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學雜志評職稱可以嗎?單位認可嗎?
來源:投稿網 2024-08-16 9:30:05
新醫學雜志是可以用于評職稱的。怎么判斷一本期刊是否可以用于評職稱了?首先要看期刊是否正規,正規的期刊都可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查詢,經查詢新醫學雜志國內刊號44-1211/R國際刊號0253-9802是一本正規雜志,其次就要看作者的專業和單位文件要求了。
評審時所選的專業方向應該與期刊方向一致,如新醫學雜志是屬于醫學類的專業期刊,主要欄目包括研究論著、 綜合病例研究、 綜述、 述評、 臨床指引、 述評·指南解讀。如果評審醫學方向的職稱,新醫學雜志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后一點,一定要了解清楚單位文件或者上級部門的文件具體要求,如果看不明白,或者對具體要求定義不清楚的,也可以咨詢投稿網在線客服,新醫學雜志是國家級期刊,仔細閱讀晉升文件,其中是否對期刊等級有要求,亦或者必須要科技核心、北大核心,或者是有單獨的評審認定期刊目錄。
新醫學投稿要求
一、投稿范圍
《新醫學》以基礎研究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為宗旨,涵蓋臨床醫學各學科的新理論、新知識、新診療技術,目前征集述評、綜述、研究論著、綜合病例研究等欄目稿件,我刊主要收基礎或臨床(涉及機制、診斷、治療)相關稿件,不收護理、教學、純粹的META分析稿件。
二、稿件要求
1總體要求:文稿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論點鮮明,資料真實,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深入淺出,生動易懂,數據準確,書寫工整,用詞規范,必要時應對有關數據進行相應的統計學處理。文稿要求內容新穎、緊密結合臨床,有實用價值,符合本刊有關欄目的格式要求。
2欄目及字數:綜述一般不超過 5000 字 (不包括圖表和參考文獻),研究論著一般不超過 6000 字 (不包括圖表和參考文獻)、綜合病例研究為少見病或特殊病例的具體分析,須有具體病例的病史及診治過程以及相關檢查的圖片,一般不超過 5000 字 (不包括圖表和參考文獻)。
3排版:上傳電子稿件應為 WORD(*.doc)和 LaTeX(*.tex)文檔,排版時請采用小4號字、1.5倍行距。特殊文種、上下角標、需排斜體等情況者均應注明;大小寫、拉丁文、希臘文應明確。除英文外,其他外文請注明文種。文稿完成后須仔細校對全文,認真復核藥名、劑量、數據。
4文題:文稿的題目力求簡明、醒目,能準確反映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宜控制在20個漢字以內,一般不用標點符號,盡量不用縮略語。英文文題含義應一致。
5作者信息: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如文稿的通訊作者非第一作者時,應說明;通訊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確定;如需注明協作組成員,請列于文末參考文獻前。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請在文末注明聯系電話和電子郵箱。英文版作者信息使用漢語拼音。作者姓名下方應包括作者單位名稱(具體到科室)、單位所在城市名(或地名)、郵政編碼及國家名稱,以上信息需中英對照。
6摘要:所有欄目文章均需附有中英文摘要。論著稿需在文章前面附一300字以內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須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列出主要數據)、結論(Conclusion)4部分。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中文摘要應準確、精煉,并可獨立成文,具有自明性。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基本相符,按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的順序寫。請參照本網站《新醫學》關于論著摘要書寫的要求。
7關鍵詞:在摘要之后附上2~5個關鍵詞。應盡量使用最新版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醫學主題詞表(MeSH)》中所列的詞,且必須用全稱;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編譯的《中文醫學主題詞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的專業術語(自由詞)可直接作為關鍵詞使用,建議排在最后;中醫藥關鍵詞應從中國中醫研究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編寫的《中醫藥主題詞表》中選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稿,應標注與中文關鍵詞相對應的英文關鍵詞,同樣必須用全稱。
8基金項目:文稿所涉及的課題如獲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或屬攻關項目,應以腳注形式于文稿首頁左下方說明,如“××基金資助項目(基金號××××)”,并附有關審批機構或部門審批證明(復印件)。
9名詞術語:醫學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中醫名詞術語按GB/T 16751.1—1997《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征候部分、治法部分》執行,經絡針灸學名詞術語按GB/T 16751.2—1997《經穴部位》和GB/T 16751.3—1997《耳穴名稱與部位》。冠以外國人名的體征、病名、試驗、綜合征等,人名的中譯文后不加“氏”(人名只有1個字的除外,如福氏桿菌),英文的人名后也不加“s”。作者可參照本網站《本刊常用醫學名詞的中、英文對照表》。
10縮略語:文稿應盡量少用縮略語,以避免影響閱讀文章的流暢性。一篇文稿一般不宜使用超過5個縮略語,4個漢字以下(含4個漢字)的醫學名詞,一般不用英文縮略語。4個漢字以上的名詞需用英文縮略語代替者,應在文稿第一次出現英文縮略語時前面先寫出中文及英文全稱,如動脈血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2);英文縮略語不得拆開轉行。中文縮略語則加注在中文全稱后,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常用縮寫作者可參考本網站《本刊常用醫學名詞的中、英文對照表》。
11統計學方法
11.1統計學符號 本刊執行GB3358─19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統計學符號一律采用斜體表示。同時注意以下要求:①均數±標準差用(±s)表示,其中均數和標準差均用英文小寫,斜體;②t檢驗的t用英文小寫,斜體;③F檢驗的F用英文大寫,斜體;④χ2檢驗的χ用希臘字母小寫,斜體;⑤相關系數用r表示,英文小寫,斜體;⑥概率用P表示,英文大寫,斜體。
11.2研究設計 應具體說明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如調查設計(具體說明是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的研究),實驗設計(詳細說明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具體說明是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隨機雙盲還是隨機單盲等);主要做法應圍繞4個基本原則(重復、隨機、對照、均衡)作概要說明,尤其應當說明如何控制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11.3資料的表示與描述 屬于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屬于偏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全距(中位數)表示;使用表格表示時,要合理安排縱、橫標目,并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使用圖示時,統計圖的類型應與資料的性質匹配,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應符合數學原則;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于20,注意百分率與百分比的區別,避免混淆。
11.4統計學分析方法的選擇 計量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應根據所使用的設計類型、定性變量的性質和頻數所具備的條件以及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χ2檢驗和秩和檢驗。對于回歸分析,應結合專業知識和散布圖,選用合適的回歸類型,不應盲目套用簡單的直線回歸分析,對具有重復實驗數據的回歸分析資料,不應作簡單化處理;對于多因素、多指標的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釋和評價。
11.5統計學結果的解釋和表示 當P<0.05或P<0.01時,應說明對比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不應說對比組之間具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差別;應寫明所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等)。
12表和圖:分別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并按前見文后見表(圖)的原則排列。每幅表(圖)均應冠有表(圖)題,說明性的文字應置于表(圖)下方的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表(圖)中所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本刊采用三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要求同一指標的數據有效位數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用計算機制圖者應提供激光打印圖樣;照片圖最好予掃描處理,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掃描圖上請標上需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照片圖則用另紙標注,不要直接寫在照片上;線條圖亦請盡量予掃描處理或用計算機制圖。如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注明出處。電子版圖片建議采用jpg格式。請參照本網站《新醫學圖表要求》的說明。
13藥名:來稿中的中文藥物名稱應盡量使用藥典名或通用名,英文藥物名稱采用藥典名或國際非專利藥名。在文題及正文中藥物名稱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確需使用商品名時應先注明其通用名稱,復方制劑應注明主要成分。草藥請注明拉丁學名,包括各級科、屬名,以便讀者查找。
14數字:我刊執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測量數據按GB/T 8170—1987《數值修約規則》有關有效數字的規定取有效位數,盡量作統計學處理。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后如等于或超過5位數字時,每3位數字為一組,組間空1/4漢字空位,如“69413.16”,應寫為69 413.16;序數詞和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不分組。表示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前1個數字的百分數符號不能省略,如6%~94%不能寫成6~94%;表示偏差且有單位者,數據加括號,如(60.3±0.4)mm。附有長度單位的數值相乘時,書寫格式為:3 mm×4 mm×5 mm。
15分點敘述層:請參考本刊各欄目的格式或采用1、1.1、1.1.1、1.1.1.1 ……段內分敘時用①、②、③……。
16計量單位:執行GB3100~3102—1993《量和單位》中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規定及其書寫規則,具體執行請參照:中華醫學會編.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M].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用。根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衛生部聯合發出的質技監局量函[1998]126號文件《關于血壓計量單位使用規定和補充通知》,凡是涉及人體及動物體內的壓力測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或厘米水柱(cmH2O)為計量單位,但首次使用時應注明mmHg或cmH2O與kPa的換算系數(1 mmHg=0.133 kPa,1 cmH2O=0.098 kPa)。
17參考文獻:按GB/T 7714—201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的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角標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末。盡量避免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內部刊物、未發表資料、個人通信等請勿作為文獻引用。引用參考文獻時,不應僅注意對國外文獻的檢索和引用,還必須重視對國內文獻的檢索和引用。參考文獻必須是親自閱讀過的文章,并盡量選取近3年內的文獻。日文漢字請按日文規定書寫,勿與我國的漢字及簡化字混淆。非英文文獻請在文題后用括號注明語種。論著的參考文獻一般控制在12條以內,綜述少于30條。按照下列格式按引用先后列于文末。
17.1文獻的作者 文獻的作者3位以內須全部列出,超過3位則列出前三位再加“等”或et al;不同作者姓名之間用逗號分開,不用“和”、“and”等連詞;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中國作者的漢語拼音按照GB/T 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的要求書寫,名字不能縮寫;外國人的名用縮寫字母,外文縮寫點一律省略,名之間空1/4漢字空位。
17.2文獻著錄項目 參考文獻中的每條文獻著錄項目應齊全,不用“同上”或“ibid”等表示,內部資料不列入參考文獻。
17.3文獻書寫格式
期刊 作者.文題.刊名(外文刊名用縮寫,按Index Medicus),年,卷(期):起頁-止頁.舉例:
[參考文獻]
[1] 趙云峰,林勇,吳學玲. 早期乳酸清除率對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附42例分析. 新醫學,2008,39(11):713-716.
[2] Sharma S, Nemeth E, Chen Y H, et al. Involvement of hepcidin in the anemia of multiple myeloma. Clin Cancer Res,2008,14(11):3262-3267.
書籍 作者.書名.版本(第1版不標注).出版地[出版地不詳]:出版者[出版者不詳],出版年:起頁-止頁.舉例: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 內科學. 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0-116.
[2] McDonald J, Burroughs A, Feagan B. Evidence-based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th ed. London: The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4:3.
18其他:其他要求請參照本網站“相關下載”《新醫學稿約》。
三、收費與稿費
1.收費標準:稿件錄用并排版后由編務老師向作者郵寄或電郵發送校對清樣及版面費通知(版面費標準為500元/版),寄送時間一般為出版前一個月,請作者注意查收信件或電子郵件,并在限期前繳清版面費,否則予撤稿處理。本刊對來稿不收取審稿費,至出版前才收取版面費。如作者投稿后即接到郵件或信件稱“文章已被采用,需繳納XXXX元費用”,均非我編輯部發出,請作者警惕此類詐騙行為。
2.付款方式:版面費匯款通知如下:名稱: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州)期刊有限責任公司 開戶行:工商銀行廣州石牌支行帳號:3602098609200099938 請作者在ATM機轉賬或在工商銀行的柜臺辦理匯款。匯款后請發郵件至:zssyqkzx@163.com。郵件標題為:匯款人姓名,請在郵件中說明:發表雜志名稱、稿號(如需要)、第一作者姓名、匯款人姓名、發票抬頭、手機號碼以及發票郵寄地址(不需要郵寄發票的可不填這一項),地址應詳細,包括省市路門牌號單位科室和郵編。
3.發票:發票抬頭為單位全稱或個人姓名,具體請作者咨詢單位財務后謹慎確定。附言不全,我單位不能確定匯款人的版面費,無法開票,請作者責任自負。抬頭不明確,我單位開出發票后不予重開,請作者責任自負。
4.稿費:我刊采用銀行匯款方式發放稿費,請作者提供收款人姓名(第一作者)、銀行賬號、開戶行及網點名稱(請咨詢開戶網點)、身份證號(納稅申報需要)及手機號。雜志出版當月底編輯部以順豐到付形式寄送雜志及版面費發票,隔月將向作者匯寄稿費。
四、投稿方式
1.投稿方式:本刊采用網上投稿系統,請登錄www.xinyixue.cn 進入主頁點擊“作者投稿/查稿”進行網上投稿。作者可隨時上網查詢稿件的處理情況,投稿后3個月可依稿號向本刊編輯部查詢稿件的錄用情況。向本刊投稿均視為接受本刊稿約約定。我刊不收郵寄及電子郵箱方式投稿。
2.投稿步驟:
第1步:請點擊首頁右邊在線辦公欄中的鏈接“作者投稿/查稿”。
第2步:如果您已經使用過本系統,并且成功注冊過帳號請轉至第5步。如果您是第一次使用本系統,請點擊鏈接“注冊”。
第3步:請在輸入框中填寫您的真實資料,旁邊有*號為必填項目,填寫時請注意下列事項:
1)為了使我們能快速及時地和你保持聯系,請盡量完整地填寫您的資料;
2)為了使您今后投稿、查詢更加方便,請您填寫您的真實資料;
3)用戶名可以不是您的姓名,您可以按照用戶名輸入框上面的要求填寫您習慣使用并且容易記憶的用戶名。
4)填寫完成后請您核實一下您填寫的內容,確認無誤后請點擊下方的“確定”按鈕;
第4步:系統提示您“注冊成功”,請再次點擊“確定”按鈕。如果沒有提示“注冊成功”,那是因為您填寫的資料不完整或者是不符合系統要求,請重新填寫。
第5步:系統返回登錄屆面,請填入您注冊的用戶名和密碼,然后點擊“登錄”按鈕。
第6步:進入投稿系統頁面后,您可以在左邊功能欄目中執行相應的功能(將鼠標指針在相應的功能鏈接上停留片刻系統會有相應的提示)。如果您要投稿,請點擊“我要投稿”按鈕。
第7步:在新的頁面點擊“繼續”按鈕(如果您是第一次投稿,對《新醫學》編輯部對稿件的相關要求不了解,請您先下載上面的“投稿須知”仔細閱讀后繼續)。
第8步:下載“著作權轉讓協議”,如果您在今后接到稿件采用通知,請將您已下載的協議書打印出來,并按要求如實完整仔細地填寫后加蓋單位公章,再請通過投稿系統或E-Mail投交,然后點擊“繼續”。
第9步:請您按照系統的要求填寫相應資料,系統將引導您完成投稿。
3.附件清單:稿時除稿件外,還應提供以下附件。
1) 單位介紹信
2)《著作權轉讓協議》
3)《作者貢獻聲明表》
4)《利益沖突聲明表》
5) 基金項目證明材料
6) 醫學倫理或動物權利委員會審批文件復印件(如涉及)
論文刊登后獲獎者,請及時通知編輯部,并附獲獎證書(復印件)。
4.快捷通道:本刊對獲國家或省、部級基金資助的重大研究成果,將使用“快捷通道”在最短時間內刊用,凡要求以“快捷通道”發表的論文,作者須提供關于論文創新性的書面說明、省級及以上圖書館醫學信息研究所等單位出具的“查新報告”及2位具有高級職稱同行專家的書面推薦信,經審核同意后將在收到稿件后盡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