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是SCD期刊嗎?
來源:投稿網 2025-01-12 9:30:15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不是SCD期刊,經查詢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不在最新的2023年SCD期刊目錄中。
科學引文數據庫(英文名: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SCD)是《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獨立研發、擁有全部知識產權的國內引文數據庫。2023年最新版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目錄已于2022年12月公布,共涉及14個大類學科2534本期刊,相較于去年2860本期刊,本次目錄變更巨大。根據學科分類如下:
理學:共收錄198本期刊 | 工學:共收錄405本期刊 |
農學:共88本期刊 | 醫學:共收錄209本期刊 |
哲學:共收錄52本期刊 | 經濟學:共收錄97本期刊 |
法學:共收錄281本期刊 | 教育學:共收錄142本期刊 |
文學:共收錄164本期刊 | 歷史學:共收錄70本期刊 |
管理學:共收錄172本期刊 | 藝術學:共收錄83本期刊 |
交叉學科:4本期刊 | 綜合學科:共收錄569本期刊 |
SCD相關問題
問:SCD期刊是核心期刊嗎?
SCD是一個相對綜合性的數據庫,有文科也有理科刊物,有核心(統指國內的五大主流核心)也有普刊。
問:SCD期刊好發嗎?
相較于CSSCI、CSCD等核心期刊,SCD期刊相對好發一些。但此次更新后,不少好發的刊物已經被剔除。
問:哪些人適合發SCD期刊?
在讀碩士、教職人員、科研人員等。
中風與神經疾病投稿要求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投稿須知: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稿件格式
1、全文字數 論著字數不限,提倡言簡意賅;講座和綜述5?000~7?000字;臨床經驗1?500~3?500字;病例報告不超過2?500字。。
2、字體 正文用5號宋體,行距1、5倍。。
3、文題 各欄目稿件均須附中、英文文題。中文文題不宜超過25個漢字。。
4、作者 論著欄目文章實行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負責制。通信作者一般是課題負責人或研究生導師,應熟悉論文的全部內容,對文章負全部責任。其他欄目的文章不設通信作者。通信作者的姓名、性別及職稱以腳注的形式列于論文首頁的下方。作者姓名放在文題下方,作者名之間用空格分開。在作者姓名下方列出單位全稱、科室、所在省市和郵政編碼。有多個作者來自不同單位時,在作者姓名的右上方加注阿拉伯數字。集體署名必須在文章后列出執筆者和通信作者。英文摘要中的中國人名用拼音形式,如李小明,寫為LIXiao-Ming。第一作者以腳注的方式列出姓名、性別、學位和職稱。為了支持多中心協作研究項目,各協作單位的第一作者可并列為該文的第一作者。。
5、摘要 論著和綜述/講座須有350字以內的中、英文摘要,采用第三人稱撰寫。其中論著類文章的中英文摘要采用結構式,內容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綜述/講座類文章摘要采用敘述式。英文摘要還應加文題、全部作者姓名、第一作者科室、單位、所在城市、郵政編碼和國名及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的Email地址。。
6、關鍵詞 在中、英文摘要之后,均須列出2~5個中、英文關鍵詞,各詞之間用“;”分隔。關鍵詞盡量使用美國國立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的醫學主題詞(MeSH)內所列出的詞。關鍵詞必須包含研究對象。。
7、正文 “前言”要反映出本研究的先進性和可行性,在闡明研究背景和理論、列出重要參考文獻的基礎上提出假說和研究目的。“材料與方法”應介紹實驗對象的選擇及各(亞)組的例數、儀器與試劑(注明產地和廠家)、研究或實驗方法及步驟。實驗步驟應提供足夠的細節以便他人重復。“結果”按邏輯順序描述,不要重復圖表中的數據。“討論”必須緊扣研究目的,圍繞結果進行分析,以揭示事物的本質,作出恰如其分的結論。。
8、表格 表格按照正文中出現的次序連續編號,隨文編排。每張表格必須有表題。表格采用三橫線表,如有統計學處理數據需要列出時,可在底線上加一細橫線,表注用上標“a,b,c…”表示。表中要有各(亞)組的例數;英文縮寫均要在表注中寫出全稱。。
9、圖 一幅圖可由數張圖片組成,按照在正文中出現的次序連續編號,附在文章的最后。正文中須在相應的位置用單行文本框標出此處排列的圖號及圖題。每幅圖的下方須有圖題。圖注接在圖題之后,對圖片加以注釋,要求做到脫離正文時讀者也能夠理解圖的內容。圖中病變部位或陽性結果處要用箭頭指出;顯微鏡照片在右下角須有標尺。推薦提供JPG或TIF格式的文件,圖片像素要求在300?dpi以上,線條圖、森林圖、柱狀圖要求提供矢量圖。統計圖中要列出各(亞)組的例數。。
10、數字 公元世紀、年代、年、月、日和時間均用阿拉伯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