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臨床醫學雜志評職稱可以嗎?單位認可嗎?
來源:投稿網 2024-08-16 9:30:05
實用臨床醫學雜志是可以用于評職稱的。怎么判斷一本期刊是否可以用于評職稱了?首先要看期刊是否正規,正規的期刊都可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查詢,經查詢實用臨床醫學雜志國內刊號36-1242/R國際刊號1009-8194是一本正規雜志,其次就要看作者的專業和單位文件要求了。
評審時所選的專業方向應該與期刊方向一致,如實用臨床醫學雜志是屬于醫學類的專業期刊,主要欄目包括臨床內科學、臨床外科學、婦產科學與計劃生育學、臨床兒科學、臨床五官科學、臨床影像學、臨床護理學,另有基礎與臨床、綜述與調查報告欄目。如果評審醫學方向的職稱,實用臨床醫學雜志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后一點,一定要了解清楚單位文件或者上級部門的文件具體要求,如果看不明白,或者對具體要求定義不清楚的,也可以咨詢投稿網在線客服,實用臨床醫學雜志是省級期刊,仔細閱讀晉升文件,其中是否對期刊等級有要求,亦或者必須要科技核心、北大核心,或者是有單獨的評審認定期刊目錄。
實用臨床醫學投稿要求
《實用臨床醫學》是國家科技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聯合批準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臨床醫學雜志,由南昌大學主管主辦,2000年12月創刊,現為雙月刊。主要刊載反映臨床醫學各學科的研究結果、方法技術、新發現、新進展等方面的學術論文、綜述和具有報道價值的個案、調查報告。
1.來稿應具有科學性、實踐性、邏輯性、先進性。要求材料可靠,數據準確,論點鮮明,條理清晰,簡明扼要,文字精練。一般論著不超過8000字為宜;講座、綜述不超過10 000字為宜;短篇等控制在3500字以內。有基金資助的課題,請注明基金名稱及編號。
2.來稿使用的名詞術語應前后統一,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對沒有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于文內首次出現時,應注明原詞。中西藥名以最新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中國藥品通用名詞》(均由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為準。縮略語首次出現時應寫出全稱,常見縮略語除外。簡化字以《簡化字總表》為準。
3.來稿的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題名。題名應避免使用非公知的縮略語、縮寫字符、代號,盡量不出現數學式和化學式。所有作者姓名及其單位均應列出。提供作者單位的全稱(包括科室)、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在篇首頁地腳標注第一作者的出生年份、性別、學歷、學位、職稱、研究方向。
4.論著須附中文摘要、關鍵詞(3~8個),以及與之相應的英文摘要、關鍵詞。摘要采用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個部分。 正文層次標題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如“1”、“2.1”、“3.1.2”等,文內接排序號可用1)2)3)等。
5.列表要重點突出,表題簡明,內容精練,數字準確。數字(數據)不多不必列表;欄目過繁、文字過多也不宜列表。表中和文中內容應避免重復。表中的術語、符號、單位等應與插圖及文字表述中的一致。表應按統計學制表原則設計,合理處置主語及謂語,一律采用“三線表”式,并隨文排。表須有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的表序(獨表定名為“表1”)。
6.提供的圖片須清晰,對比度好(像素不小于300),可另存為jpg格式。標明圖序、圖題和圖注。
7.參考文獻的引用務必是作者親自閱讀的相關文獻,以近3~5年的為主,論文引用20條、綜述引用30條左右。在文內引用處右上角以加有方括號的阿拉伯數字依序標注。參考文獻在文后的著錄項目應齊全,文獻作者姓名一律姓前名后,3 名以內全部列出,4名以上則列前3 名,其后加“等”或“et al”。電子文獻須提供訪問路徑。書寫格式舉例
[期刊]作者.文題.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書籍]作者.書名:其他書名信息,如卷(冊)等.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頁碼.
[專利]專利申請者.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引用日期].獲取或訪問路徑.
8.本刊為江西省優秀科技期刊,已被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盤數據庫等收入。凡被本刊錄用的稿件,將由本刊統一納入上述信息服務系統,以提供信息服務。如不同意將自己的稿件納入光盤版或因特網傳送交流的作者,請在投稿時附上聲明。
9.來稿文責自負,切勿一稿兩投,并交稿件審理費(每篇100元)。編輯對稿件有刪改權,但涉及對原意的修改將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須按時在網上提交,逾期不回者,視作自動撤稿。采用的來稿酌收版面費(已扣除光盤版、網絡版稿酬),并贈送當期期刊2本。
10.請登錄http://qks.ncu.edu.cn,單擊本刊封面→作者投稿,然后按系統提示完成投稿。同時下載并簽署《著作權轉讓協議》。編輯部接到《著作權轉讓協議》才能定稿。
11.本刊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461號(330006)實用臨床醫學雜志社。Email:ncsylc@ncu.edu.cn或6361259@sina.com。電話(傳真):0791-8636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