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采集與處理雜志評職稱可以嗎?單位認可嗎?
來源:投稿網 2024-08-16 9:30:05
數據采集與處理雜志是可以用于評職稱的。怎么判斷一本期刊是否可以用于評職稱了?首先要看期刊是否正規,正規的期刊都可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查詢,經查詢數據采集與處理雜志國內刊號32-1367/TN國際刊號1004-9037是一本正規雜志,其次就要看作者的專業和單位文件要求了。
評審時所選的專業方向應該與期刊方向一致,如數據采集與處理雜志是屬于電子類的專業期刊,主要欄目包括理論與試驗研究;研究簡報;綜述。如果評審電子方向的職稱,數據采集與處理雜志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后一點,一定要了解清楚單位文件或者上級部門的文件具體要求,如果看不明白,或者對具體要求定義不清楚的,也可以咨詢投稿網在線客服,數據采集與處理雜志是國家級期刊,仔細閱讀晉升文件,其中是否對期刊等級有要求,亦或者必須要科技核心、北大核心,或者是有單獨的評審認定期刊目錄。
數據采集與處理投稿要求
1.征稿方向
《數據采集與處理》以“數據”為中心,聚焦數據的 “感知-傳輸-存儲-計算”相關的前沿理論、方法和應用,包括通信信號、雷達信號、圖像及視頻數據、多光譜數據、文本數據、語音及光電混合數據、生物信息及其他大數據信息的智能獲取、智能傳輸和識別、智能分析和計算等。征稿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全域感知方向:頻譜感知、雷達/聲吶探測與感知、視覺/圖像感知與識別、多光譜感知、聲學/語音感知與識別、生物感知等;
(2)數據傳輸方向:5G/6G網絡、空天地一體化網絡、衛星星座通信網絡、空間信息網絡、新型短距離無線通信、新型數據鏈等;
(3)數據存儲方向:壓縮編解碼、分布式存儲、邊緣緩存等;
(4)智能計算方向:大數據基礎算法及應用、人工智能算法及應用、通信信號處理、雷達信號處理、生物信息處理、文本處理、多光譜信號處理等。
2.投稿及評審流程
(1)請作者在本刊唯一官方網站http://sjcj.nuaa.edu.cn在線投稿,獲取稿件編號。投稿時請填寫所有作者姓名,并詳細填寫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聯系方式。編輯部在5天內反饋初審結果,初審通過的稿件須繳納審稿費,否則不予評審。
(2)編輯部將按照規范化的審稿程序,聘請同行專家對稿件進行客觀評審,并根據審稿意見公平、公正地決定稿件的取舍。作者可推薦審稿人3~5名(要求:重點大學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相關專業),也可說明需回避的審稿人。
(3)自收稿之日起一般在2個月內可完成第一輪審稿,編輯部將通過郵件提醒作者登錄網站查看專家意見和評審結論,逾期可通過郵箱sjcj@nuaa.edu.cn或致電025-84892742查詢。
(4)編輯部將定期組織編委對評審通過的稿件進行終審,終審通過的稿件按投稿次序在12個月內予以刊登。編輯部特邀稿件以及來自前沿熱點方向并富有創新的稿件經編委推薦可優先發表。本刊對所刊登論文按頁收取版面費。稿件一經發表,即付稿酬,并贈送當期樣刊。
3.其他約定
(1)來稿必須具有創新性、學術性、科學性、規范性和可讀性,寫作及排版格式需符合科技論文要求,并確保圖表清晰、公式無亂碼。
(2)來稿不得涉及國家秘密,若論文有涉密行為責任由作者及作者單位自負。
(3)來稿必須為首發稿,不得在其他任何期刊、論文集或網絡平臺上有任何形式的出版行為(非正式出版的論文集除外),且不得一稿多投,不得有任何學術不端行為,不得包含任何違反法律法規以及侵害他人權益的內容。
(4)來稿署名及署名順序在投稿時一經確定不得擅自更改,如需調整須向編輯部提出申請,由編輯部和編委會核實和審議無異議后方可更改。
(5)編輯對來稿有文字修改權,清樣經作者校對刊出后文責自負。
(6)論文一經刊發即說明作者同意將該論文的版權自動轉讓給編輯部,包括電子出版、多媒體出版、網絡出版及以其他形式出版的權利;本刊向國內外數據庫、檢索機構(包括印刷版、光盤版、網絡版)報送時不再征求作者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