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雜志評職稱可以嗎?單位認可嗎?
來源:投稿網 2024-08-16 9:30:05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雜志是可以用于評職稱的。怎么判斷一本期刊是否可以用于評職稱了?首先要看期刊是否正規,正規的期刊都可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查詢,經查詢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雜志國內刊號34-1267/R國際刊號1673-6427是一本正規雜志,其次就要看作者的專業和單位文件要求了。
評審時所選的專業方向應該與期刊方向一致,如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雜志是屬于醫學類的專業期刊,主要欄目包括專論;藥材生產;制藥工藝;資源與鑒定;藥理藥化;質量控制與管理;基層中藥;臨床中藥;中藥教育;綜述等。。如果評審醫學方向的職稱,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雜志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后一點,一定要了解清楚單位文件或者上級部門的文件具體要求,如果看不明白,或者對具體要求定義不清楚的,也可以咨詢投稿網在線客服,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雜志是國家級期刊,仔細閱讀晉升文件,其中是否對期刊等級有要求,亦或者必須要科技核心、北大核心,或者是有單獨的評審認定期刊目錄。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投稿要求
一、稿件內容要求
1、來稿應有原創性和創新性,觀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嚴密,資料可靠,語句精練,遵從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數字用法、標點符號及其他標準。
2、編輯部對來稿有審查、校正及刪改權,作者如有保留請預先聲明。
二、稿件格式要求
1.文題、作者及單位 來稿須列出中英文的文題、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全稱) 、地名(省、市) 及郵政編碼。英文題名首字母及實詞第一字母大寫,其他均小寫;作者姓氏的漢語拼音全部字母大寫,復姓應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符。論文署名不宜過多,應限于對該文能負責并解答有關問題者。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數字序號,并在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序號,通訊作者應以上標的形式加注*號。
2.腳注 首頁腳注中注明:基金項目(注明項目名稱及編號) 、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性別、學位、職稱、研究方向,E-mail)、通訊作者(出生年,性別、學位、職稱、研究方向,E-mail) 。
3.摘要、關鍵詞 研究論文、專論、綜述應附中英文摘要(300字內) 、關鍵詞(3-8個) 。實驗性文章摘要為結構式摘要,即分為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結果(Results)、結論(Conclusion)四個部分,摘要(Abstract)、關鍵詞(Keywords)作為標示詞后面加用冒號,多個關鍵詞之間應用分號分隔。專論、綜述為敘述形式的指示性摘要。
4.前言 前言應概述本研究的理論依據、實驗基礎、研究方法及其文獻來源,以及國內外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概況,明確提出本文的目的。注意盡量避免與文題及摘要文字上的雷同。
5.正文 層次序號用1 ……1. 1 ……1. 1. 1表示。層次序號后寫明各層次標題,最后一層標題后接排正文,最多至三級標題,以下用(1)、(2)……表示。
6.實驗材料 寫明藥物來源、批號。論文中實驗藥材的原植(動、礦) 物名稱要求使用《中國藥典》規定或其他公認的規范化名稱,并注明鑒定人姓名、職稱及其工作單位。處方需寫出主要藥物組成、劑量及制備工藝。寫明實驗主要儀器設備名稱、型號、生產廠家及試劑的規格。
7.數字與有效數字 數字作為量詞及序詞,一律用阿拉伯數字,但古籍文獻的卷次、頁碼,農歷及我國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用漢字。固定詞語中作詞素的數字用漢字,如二倍體、十二指腸等。應注意有效數字的取舍,測得的數據不得超過其測量儀器的精密度。作者應認真核實,確保來稿中各項數據的準確無誤。
8.計量單位和符號 遵照國家法定標準及有關國際規定規范使用量和單位的名稱、符號,如:L (升) ,s(秒) ,min(分鐘) , h (小時) ,d (天) 等。文中單位用mol/ L的形式,不用mol· L-1形式,數字和單位之間應空一格,如0.5 mol/ L;RSD(相對標準偏差) 不用CV(變異系數) ;A (吸收度) 不用OD(光密度) ;μg;μL 或μm ,不用μ;r/min(轉速) 不用rpm;壓力單位應換算為Pa 或kPa;血壓單位可用mmHg 表示,但第1 次出現時應注明與kPa 的換算關系;土地面積單位應將“畝”換算為m2 ;表示微量物質含量的ppm 應寫成10 - 6 ;以往用來表示化學位移量值的ppm 也應廢棄,如δ= 2. 5 ppm應寫作δ= 2. 5 ,等。
9.圖表 力求少而精,能用文字簡要說明者盡量不用圖表,文字與圖表不應重復表達。圖頭及表頭均需有中英文對照。圖和表中的量與單位表示法應為,量的名稱或符號在前,單位符號在后,單位放至括號內,如時間(min)或t(min)。請盡量提供原圖或其復印件,照片用黑白片,顯微鏡照片應具長度標尺。表格用三線表,欄目項不應有空缺。
10.討論 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主要闡述本研究的新發現、結果分析及存在問題等,應避免不成熟的論斷。討論中一般不應有圖表。
11. 參考文獻 依在文中出現的順序于上角方括號內標明序號。應盡量引用近期公開發表的原始文獻,勿引用內部資料。作者應對所引文獻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國外參考文獻一律用原始文種著錄,作者姓名均為姓在前,名在后(不加縮寫點) ;英文雜志名使用縮寫(不加縮寫點);日文不可用中文簡化字。藥典盡量使用最新版本。參考文獻出處及注釋序號不可標注在文中題目、摘要及一二三級標題上。作者3 人以內全寫,3 人以上在第3 作者之后加“等(et al 斜體)”。應標注文獻類型標志:期刊[J],專著[M],專利[P],學位論文[D],標準[S],論文集[C],數據庫[DB],電子公告[EB]。參考文獻中所有標點均為英文標點,標點后空一格。
三、費用收取情況
稿件被錄用后,發表費300元/版。在該論文出版后,稿酬為50元/版。雜志社在收取發表費時,將稿酬從交發表費中扣除,實際收取發表費為250元/版,稿酬不再另支付。稿件刊登后,贈作者本期期刊兩本。如作者需要增加本期期刊請在匯款時予以說明,我刊在寄發贈刊和版面費發票時一并寄出。
稿件流程:
(1)作者投稿件。
(2)編輯分稿至欄目責任編輯。
(3)責任編輯初審,通過或退修。結果:擬錄用,進入下一環節;未通過,退稿,流程結束。
(4)稿件復審或專家外審,經主編確認,通過或退修,稿件錄用,進入下一環節;未通過,退稿,流程結束。
(5)編輯安排期刊及核算發表費用;
(6)作者交費及填寫發票抬頭。
(7)編輯上傳已編排的稿件清樣。
(8)作者校對,并回傳校對結果。
(9)作者投稿后一般一個月內完成審稿流程,請勿一稿多投。
(10)稿件刊出后半個月左右,編輯將兩本雜志及發票寄送給第一作者(假期順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