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疼痛學投稿地址
實用疼痛學詳細信息
實用疼痛學
Pain Clinic Journal
實用疼痛學投稿要求
《實用疼痛學雜志》已更名為《中華疼痛學雜志》。
《中華疼痛學雜志》為中華醫學會主辦的疼痛學專業學術期刊,以廣大疼痛學與相關專業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報道疼痛學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和臨床經驗,以及對疼痛科臨床有指導作用,且與疼痛科臨床密切結合的基礎理論研究。辦刊宗旨是: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貫徹理論與實踐、基礎與臨床、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反映我國疼痛學科臨床、科研工作的重大進展,引領我國疼痛學的發展,促進國內外疼痛學的學術交流。
一、投稿內容
疼痛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及臨床經驗;疼痛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與疼痛科臨床密切結合的基礎醫學研究等方面的文稿,本刊欄目設有述評、專家論壇、論著(臨床、基礎研究)、經驗交流、個案報道、繼續教育、綜述與講座、新療法與新藥物介紹、讀者來信、人物與歷史、疼痛科室(診療中心)簡介和各種學術信息等。其中,述評、專家論壇主要為約稿。
二、撰稿要求
1.文稿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邏輯性和實用性。要求資料完整、可靠,觀點明確,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并經過統計學處理。
2.題名要求以準確、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必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最好不使用標點符號;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一般不設副標題;盡量避免使用英文縮略語、字符和代號,也不應將原形詞和縮略語同時列出;題名中的外文人名用原文;文稿最好獨立成篇;英文文題應與中文文題含義一致。
3.作者署名:作者姓名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改;作者姓名、單位名稱、郵政編碼及通信作者姓名、單位名稱、郵政編碼、電子信箱等。作者應是:(1) 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2) 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3) 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上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4) 在調查和解決研究工作的準確或誠信問題時同意對研究工作的各方面負責。以上4條均需具備。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通信作者,通信作者的姓名、工作單位或郵政編碼置于文題之下。外籍作者的姓名和研究進行及完成的單位名稱應標注全文,并附其本人親筆簽名同意在本刊發表的書面材料。作者署名有爭議或投稿后申請變更作者順序者,需附全部作者簽名的作者貢獻說明。
4.摘要:論著須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4部分,各項分別冠以相應的標題。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語,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中文摘要一般250~400字,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內容原則上相對應,但考慮到國外讀者的需要,可更詳細。英文摘要尚應包括文題、全部作者姓名(作者應全部列出;漢語拼音姓和名均是首字母大寫,名字間不加分隔)。
5.關鍵詞:一般每篇論文標引2~5個關鍵詞。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必要時,可采用習用的自由詞并排列于最后。
6.研究設計:調查設計應交代是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內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屬于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或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入和剔除標準等。應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及影響。
7.統計學:應寫明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統計量的具體值(如t=3.45),并盡可能給出具體的P值(如P=0.023);當涉及到總體參數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再給出95%可信區間。對于服從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應采用中位數(四分位間距)[M(QR)]方式表達,不應采用均數±標準差( x ±s)方式表達。對于定量資料和定性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及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前者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應盲目套用χ2檢驗。要避免用直線回歸方程描述有明顯曲線變化趨勢的資料。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釋和評價。統計學符號,一律用斜體。
8.圖表:論文中每幅圖表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文字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本刊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如遇有合計和統計學處理內容(如t值、P值等),則在底線上面加一條分界橫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數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若使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并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數。影像片要畫出相應示意圖,并標出主要解剖結構。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注明出處。
9.論著與經驗交流文稿要求在方法內詳述操作技術,特殊部位須附解剖圖示意,影像引導者須附影像片;結果部分須有翔實而具體的統計數據,在資料內有癥狀與體征的統計分析,不宜以“符合某診斷標準”代替;評定治療效果須有多種適宜的標準,并有近期與遠期的隨訪。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提倡有合理、合適的兩組或多組方法作療效比較,并隨機分組。討論部分請密切聯系本文結果內的數據,評價本組療效,并與其他文獻報告的方法療效相聯系、作比較,忌大段敘述基本知識與基本概念,也忌將討論寫成文獻綜述。
10.利益沖突聲明:利益沖突信息應為稿件的一部分,有或無利益沖突均需在正文后參考文獻前注明利益沖突。
11.志謝:置于利益沖突、聲明后,參考文獻前。用于對參與部分工作、提供技術性幫助、提供工作方便、給予指導但尚達不到作者資格者,以及提供資助的團體或個人表示感謝。文字力求簡練,評價得當,并應征得被志謝者本人同意。
12.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執行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內部刊物、未發表資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發表資料)、個人通信等請勿作為文獻引用,確需引用時,可將其在正文相應處注明。日文漢字請按日文規定書寫,勿與我國漢字及簡化字混淆。同一文獻作者不超過3人全部著錄;超過3人可以只著錄前3人,后依文種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國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縮寫形式,縮寫名后不加縮寫點;不同作者姓名之間用“,”隔開,不用“和”“and”等連詞。題名后請標注文獻類型標志。文獻類型和電子文獻載體標志代碼參照GB 3469—1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可以采用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推薦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稱。參考文獻應著錄年、卷、期號、起止頁等。對有DOI編碼的文獻,須在文獻末尾著錄DOI號,示例如下。
(1) 期刊雜志,舉例:
[1] 呂時甲, 竇智, 蔣宗濱, 等. 脈沖射頻對坐骨神經分支損傷模型大鼠機械痛閾的影響[J]. 實用疼痛學雜志, 2014, 10(5): 329-333. DOI: 10.3969/j.issn.1672-9633.2014.05.002.
[2] Hoffmann T, Sharon O, Wittmann J, et al. NaV1.7 and pain: contribution of peripheral nerves[J]. Pain, 2018, 159(3): 496-506. DOI: 10.1097/j.pain.0000000000001119.
(2) 專著、書籍, 舉例:
[3] 張立生, 劉小立. 現代疼痛學[M]. 石家莊: 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318-320.
[4] Aitkenhead AR, Smith G. Textbook of anaesthesia[M]. 3rd ed.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9: 301-308.
(3) 引用專著中的某章作參考文獻,舉例:
a[5] 丁昌漢. 植物神經阻滯[M]. //趙俊, 張立生. 疼痛治療學. 北京: 華夏出版社, 1995: 166-172.
(4) 電子文獻,舉例:
[6] Who's Certified [DB/OL]. Evanston (IL): The American Board of Medical Specialist, 2000 [2001-05-08].http://www.abms.org/newsearch.asp.
三、投稿注意事項
1.論文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予以注明。對于有中英文摘要的來稿,基金項目分別以中英文注于中英文關鍵詞下方。標注格式舉例“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271269);‘十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03AA205005)”。并須附基金項目證明復印件。
2.來稿須附單位推薦信。推薦信應注明對稿件的審評意見以及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爭議等項。
3.來稿須遵循醫學倫理基本原則。當論文的主體是以人為研究對象時,作者應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委員會(單位性的、地區性的或國家性的)所制訂的倫理學標準。提供該委員會的批準文件(批準文號著錄于論文中)及受試對象或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
四、審稿
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實行以同行審稿為基礎的三審制(專家初審、專家函審、定稿會終審)。在投稿時作者須告知與該研究有關的潛在利益沖突(即是否有經濟利益或其他關系造成的利益沖突)。審稿過程中保護作者的私密權。對不擬刊用的稿件將告知退稿意見,對稿件處理有不同意見者,可向編輯部提出書面申訴,編輯部將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審議,并予答復。
五、稿件處理時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并結合本刊實際情況,凡接到本刊收稿回執后3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者,則稿件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他刊,應務必事先與編輯部聯系,否則將視為一稿多投,作退稿處理。
六、按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要求,《中華疼痛學雜志》一律實行網上投稿,請登錄http://cmaes.medline.org.cn進行投稿(初次投稿需要注冊),同時將單位介紹信郵寄到本刊編輯部(河北省石家莊市健康路12號)。來稿需經郵局匯稿件處理費,每篇100元(中華醫學會會員50元)。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健康路12號(郵政編碼050011),中華醫學會《中華疼痛學雜志》編輯委員會。
七、來稿一經接受刊登,全體作者親筆簽署《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論文投送介紹信及授權書》后,論文的專有使用權即歸中華醫學會所有;中華醫學會有權以電子期刊、光盤版、APP終端、微信等其他形式出版刊登論文,未經中華醫學會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
八、稿件確認刊載后需按通知數額付版面費及彩圖印制工本費。同時請將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銀行賬戶名、賬號、開戶行信息發到我刊郵箱中,以便稿件刊登后酌發放稿酬,并贈送當期雜志2本。
實用疼痛學雜志簡介
《實用疼痛學雜志》已更名為《中華疼痛學雜志》。
《實用疼痛學》承辦單位學術水平高,經濟、人才支持力度大,編委會層次高,詳見下文。本刊欄目有:述評、實驗研究、論著、經驗交流、繼續教育、綜述與講座、短篇報道、新藥與新技術講座、專家簡介、疼痛科室和研究機構介紹等。
本刊刊1993年由全國知名麻醉疼痛學專家張立生教授創刊,刊名為《疼痛學雜志》雜志編輯委員會由國內知名麻醉疼痛學、骨科、中醫理療等疼痛診療相關學科專家組成,辦刊宗旨為臨床、普及,提高、發展疼痛醫學,為新興醫學學科做好交流和導向工作;2004年國家相關部門批準正是國內外發行,繼續發揚辦刊方針,及時完善補充編輯委員會,已經成為一本具有很大影響的專業醫學雜志。
實用疼痛學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熱門評論
實用疼痛學雜志是很實用的一本學術性雜志期刊的經典著作,對了解心理學很有幫助,經典不容質疑,等某天正式開讀。一直在投稿網買雜志,特別方便,推薦?。。?
超級喜歡實用疼痛學,介紹一些眼科知識,內容豐富,開拓視野,我都準備把每一期的雜志看完收藏起來,這家店鋪也是良心賣家,雜志價格適宜,客服態度超級好,點贊,五星好評。
實用疼痛學雜志的處理速度比較快,編輯也非常認真負責。在校稿過程中,編輯也比較負責任地發郵件來提出修改意見,非常詳細。
實用疼痛學雜志的審稿進度相對來說還算比較快,投稿后第二個月退修,第三個月狀態變為可刊,但是可刊后至今一個多月沒有收到任何錄用相關的郵件,焦急中,打電話過去他們讓發郵件咨詢,發了兩次郵件回復是“正在排隊發表”。沒有收到錄用通知感覺不踏實...。
實用疼痛學雜志編輯給我打的電話,說論文基本上通過了,寫的不錯,可以刊發,編輯人特別好,態度非常和藹,直接就通過錄用,很開心的投了這個雜志經歷,非常好的雜志!
專家意見很中肯,按要求修改后返回專家再審,然后錄用,總的來說雜志水平還可以,編輯態度也很好,說錄用通知丟了,立馬又發一份過來。一個不錯的雜志。
投稿已經101天了!45天的時候發郵件問過編輯,編輯說審稿周期是三個月,讓我等著;到三個月的時候再次發郵件問編輯,編輯說之前兩個審稿人意見矛盾,正在找第三個審稿人審稿,讓我再等等或是自己退稿。
8月底投的文章,國慶節后,三個審稿專家的意見全部反饋回來,三個建議都是小修后錄用。其中一個審稿人更是給出了十多條審稿意見,感覺特別的負責。修改完之后,大概過了一個星期,就錄用了,效率還是高,只是現在還在等待出刊。
該雜志現在越來越注重文章的質量,不論從文章格式、邏輯、細節方面要求都相當的嚴格。如果論文很具有創新性和新穎性可以投往該雜志。
在線投稿系統較完善,投稿期間最主要的時間消耗在主編那里,當然,審稿人質量也參差不齊,是通過郵件發送的,修完也是通過郵件發回,投稿系統就不用了,然后繼續等。編輯還是很復雜的,而且比較nice,期間我總共打了三四次電話,態度都蠻好,答應給催一催,但愿有個好結果吧,應該快有信了。催了下之后很快就接收了,并且安排刊出也很快,整體感覺不錯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