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資本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初級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3-07-31 10:00:07
資本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
利用資本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社會現實。鑒于資本的復雜性,我們應該動態地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需的地位變化。
(1)在三個經濟發展主體中提高發展目標。
三個經濟發展主體是指國家、地方和企業。在簡單追求經濟績效的時期,國家和地方政府以GDP為發展目標,企業以資產金額和利潤率為發展目標。這些目標以投資為第一驅動力,資本邏輯發揮著最強的作用。要實現科學的發展觀,我們應該用以人為本來取代這三個以人為本:即發展目標以GDP為本、發展成果以物為本(以物質財富為本)和發展動力以資本為本。因此,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考慮與有機結合。對于三個主體,①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和衡量指標應充分體現在人民的幸福、人民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們不僅要追求經濟發展的高度,而且要體現在社會發展和生態維護上。②地方經濟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部分,其基本要求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同,但也應根據地方情況和國家制定的主要功能區規劃,履行國家賦予的區域發展使命。③企業是市場的主體,自然需要追求反映資本增值范圍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不能忽視現代企業應有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不能違背綠色發展的趨勢,合理抑制資本邏輯。我們所說的現代化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進步應該有上述三個發展主體的改進。
(2)調整要素供應的方式和渠道。
市場經濟似乎有貨幣資本,有資本可以購買所有的材料,可以購買科學技術,可以雇傭工人,可以雇傭專家和經理——相當于購買管理,從而使用他人的專業技能來實現資本生產、流通功能等。當然,這里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要有資本運營的能力。換句話說,只要你有能力投資和使用這些資金,你就可以進入各個領域來尋求資本價值的增值。這就是資本的力量,至少在初始階段。在實施科學發展觀時,我們必須創造外部環境,控制因素供應的方式和渠道,減少資本的力量。(1)勞動力供應應應與相應的政治條件相關聯,以迫使資本在經營中尊重勞動。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應該比發展中的資本主義國家更好,因為工會力量的力量是強大的。我們至少應該首先實現這一步,以迫使工會成為勞動力。然后,增加一線生產工人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中的比例。多年來,全國人大政協經常提出有利于資本的建議,但很少提出有利于勞動的建議。(2)技術供應應應根據生態經濟原則進行篩選,排除那些看似盈利、銷售良好但損害生態資源環境再生產的技術。相反,一些有利于生態資源環境再生產的技術應該得到相應的政策支持和鼓勵,因為價值增值不高。在這里,科學發展的邏輯應該在關鍵環節取代資本的邏輯。前者應有審計制度,后者應增加產業政策的新內容。另一方面,國家創新體系在技術供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供應對象應與國家產業政策、技術政策掛鉤,資本邏輯應服從國家產業發展規劃。(3)自然資源的供應也應按照生態經濟原則進行篩選。憲法關于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條款應當實施,私人資本集團不得隨意占有和獲得所有資源收入。一段時間以來,山西煤礦資源的私有化實際上促進了資本的強勁。除了煤炭所有者的經濟效益急劇增加外,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急劇下降。對于煤礦資源的開發,公共進步和私人退出,大進入小退出,不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4)資本供應是資本形成的基礎,社會資本的供應應應有利于削弱資本的強度。金融必須掌握在社會主義國家手中,這是實施控制資本的新民主原則(甚至孫中山的新三民主原則)的最后一道防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主體地位的保證。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許多知識淵博、管理能力強的人才是缺乏資本的人才。他們應該通過銀行貸款獲得有限的社會資本投資,這是建立私有或集體資本的職能。
(3)收入分配傾斜。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上提出按要素分配與按勞動分配并行,而不是原來單一的按勞動分配原則,以適應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這一說法在政策實施中有其戰略性,但根據學科要求并不嚴格。科學的表達是按資本分配和按勞動分配并行。因為在作為分配基礎的所有要素中,只有資本和勞動是對立的概念,其他要素應該分別歸因于這兩個要素。例如,技術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它應該作為技術資本參與分配,也應該作為從事技術工作的能力和按勞動分配的類型。管理要素也是如此。管理效率是一種資本效率,管理是一種先進的勞動形式。因此,作為分配的基礎,管理不能獨立于資本或勞動。至于自然資源,包括土地的壟斷。
在這兩種分配原則下,分別產生財產收入和勞動收入。需要指出的是,許多財產收入不是資本要素直接分配的結果,而是資本收入再分配的結果,如儲蓄利息。社會主義的價值判斷表明,勞動收入對社會進步沒有負面影響,而財產收入有兩個作用:負面影響是免費獲得,積極影響是動員居民在經濟發展初期將消費資金轉化為積累資金。然而,隨著經濟發展受到市場需求的限制,生態資源的限制越來越大,知識積累的重要性越來越超過資本積累的重要性,財產收入的積極作用將逐漸減少。從社會發展的總體方向來看,財產收入對社會進步的負面影響將趨于增加。我們必須理論上理解這一點,傾向于勞動分配的政策原則,抑制和鼓勵居民的收入,而不是增加勞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