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象災害及其主要特點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3-06-29 10:00:07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地區開始大規模種植經濟作物,并逐步取代傳統的種植模式,如樹木、蔬菜、茶葉等。然而,臺風、干旱、洪水、霜凍等頻繁的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導致顆粒無收,不僅影響農民的收入,而且影響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對農業氣象災害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以減少其對作物產量的影響。
1.農業氣象災害及其主要特點。
1.1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類型。
1.1.1暴雨洪水災害暴雨洪水災害是由長期暴雨引起的河流、湖泊洪水和城市中小型河流洪水,導致房屋、田地等洪水,造成不同程度的災害。暴雨洪水災害作為最常見的氣象災害之一,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常發生在東部和南部地區,特別是兩個湖泊、兩個廣州地區,具有強度大、范圍廣、季節性長等特點,更容易造成災害1。它對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破壞性,直接影響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如果出現持續的暴雨天氣,將導致中小型河流水位超過警告,甚至河岸決堤。一旦洪水沖過河流蔓延到農田,就會破壞作物,甚至沒有收獲。因此,汛期前,應做好基礎水利工程,調查總結該地區所有河流,并根據水流狀況和降水情況及時加強大壩或相關蓄水設施。
1.1.2干旱是常見的氣象災害之一,對作物的種植和生長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在降雨量低或由于其他因素導致土壤水分含量低的地區,在干旱狀態下,土壤水分會流失,出現不同程度的干裂。水是植物生長過程中最關鍵的物質。一旦土壤水收支不平衡,就容易發生土壤干旱,不能提供足夠的土壤水分,以確保作物的正常生長,從而導致作物減產2。通過建設調水蓄水項目,重新規劃和分配水資源,與其他地區建立聯合防控機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干旱。如果一個地方經常發生干旱,而另一個地方的洪水更嚴重,這兩個地方可以共同建立一個遠程跨地區調水項目,平衡兩個地方的水資源3。
1.1.3風害風害是風力過大造成的氣象災害,會出現作物倒伏、花果脫落等。在嚴重的情況下,作物會連根拔起,尤其是臺風災害,涉及面廣,還會伴有強降雨。臺風造成的災害一般具有破壞性強、季節性強、人為難以控制的特點,對作物的正常生長影響很大4。此外,強對流天氣中還有雷暴和強風天氣。如果對流性強,風速大,伴有強降水或冰雹,可能是作物的災難。
1.1.4冰雹災害會對樹體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不僅會擊落樹上的果實,還會損害葉子和其他器官,甚至會腐爛樹皮,導致樹干上的許多疤痕。幼果受傷,雖然可能成熟,但會降低果實的質量。當果實接近成熟時,如果受損,很容易腐爛,這將對果農產生很大的影響。一旦發生冰雹災害,它將對農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1.1.5在凍害農業生產過程中,如果某一地區的溫度長期處于較低的狀態,作物的生長發育將受到極大的抑制,導致減產,甚至絕收。通常,從深秋到初春,很容易受到霜凍的影響。如果溫度長時間低于0℃,作物的細胞將受到極大的損害,植物的根部將受到一定的損害,甚至導致植物直接死亡。如果有雪或霜凍,很容易凍害冬小麥、油菜、果樹、茶樹等5。嚴重時,冬小麥等作物不能出苗或出苗后立即死亡。果樹、茶樹等苗期受損,影響生長周期,降低質量,直接導致作物減產,影響經濟效益。由于作物種類、種植區、水分、發育等因素的差異,凍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及時進行低溫冷凍預警,根據當地土壤特性和氣候類型選擇冷凍作物品種,結合建筑溫室、覆蓋膜、使用增溫防凍劑等有效的冷凍防凍措施,可減少冷凍對經濟作物的危害,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1.2農業氣象災害的主要特點。
研究分析近年來我國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可以發現其主要特點如下。
1.2.1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暴雨、洪災害、冰雹災害和凍害的季節性特征最為明顯。干旱主要是春季干旱和秋季干旱要是春夏之交的雷暴風和夏秋臺風。例如,由于季節性氣候變化,春季西北地區出現干旱。
1.2.2具有我國不同地區氣象災害的局部和地域特點,其強度和類型都有一定的規律。東北地區干旱凍害的概率比較大,而南方地區暴雨洪澇災害的概率比較大。
1.2.3具有并發性特征。不同的氣象災害之間有一定的關系。當一種氣象災害發生時,它也會伴隨著其他災害,并且經常同時發生各種災害。一般干旱后,很可能會帶來嚴重的蟲害;洪水災害發生后,可能會發生瘟疫,減少作物產量,影響農業經濟穩定發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