藥物安全性評價、藥物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藥事管理、世界最新藥物研究信息等。

《醫藥導報》設有“特約稿”“規范、指南、共識”“藥物研究”“藥物與臨床”“藥學進展”“藥物制劑與藥品質量控制”“藥物介紹”“用藥指南”“臨床藥師交流園地”“藥品不良反應與不良事件”“藥事管理”“世界新藥信息”等欄目,每期組編“某類藥物或某類疾病的藥物治療專欄”。

1.1特約稿 報道當前醫藥領域的前沿熱點、焦點、難點問題、一般由編輯部邀請行業專家結合其在該領域的工作熱點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或作綜合性述評。

1.2規范、指南、共識刊登臨床各專科用藥最新規范、指南、專家共識,解讀最新臨床診療指南用藥變化等。一般由編輯部向有關專家或者行業學會組稿、約稿。

1.3藥物研究 報道中西藥物具有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新藥的藥學研究、藥理、毒理研究,血藥濃度監測,藥動學研究,藥品生物等效性研究等。

1.4藥物與臨床 刊登以考察藥物臨床有效性與安全性為目的論文,包括新藥臨床試驗各期研究及已上市藥品的臨床研究。其中新藥多中心、大樣本臨床試驗文章最受歡迎。

1.5專欄 集中刊登對某類藥物的研究成果或某種疾病的藥物治療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新進展。

1.6藥學進展 對一段時間內某種(或某類)藥物、某種治療方法的原始研究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要求專業性強,涉及問題集中,內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時效性,能反映該專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利于讀者在較短時間內了解該專題的最新研究動態,了解該領域主要原創性研究論文。

1.7藥物制劑與藥品質量控制 主要報道新藥開發過程中處方篩選、工藝優化、生產技術改進以及醫院制劑配制方法的改進等。對尚未建立質量標準的藥物進行質量控制方法探索,對現有藥品質量控制方法的改進。亦選載部分醫院制劑有創意的質量控制方法研究論文。

1.8用藥指南 主要報道藥物臨床應用的合理性、藥物配伍分析、藥物使用時的穩定性、藥物有效性與安全性再評價、系統評價、Mate分析等。

1.9臨床藥師交流園地 系統介紹臨床藥師參與各科典型病例藥學服務過程,合理用藥病例分析,根據患者病情(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等)和血藥濃度監測結果制定用藥方案,藥物不良反應案例分析,對患者進行藥學知識教育,臨床藥師培訓教學經驗總結等。

1.10藥品不良反應與不良事件 主要報道上市藥品使用后出現的新的或非預期不良反應(包括副作用、毒性反應、變態反應、后遺效應、繼發效應、特異質反應及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等)以及與藥物有關的重要醫學事件。或通過查閱文獻對某種藥物或某類藥物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系統分析和評述。

1.11藥事管理 內容涉及國內外最新藥事法規的解讀,藥學領域中的科學管理等經驗總結。

1.12 世界新藥信息 主要介紹美國和歐盟藥政部門近期首次批準上市的重大疾病治療新藥,對其適應證、劑型、用法與用量、用藥注意項、不良反應、非臨床藥理毒理學、臨床藥理毒理學、臨床研究及知識產權狀態和國內外研究進展等作簡要介紹。

2.投稿手續

投稿時首先登錄《醫藥導報》網站(網址:www.yydbzz.com),點擊網站首頁 “作者投稿與查稿區”,注冊后登陸,按照提示操作,上傳第一作者單位介紹信、論文專有使用權授權書(網站首頁“下載中心”下載打印,每位作者簽名)。若為基金資助論文需上傳基金證明材料、若為臨床試驗前瞻性論文需上傳倫理批件。最后上傳稿件后點擊“立即投稿”即可。本刊審稿費每篇文章60元,稿件經“三審”通過后,收取版面費并開具發票。審稿費和版面費請通過網站在線支付系統支付,若為單位繳費,請通過銀行轉賬方式支付,開戶銀行:招商銀行硚口支行(行號882728),賬號:270380023710001,戶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轉賬摘要里注明“姓名”“稿號”“醫藥導報”。第一作者單位介紹信中作者單位對文稿的真實性和保密性負責,并聲明未一稿兩投。作者姓名、單位、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和E-mail務必繕寫清楚。多作者的文稿署名,按照對論文貢獻大小,排好先后次序,并征得其他作者同意,一旦投稿,文章署名不再改動。

3.來稿處理

來稿一律文責自負,編輯部對來稿有刪改權,稿件在審修、印刷期間未經編輯部同意不能改投他刊。若發現來稿存在倫理不端、學術造假等問題,無論刊登有否,一律撤稿退稿,并列為學術不端黑名單。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超星域出版等全文數據庫,凡被錄用的稿件均進入上述系統,如有異議請投他刊。若系省部級或省部級以上基金以及重要成果原創性論文,經有關專家審稿通過,本刊將在8個月內刊出。

編輯部在網站上收到稿件相關證明材料、word格式稿件和審稿費后,即進入編輯工作流程。所有稿件均通過網站遠程編輯系統送給編輯初審、兩位同行專家復審、主編決審,即“三審”,最后編輯綜合“三審”意見,通過網站遠程編輯系統告知稿件處理結果。若需作者修改,編輯將結合“三審”意見,提出具體修改意見返給作者修改,作者需進入本刊網站“作者投稿與查稿區”,通過“投修改稿”上傳修改稿(要求修改的地方用紅色字體標注,最終定稿以正常word格式上傳,勿用修訂模式)。文稿經審閱和修改后是否采用,編輯部均將在網站上通知作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并結合我刊實際,3個月后在網站上未查到稿件處理結果可自行轉投他刊。作者投稿與查詢稿件亦請登陸網站“作者投稿與查稿區”。亦可以通過電話咨詢(027-69378383,69378382),被錄用的稿件本刊酌收版面費,文章刊出后,給第一位作者贈送當期雜志2份,并給第一作者支付稿酬。

4.投稿要求

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信息性,突出報道醫藥內容。包括題名、作者及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圖、表格、參考文獻等。要求論點鮮明,數據可靠,結論準確,層次分明,文字精煉。綜述、述評、研究性論文約8 000字,其他文章約6 000字。

《醫藥導報》雜志自2018年第10期起,加入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pen Science Identity,OSID)計劃。通過在期刊每篇文章中添加OSID,為讀者提供增值服務。

凡經本刊發表的論文都將添加OSID。作者需要上傳語音,內容包括寫作背景、目的、動機、靈感,以及在研究過程中發生的故事等。其他開放的科學內容與數據等補充材料亦上傳到OSID中。

投稿本刊的作者請務必查看本刊網站(www.yydbzz.com)首頁“編輯部公告”欄目中“投稿時請務必在文中附加OSID標識碼(附操作說明)”即可操作。完成上傳OSID二維碼和語音資料為本刊稿件正式發表的必要條件,請作者務必配合,以便完成論文發表流程。生成的OSID標識碼置于稿件中文關鍵詞下方。

5.文稿撰寫的格式及要求

5.1題名 簡明確切,并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內容,不宜過長,約20字,不得使用化學式、公式,除公知公用者外,不用縮寫符號和代號。英文題名應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英文題名及單位名實詞首字母應大寫,虛詞字母≥5個亦應大寫。

5.2作者署名和工作單位 論文作者應是參與稿件研究工作的主要科技人員,應對全文的內容負責,并能回答文中的問題,是論文的法定著作權人和責任人。需確定一名能對該文全面負責的通信作者,并在投稿時確定,如在來稿中未特殊注明,則視第一作者為通信作者。第一作者的作者簡介應在末頁按以下順序給出: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聯系電話和E-mail,提供開放研究者與貢獻者身份識別碼[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entifier,即ORCID,ORCID申請方法請查看本刊網站首頁“編輯部公告”欄目中“關于作者投稿時提供ORCID的啟事”申請獲取]。第一作者與通信作者不是同一人時,應在論文末頁注明通信作者的姓名、職稱、學歷、單位(必要時)、專業方向、、OSID號、聯系電話和E-mail。作者署名列于題名下方,各作者姓名之間用“,”分開。外國作者姓名遵從國際慣例不必譯成中文。工作單位應全稱至科室,并注明所在單位的城市和郵政編碼。多單位時按照作者署名的先后順序排列,不分欄。不同單位以連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標注于姓名的右上角和單位名稱的前方,單位之間用“;”隔開,同一個部門不同科室用“,”隔開。作者的英文單位與中文單位含義一致,作者姓名漢語拼音書寫格式:姓在前名在后,姓的每一個拼寫字母均大寫,名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其余用小寫,如單姓雙名WANG Guiping(王桂平),單姓單名ZHANG Ming(張明),雙姓雙名OUYANG Weixiang(歐陽為相),雙姓單名ZHUGE Wen(諸葛文)。

5.3摘要、關鍵詞和中圖分類號 ①摘要 凡超過2 000字的第一手資料文章,請附300~500字的報道性摘要。其四要素為:目的(Objective)簡要說明研究的目的,說明提出問題的緣由,研究的范圍及重要性。方法(Method)簡要說明課題的基本設計、材料與方法或給藥方法,如何分組,研究范圍及精確程度,如何取得數據。結果(Result)簡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結果、數據及統計學顯著性檢驗值。結論(Conclusion)簡要說明經驗證、論證取得的正確觀點、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四要素要求言簡意賅。摘要用第三人稱書寫,建議采用“對 ……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表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要用“本文”“我們”“作者”“我院”等主語詞。②關鍵詞3~5個,請采用MeSH(《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的主題詞,MeSH詞表中無該詞的可使用自由詞。凡屬論著且超過3 000字的文章請附相對應的英文題名、摘要、關鍵詞以及作者漢語拼音名、作者單位名稱,一并置于中文關鍵詞下面一行。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應與中文相對應,并自請1名英文較好的同志審查修改后再投稿。③中圖分類號根據文章的學科分類從《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查得(可由編輯部代為完成),置于中文關鍵詞之下,涉及多學科的文章,可給出幾個分類號,主分類號應排在第一位。結合本刊特點,一般查閱兩個分類號,即一個藥學中圖分類號放在第一位,一個醫學中圖分類好放在第二位。

5.4前言 只簡要說明立題背景,研究思路及國內外現狀(可以列出必要的參考文獻),目的、意義等,最好不要分段論述,不要插圖列表和公式的推導。一般不超過500字。

5.5材料與儀器 實驗材料包括藥品、試劑、動物等,應標明名稱、成分、規格、純度、來源、生產單位、批號。實驗動物應注明種系、性別、年齡、體質量、數量、合格證號及清潔級別,飼養環境(飼料、照明條件、溫濕度、送風等)。實驗儀器應注明名稱、型號、生產廠家等。研究對象如果是動植物、微生物、中藥材首次出現時應注明拉丁名,用斜體,中藥材應說明鑒定人和所在單位及產地和購買地點。礦物藥應指明主含成分。實驗動物或人的性別、年齡和實際測得的體質量應該用均數±標準差(x±s)及置信區間表示。當實驗以人或動物為研究對象時,作者應當聲明。只有符合省生物醫學倫理標準或依照1964年制訂的赫爾辛基宣言(2008年修訂),才能進行人體試驗。應省略患者姓名及住院號,用藥劑量必須核實準確無誤。

5.6實驗方法 常規文獻有記述的方法,只列出文獻出處;有實質性改進的應寫明作者創新的詳細內容,以供他人重復。

5.7結果 除偶然失誤或特殊情況外,應如實報告,即陰性和無結論以及陽性結果都應該發表,并統計分析出客觀結果,結果部分不必涉及結論。

5.8表和圖 凡文字能說明的內容盡量不用表和圖,正文、表、圖中的數據不應重復。凡表示事物發展態勢、走向、趨勢的數據組,用表格形式表示不明確者,應作圖。但圖、表、照片均應有自明性。圖、表應設圖題、表題,并附相應英文表題在表上,圖題在圖下。表、圖均應排序,圖、表只有一個時,仍以“圖1”“表1”表示。本刊表格采用“三線表”,表中數據務必核實,縱橫之和一致,小數點后應保留有效位數。表內數據位次對齊。同項同組數據精確度應一致。表身中單元格內可使用空白或用一字線“—”填充。其中空白表示:無此項、未統計、未測;“—”表示:未知、無法獲得; “0”表示:數值為零(統計結果為零,測量結果為零,計算結果為零)。圖、表中需要說明的問題依次用① ② ③表示,置于表的下方,并附相應的英文圖注、表注。儀器描述紫外、紅外、色譜、質譜和生理、藥理,心、腦電圖等圖稿,請附原圖;坐標曲線圖、直方圖、圓餅圖等,如系計算機繪制,請用“.TIF”后綴格式。圖的坐標要設計準確,坐標軸如有刻度,縱、橫坐標的刻度均朝內側,若坐標軸上有數值,則坐標軸不用箭頭。圖中若要說明的地方用圖注表示,并附相應的英文圖注。圖、表中的量符號及量單位,應量名稱符號在前,量單位符號在后加斜線表示,如t/ min、C/(mol·L-1)。

5.9統計學方法 結果解釋和表達方面應寫明所用統計學軟件及統計學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的方差分析等),統計量的具體值應有χ2值或t值等,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10藥物名稱與醫學名詞 ①藥物名稱 中文藥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和國家藥典委員會編訂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化學工業出版社)為準,盡量與國際通用名稱一致。國外新藥名稱用國際非專有藥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INN)。中文句中外文藥名的首字母一律用小寫(但商品名首字母用大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新藥,則用批準的藥名,少用代號,盡可能不用商品名。不常見的藥名首次出現時請注明英文名。②醫學名詞 應注意全稿統一,并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名詞》(科學出版社,最新版本)或者登陸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網站(www.cnctst.cn)查閱。如體重應為體質量,發燒應為發熱。醫學名詞不可隨意縮寫,如所用名詞過長,而文中又需多次采用則在第一次引用時在全名后加括號注明縮寫,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

5.11量、計量單位和符號 計量單位一律用國際單位制單位為基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100—3102-93)量和單位》,以及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編《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年)。量的名稱符號用斜體,例如:m(質量)、n(物質的量)、l、L(長度)、r、D(半徑)、A、S(面積)、V(體積)、t(時間)、λ(波長)、Ar(相對原子質量)、Mr(相對分子質量)、d(相對密度)等;而量的單位符號、詞頭符號及阿拉伯數字用正體,例如:t(噸)、kg(千克)、mol·L-1(濃度單位,不應寫成M),離心速率的表達形式,表示離心加速作用時,應以重力加速度(g)的倍數形式表達,如6000×g,離心10 min,或者在給出離心機轉速的同時給出離心半徑,例如,離心率1 200 r·min-1,離心半徑8 cm,離心10 min。壓力、壓強的單位符號為Pa,但在醫學、生物學專業表示血壓單位符號為mmHg,且在首次出現時注明1 mmHg=0.133 kPa,并置于括號內;熱量單位符號為J(1 cal=4.18 J)。a、d、h、min、s等是時間的計量單位國際符號,如2年為2 a,4天為4 d,3小時為3 h,2分鐘為2 min,1秒為1 s。但星期(周)、月、歲不是時間的法定計量單位,仍按習慣用語如2周,6個月,4歲。國際代號不可用于無數字的文句中和無統計學意義的敘述語句中,如“每天”不要寫成“每d”。在一個組合單位代號內不得有一條以上的斜線,例5 mg/kg/d應寫成5 mg·kg-1·d-1。

藥物試劑濃度及各類生化指標法定單位的表示方法均按國家標準執行。凡Ar或Mr能準確測得的(如各類電解質、緩沖液等),均采用“物質的量濃度”,以mol·L-1、mmol·L-1、μmol·L-1等法定單位表示。凡混合物(如總蛋白、總脂、各類免疫球蛋白等)或其Mr、Ar尚不能準確測得時,可用“質量濃度”,以g·L-1、mg·L-1、μg·L-1等指數形式表示。

5.12數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為準。①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且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包括正負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比及約數)均用阿拉伯數字;年份、版次、卷次、頁數、部隊番號、儀器型號、標準號用阿拉伯數字,但不用三位分節法,例如第2766頁、84602部隊、Hp3000計算機、國家標準GB1312-4800等。②以下情況用漢字:用數字作詞來構成定型的詞組、慣用語、縮略語或具有修辭色彩的語句,如二倍體、十二指腸、二氧化碳、解放軍第一七五醫院;鄰近的兩個數字并列連用以表示概數(連用的兩個數字之間不加頓號),如三四米等;古籍的版次、卷次、頁碼也用漢字;不定數詞一律用漢字,如“任何一個患者”“這是一種免疫反應”“無一例死亡”;表示星期幾一律用漢字,如“星期一”。③數字的增加可用倍數表示,數字的減少只能用分數或下降用%表示,例如增加1倍,減少1/4或下降25%。④有效數值:測量數據的讀取不能超過其測量儀器精密度或超出度量衡器具的最小分度值。有效計量數字,只允許末位有誤差。在一組中的(x±s)應考慮到個體差異,一般以s的1/3來定位數。如:(48 205±340.8) g,s的1/3超過100 g,平均值的波動在百位,故應寫為(48.2±0.3) kg,又如(9.7±0.24) cm,s的1/3=0.08達小數點后第2位,故應寫為(9.70±0.24) cm。數值的修約口訣為4舍6入5看右,5右有數則進1,5右為0看留位,留位奇進偶不進,留位為0視作偶。修約時,定位后只可一次完成。⑤參數與偏差范圍、數值范圍:五至十寫成5~10;3×103~8×103或(3~8)×103不能寫成3~8×103。百分數范圍:20%~30%不能寫成20~30%。具有相同單位的量值范圍:1.5~3.6 mg不必寫成1.5 mg~3.6 mg。偏差范圍:(25±1)mg·kg-1不能寫成25±1 mg·kg-1。相乘的長度均加長度符號,如燒傷面積3 cm×4 cm。⑥正文內并列的阿拉伯數字(包括圖、表、參考文獻的序號),各數字間用逗號,用正體。數字的單位相同時,在最后一個數字后加單位,余均不寫單位,數字間用“,”分開,例如“5,6,7,8 h”“圖1,2”“5和6 kg”。

5.13國際代碼與縮寫 應特別注意字母的大、小寫和正、斜體。如紫外(ultraviolet,UV)、紅外(infrared,IR)、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質譜(mass spectra ,MS)等用相應大寫字母正體;統計學符號t檢驗、χ2檢驗、F檢驗、概率P、相對標準偏差RSD(RSD用正體,不用變異系數CV)、樣本的算術均值x、標準差s、樣本量n、自由度υ、樣本的相關系數r等用大、小寫斜體。藥動學參數AUC用大寫正體,C(血藥濃度)、CL(總清除率)、CLr(腎清除率)、Ka(一級吸收速率常數)等用大寫斜體。而Vd(一室模型表觀分布容積)等大小寫斜體共用。常用醫學術語在給藥方法中可用縮寫,但在文字敘述中不用縮寫:肌內注射(im),腹腔注射(ip),皮下注射(sc),腦室注射(icv),動脈注射(ia),靜脈注射(iv),口服(po),灌胃(ig),飯前(ac),飯后(pc),每天1次(qd),每晚1次(qn),每天4次(qid),每天3次(tid),每天2次(bid),隔日1次(qod)。英文縮寫均用正體。肝功能檢驗指標用ALT、AST(原GPT、GOT已廢除)。

5.14討論 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著重討論新的發現,對結果的分析、實驗不足之處、實驗條件對結果可能產生的影響、本文結果與他人結果的異同、偶然性、必然性和下一步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等。避免贅述一般知識、重復結果中的內容和不成熟的推斷。勿作文獻綜述。

5.15參考文獻 僅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年發表的文獻,按文中首次出現的先后次序編號,在右上角用方括號注明,如“張明等[2-6]報道”。但文獻序號作為補語時不作右上角標,如“本文結果與文獻[4]結果相符”應寫成“本文結果與文獻[4]結果相符”。參考文獻以近期(外文限近5年內,中文限近3年內)公開出版的期刊、書籍。學位論文、會議論文集等非公開出版物亦可列入參考文獻。作者必須仔細核對參考文獻原文的內容和年、卷、期、頁碼等。若引用的外文參考文獻,如作者姓名不是姓在前名在后的,務必改成姓在前名在后,姓的每個字母必須大寫,名用縮寫(大寫),不加縮寫點。參考文獻作者少于或等于3人的,須列出全部作者;3人以上只需列出前3者,后加等(中文)、他(日文)、et al(英文)。“參考文獻”四個字居中,所列文獻頂格寫,序號應加方括號。

根據《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2015規定,題名后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專著M、會議錄C、匯編G、學位論文D、報告R、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標準S、專利P、數據庫DB、電子公告EB、檔案A、輿圖CM、數據集DS、其他Z。電子文獻載體和標志代碼:磁帶MT、磁盤DK、光盤CD、聯機網絡OL。各類參考文獻標注的格式及示例如下。

5.15.1專著[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頁—止頁.

[1]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185-187.

5.15.2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2]李文杰,劉金玉,司倩,等.癌癥疼痛藥物治療理念的發展與變遷[J].醫藥導報,2021,40(1):45-51.

[3]HINDRICKS G,POTPARA T,DAGERS N,et al.2020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J].Eur Heart J,2021 ,42(5):373-498.

5.15.3報紙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4]陳蘇,鄧利強,劉長文,等.藥品說明書、藥典、教科書、指南均涉及藥物應用規范 臨床用藥到底有沒有“金標準”?[N].中國社區醫師,2009-12-01(21).

5.15.4國際、國家標準[序號]主要責任者.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5.

5.15.5專利[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P].出版日期.

[6]李志勇,葉田園,李彥文.血管保護藥物組合物及其用途:中國,ZL201610515787.4[P].2019-02-26.

5.15.6學位論文[序號]作者.題名[D].授予單位所在地:學位授予單位名稱,年份:起頁-止頁.

[7]李慧琳.人臍動脈內皮細胞用于造血干/祖細胞體外擴增及獲得其新型種子細胞的實驗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8:7-11.

5.15.7電子文獻(包括專著或連續出版物中析出的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題目[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8]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財政部,等.關于印發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促進合理用藥的意見的通知[EB/OL].(2020-02-26) [2020-02-28].http:// www.nhc.gov.cn/yzygj/s7659/202002/ea3b96d1ac094c47a1fc39cf-00f3960e.shtml.

5.16其他 前言中如出現“國內外未曾報道”宜改為“筆者未見文獻報道”。若內容為某藥物的療效觀察,一般應設立對照組或治療前后臨床指標比較,并應注明治療組和對照組藥品生產廠家和批準文號。若是藥物制劑的文章中涉及到醫院制劑用于人體試驗應提供醫院制劑批準文號且均應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若是新藥臨床試驗的文章應提供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查批準的臨床試驗文號,且應提供《臨床試驗透明化聲明》(在本刊網站首頁“相關下載”欄目下載,每位作者簽名后寄回編輯部),均應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若為藥品不良反應個案報道,要寫明藥品生產廠家及批號。綜述稿件應對文獻歸納整理、提煉、闡明自己的觀點,摘要采用指示性摘要。

6.基金論文

論文若屬于省部級以上基金資助項目或攻關項目,請在文題頁左下方注明,用短線與正文內容分開,并同時在題名末用“*”標注。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基金資助項目名稱及編號應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資助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隔開。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560680);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6YFC1000900).并請提供基金資助項目的有關證明。

7.志謝

限于對完成本論文有直接幫助和貢獻者,應明確其工作和貢獻。志謝文字須經被志謝者同意。可放在正文末、參考文獻之前。

醫藥導報封面 點擊前往雜志首頁

相關問題

  1. 醫藥導報是正規期刊嗎?
  2. 醫藥導報是什么級別的期刊?
  3. 醫藥導報評職稱可以嗎?
  4. 醫藥導報是北大核心嗎?
  5. 醫藥導報是科技核心嗎?
  6. 醫藥導報是統計源核心嗎?
  7. 醫藥導報是南大核心CSSCI嗎?
  8. 醫藥導報是CSCD期刊嗎?
  9. 醫藥導報是國家級期刊嗎?

推薦閱讀

  1. 掌握這幾個寫作技巧,讓你的論文更具說服力!
  2. 什么是正規期刊?什么是專業期刊?
  3. 知網個人查重服務
  4. 期刊的級別、種類、等級
  5. 期刊投稿的成功秘訣
  6. 如何鑒別非法刊物

醫藥導報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