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推廣不足、服務體系不完善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3-06-29 10:00:07
1基本情況
昆明西山區現有果園1190.1公頃。與北方平坦的果園不同,南方果園主要依靠山坡建設,可稱為山地果園,主要種植蘋果、桃、梨等果樹[1]。根據昆明西山區十四五高原特色城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21-2025),西山區農村發展將重點建設四園(城市花園、城市果園、城市花園、城市公園)建設項目,建設高原特色城市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其中,城市果園的定位也對果園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破傳統的種植方式,實現機械化、智能化的種植和生產。1)農村振興政策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農村振興,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加強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設備支持,提高農業機械設備獨立開發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業機械設備研發制造,加強采購補貼,開展農業機械運行補貼。在政策支持下,農業機械將縱向延伸到農村基層,橫向覆蓋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可以預見,在國家深入開展農村振興科技支持行動時,將更加重視農業機械的研發和推廣,為果園引進農業機械提供了重要的機遇。2)果園發展農業機械的基本條件已經成熟。首先,果園土地連接,方便農業機械運行。經過多年的發展,改善了果園原有面積小、地塊分散、坡度大的問題,逐步形成了大規模、集約化、商業化生產模式,擴大了果園生產機械的可行性,擴大了專業生產模。其次,果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農業機械。一方面,果園本身的經營可以帶來可觀的收入,經營者敢于投入更多的資金購買農業機械;另一方面,國家對農業機械采購的補貼越來越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采購經濟的壓力。總體而言,果園現有的基本條件可以完全滿足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要求。3)勞動力短缺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迫使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勞動力資源的稀缺和勞動力成本的大幅增加給果園的經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迫使果園經營者引入農業機械而不是人工種植。根據調查數據,昆明西山區農村人口80236人,但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從業人員只有26398人,老齡化嚴重,學齡勞動力短缺,特別是在農業繁忙、果樹修剪和水果采摘季節,勞動力短缺問題突出。此外,隨著農村人口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低工資根本無法與農民的辛勤工作和繁重的農活相匹配。根據調查,昆明市西山區從事施肥2017年人工工資從60元/天上升到今年100元/天,重體力工和技術工人從100元/天上升到150元/天以上,一些果園經營者表示,人工成本逐漸成為最大的生產成本。越來越多的果園經營者表示,他們愿意通過引進農業機械來降低勞動力成本。
2存在問題
隨著農業機械在果園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果園生產經營中,現代農業機械取代傳統勞動力勢在必行。但目前,在果園管理中,農業機械推廣不足、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信息獲取渠道較少。農業機械信息難以達到果園經營者有很多原因,一方面,經營者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不均衡,從年齡結構來看,40歲以上的經營者占絕大多數,農業機械信息獲取能力較弱,信息通過果園經營者或農民之間的相互宣傳,信息渠道狹窄,更新緩慢,難以購買最適合果園管理的農業機械;另一方面,農業機械生產經營者對農村地區的宣傳不夠重視,特別是山地農業機械相對較小,需求較少,農業機械信息獲取不易。云南省農業和農村廳確定了15類34類79類作為農業機械采購補貼機具的范圍,但多年來實際補貼的農業機械類型多為微耕機、拖拉機等常用機械,果園常用的山地農業機械較少;從機械化推廣平衡的角度來看,糧食作物的機械化推廣水平相對較高,但山地果園的機械化水平較低;在培訓內容方面,大部分是常用農業機械的操作和維修。對新型農業機械,特別是山地機械的培訓和指導較少,難以滿足果園種植者的需求。3)缺乏社會化農業機械服務機構的支持。目前,山地果園機械多為中小型機械和半機械化農業機械。除施藥機械外,其他適用型號較少,行業關注度較低。除基層農業機械站或農業服務中心外,很少有行業協會、農民合作社等專業組織參與,服務差距較大,專業技術支持較少。一些果園種植者缺乏專業的維護意識,農業機械在大規模種植模式下的利用率較高,導致機械故障,加上廠家售后服務范圍和時間有限,農村機械管理服務機構較少,使機械問題難以及時修復,影響農業機械的購買和使用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