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有金屬投稿地址
稀有金屬詳細信息
稀有金屬
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
稀有金屬投稿要求
稀有金屬雜志投稿須知: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系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志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8、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部不退稿。
9、論文一經發表,贈送當期樣刊1-2冊,需快遞的聯系本部。
10、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系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詳細聯系地址、電話(包括手機)、郵編等信息,以便聯系有關事宜。
稀有金屬雜志簡介
本站主要從事期刊訂閱及增值電信業務中的信息服務業務(互聯網信息服務),并非《稀有金屬》雜志官方網站。辦理業務請聯系雜志社。
《稀有金屬》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自1977年創刊,國內刊號為11-2111/TF,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
《稀有金屬》以稀有金屬材料研究、開發和冶煉為特色的大型綜合性雙月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稀有金屬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稀有金屬參考文獻
新型Al-Mg-Sc-Zr合金顯微組織和性能研究
采用半連續鑄造方法制備了一種新型的Al-5.5Mg-0.078Sc-0.15Zr(%,質量分數)合金鑄錠,通過性能測試和電子顯微分析技術研究了該合金板材制備過程中的組織性能演變規律。結果表明:鑄態合金主要由富含(Fe,Mn)雜質相和Mg2Al3相構成。均勻化處理過程中,可溶性金屬間化合物Mg2Al3先析出,后逐步溶入基體中,優化的均勻化工藝為350℃×10h+440℃×6h。隨穩...
MgYNi合金的結構與快速吸氫動力學
采用真空懸浮熔煉法制備了Mg80Ni20,Mg77Y3Ni20和Mg73Y7Ni203種鎂基合金,研究了Y替代Mg對合金微觀結構和吸氫動力學的影響,并對快速吸氫動力學數據進行了方程模擬。結果表明,Mg80Ni20合金主要由帶狀的Mg2Ni和層狀的Mg+Mg2Ni共晶組織組成,Y的加入主要形成了分布在共晶基體里的Ni3Y相,并造成帶狀的Mg2Ni相的減少與消失,及Mg-Mg2Ni共晶組織向針狀組...
基于應變補償的含稀土Ti2AlNb基合金高溫本構模型
利用Gleeble-3500熱模擬試驗機對Ti-22Al-24Nb-0.5Y合金試樣進行等溫恒應變速率壓縮試驗,采用摩擦及溫度對試驗數據進行修正,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擬合的材料參數與應變量多項式函數關系,構建了基于應變補償的Ti-22Al-24Nb-0.5Y合金本構模型。結果表明:摩擦及溫度修正的流動應力更能夠真實反映合金在高溫變形過程中的動態響應;經摩擦修正后的流動應...
Cu-Ni-Ti合金的成分-彈性性能關系的高通量表征
鈹銅合金性能優異,但潛存毒性危害,Cu-Ni-Ti合金是替代鈹銅的潛在候選材料。采用多元擴散偶實驗方法對Cu-Ni-Ti合金展開研究,進行Cu-Ni-Ti合金的成分-彈性性能關系的高通量表征。結果表明,根據成分變化情況可將擴散偶Cu-Ni-Ti界面擴散層分為具有獨特相組成的若干區域。在650℃熱處理400h后的Cu-Ni-Ti界面擴散層的納米壓痕點區域包括了純Cu,fcc(C...
超小Ag納米粒子的控制制備及其丙烯氣相環氧化性能
負載型金屬催化劑的性能與金屬納米粒子的粒徑密切相關,但目前傳統合成方法還無法高效地合成顆粒尺寸為1~3nm的超小金屬納米粒子。以Ag納米粒子為研究模型,在油胺體系中,采用改進的“降溫法”制備得到尺寸分布在1~3nm范圍內的超小Ag納米粒子。在此基礎上,將所合成的超小Ag納米粒子和尺寸在10nm的Ag納米粒子分別負載到經油酸改性的碳酸鋇載體上,...
熱門評論
初審復審很快,加起來也就三個多月,復審回來修改后一個多月出來結果,基本可以錄用,但見刊還得很長時間。初審復審專家給的意見都很詳細且嚴謹,很不錯。不過對于著急見刊的同學,本刊不適合選擇,出加急費也挺貴的。總體不錯,就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見刊。。
好書,稀有金屬內容詳實,講得很通透,醍醐灌頂啊!!!這些書籍就是我的至寶。五星推薦
對于稀有金屬雜志我已經看了近一個月,才下定決心入手的,希望能有一個滿意體驗。 很好呀,咨詢了好幾次才買的,每次店家都很耐心解答,沒有一點點厭煩之情,很好很好點贊。
第一次在投稿網訂雜志,看看大家的評價蠻好的,按照客服的提示可以查詢到訂單的處理狀態現已經收到雜志,果然不負我的一片信任,不管是包裝還是紙張的質量都是絕對的的上層,書的知識內容更不用說了,對我們這些的人來說真的是篇篇有益啊,踴躍訂購吧。
雖然我的投稿經驗并不豐富,但該刊的稿件處理速度和態度的確值得稱道。向編輯部發郵件咨詢稿件處理事宜,很快會得到回復,有時甚至是第一時間。稀有金屬雜志的審稿人也相對高效,9月底送審的稿件,10月中旬便得到了評審意見,修改完成提交后,11月底通知交版面費。
稀有金屬比較嚴謹,速度還是很快的。被拒了之后打電話說明,編輯部態度很好,還是建議另投他刊,除非有重大改動,不希望浪費我的時間云云。Ps:是我給他們打電話!!!
初審不到一個月就有結果了,順利通過了初審;復審比較長,中間將審稿意見返回給我修改了1次,提交后又過了差不多2個月,復審通過并錄用了,整體來說,確實對文章的要求較高,一般既要有一定的理論創新。
真的很速度,文章改動最大的就是引言部分,經過專家的提議,感覺自己在寫引言方面有很大的進步,感謝審稿專家認真、耐心的評閱,感謝編輯的辛苦工作!
想要稀有金屬雜志審稿快,一定要在投稿時將你的論文創新點寫清楚,這樣編輯就會很快決定將你的稿子送到合適的專家手里,如果覺得你的論文有新意,這個時間會加快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編輯也相當贊,經常打電話去咨詢狀態,一直很要是有創意,內容豐富,應該就沒有問題的回答,聲音相當的甜。推薦大家投稿。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