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農業大學學報雜志評職稱可以嗎?單位認可嗎?
來源:投稿網 2024-08-16 9:30:05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雜志是可以用于評職稱的。怎么判斷一本期刊是否可以用于評職稱了?首先要看期刊是否正規,正規的期刊都可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查詢,經查詢江西農業大學學報雜志國內刊號36-1028/S國際刊號1000-2286是一本正規雜志,其次就要看作者的專業和單位文件要求了。
評審時所選的專業方向應該與期刊方向一致,如江西農業大學學報雜志是屬于農業類的專業期刊,主要欄目包括農業科學、林業科學、植物保護、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與工程、資源與環境科學、農業工程等。如果評審農業方向的職稱,江西農業大學學報雜志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后一點,一定要了解清楚單位文件或者上級部門的文件具體要求,如果看不明白,或者對具體要求定義不清楚的,也可以咨詢投稿網在線客服,江西農業大學學報雜志是國家級期刊,仔細閱讀晉升文件,其中是否對期刊等級有要求,亦或者必須要科技核心、北大核心,或者是有單獨的評審認定期刊目錄。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投稿要求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是江西農業大學主管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類農業學術刊物,創刊于 1979 年,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連續三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江西省“名刊建設工程”期刊。刊期為雙月刊,每雙月 20日出版,A4 開本,公開發行。
本刊立足于國際國內農業科學的發展前沿,理論探索為主,面向社會,刊載有關農業科學、林業科學、植物保護、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與工程、資源與環境科學、農業工程等學科具有創新價值的學術論文、研究簡報等。本刊讀者對象為國內外農林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師和研究生以及農林行業部門管理者。
1 來稿要求
1.1 文稿務必論點鮮明、信息準確、數據可靠、評價客觀;內容不涉及國家保密制度、作者的署名人數及順序有作者自定,但要求文稿無知識產權糾紛問題,所有署名作者需要對文稿署名認可;本刊反對一稿多投。
1.2 文稿書寫格式按照 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撰寫。包括題名、作者、作者工作單位、地址(含單位名稱、 郵編)、中文摘要、關鍵詞(3~8 個)、與中文摘要及關鍵詞相對應的英文翻譯、中圖分類號、文章標志碼、正文、致謝、參考文獻。
1.3 來稿時在篇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資助的基金項目(有則寫):包括課題來源及基金項目編號;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學位、及所從事的專業方向,ORCID,E-mail,具體格式請參考我刊論文模板和近期學報。
1.4 題名 應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 20 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名。題名應避免使用非公知的縮寫詞、字符、代號,不要出現結構式和數學式。
1.5 摘要 應完整準確概括論文的實質內容,包含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等要素,并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應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字數一般控制在 500~800 字),不分段,不用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序號。英文摘要內容應與中文摘要基本一致。
1.6 正文 各層次標題可用阿拉伯數字聯系編號,如 1,1.1,1.1.1,2,2.1,2.1.1……,層次劃分一般不應超過 3 級,均左頂格編排。
1.7 圖和表 應精選和精心設計,具有自明性,避免文、表、圖相互重復。圖要大小適中(半欄圖寬≤7.5 cm,通欄圖寬≤16.0 cm),線條均勻,主輔線分明,標注完整;照片要求圖像清晰,分辨率 300,反差適宜,裁剪得當,有些圖片應標明放大倍數。表采用三線表設計,標目要明確。圖表內容應與正文相一致,圖序和圖題、表序和表題、表頭、表項,以及圖表注釋均采用中英文對照。
表格的要素:表題中英對照,橫縱表項中英文對照(用“量/單位”形式,復合單位用括號,后跟橫 縱表項的英文對照),注采用中英對照。
1.8 量和單位 請使用法定計量單位,量名稱及符號、單位、數字等應該符合國家標準,書寫要 規范化,并注明外文字母的大小寫、正斜體及上下角標。
1.9 對作者參閱和摘引的同行已有的相關或相近研究要在參考文獻中給以著錄。參考文獻應為公 開發表的資料,并按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順序編號,在正文中引用的相應位置右上角,用[ ]加序號 標出,須區分著錄閱讀型參考文獻和引文參考文獻的頁碼。閱讀型參考文獻是“著者為撰寫或編 輯論著而閱讀過的信息資源,或供讀者進一步閱讀的信息資源”,閱讀型參考文獻的頁碼著錄文 章的起訖頁或起始頁;引文參考文獻是“著者為撰寫或編輯論著而引用的信息資源”。引文參考 文獻的頁碼著錄引用信息所在頁。中文參考文獻后須著錄對應的英文對照。
2 注意事項
2.1 文稿的著作權除《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外,屬于作者,文責由作者自負。根據《著作權法》 有關規定,本刊有權對來稿作適當的文字性修改,刪節或退請作者自行修改,如作者不允許對文稿修 改,請在來稿時說明。
2.2 為適應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需要,擴大學術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中 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 科技期刊數據庫(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重慶維普資訊公司)”和“中國臺灣華藝線上圖書館(Airiti Library)”、北京超星公司“超星學術期刊數據庫”。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若 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以上數據庫,請在來稿時予以說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2.3 請在來稿時注明作者或聯系人的聯系電話、電子信箱、詳細通訊地址及郵政編碼。
2.4 凡投本刊的稿件,均在 2 個月內告之處理意見(雙方另有約定和寒暑假除外),請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