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整體護理方法有哪些?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2-12-12 10:00:04
中醫患者多為慢性病患者,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這些患者病程長,痛苦大,思想顧慮多,大多悲觀,對治療失去信心。面對這些患者,作為中醫護士,必須具備高尚的醫德和熟練的護理技術,具備一定的中醫理論基礎和中醫辨證護理知識,用行動溫暖患者的心,贏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密切配合,爭取滿意的治療效果,這是中醫護士的共同愿望。
中醫護理是在中醫基本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護理工作。它以整體概念和綜合征分化護理為特點,以陰陽五行等中醫哲學為指導思想,以中醫臟器經絡、氣、血、津液的生理和病理為基礎。為適應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充分發揮護理工作中的中醫特色,圍繞以患者為中心中醫特色的整體護理,中醫護理人員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
整體護理。
整體護理是在中醫整體護理方法的指導下,中醫的整體護理理念貫穿于整體護理的始終。如口腔潰瘍補充維生素,口腔含有抗炎藥片等治療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如果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從整體護理的角度來看,你可以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取得良好的效果。中醫認為,口舌潰瘍是由心火上炎或小腸實熱引起的。除了選擇清熱解毒、導熱下降的藥物外,還應選擇一些冷、清火的食物,同時避免過度情緒激動,以免出現悲傷、不耐煩和肝臟損傷的缺點。證據鑒別理論
辨證護理。
所謂辨證護理,就是利用中醫四診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綜合、總結、判斷,對疾病進行癥狀定性;然后根據證書定位的結果建立相應的護理原則和方法。辨證施護包括同病異護。異病同護有兩個方面。例如,當發燒、畏寒、水腫、排尿不良時,診斷為風水證。當選擇宣肺、出汗、利尿的方法進行治療和護理時。如果腫脹消退,只有腰酸、白臉、四肢寒冷、畏寒等主要癥狀,證明腎陽虛,應采用溫補腎陽的方法進行治療和護理,即同病異護。
情志護理。
情緒護理是指利用情緒調節來治療臟腑疾病的方法。《內經云》中人有五臟五氣,以生悲的正常和諧情緒,可使臟腑之氣舒適有序。然后促進臟腑的功能活動。情緒異常會導致臟腑氣血功能障礙,進而傷害內臟。例如,快樂最初是一種良性的情緒變化。然而,快樂是無限的,但悲傷是瘋狂的。。此外,在情緒護理方面,中醫還強調五臟(肝、心、脾、腎)的生理功能,相當于當前的音樂療法。
飲食護理。
《內經》強調毒藥功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元,氣味合而服,補精益氣。也就是說,藥物配合飲食不僅可以減少毒物對人體的損害,還可以補充精氣,從而提高治療效果。適當補充營養有利于治療,但過量飲食是有害的,所以在疾病過程中不能勉強進食。飲食護理不僅要注意食物的數量,還要注意食物的質量。例如,脾胃虛寒常因食物冷硬而加重;血丑的人因吃辛辣食物而出血。中醫患者根據辨證選擇飲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寒證應該是溫暖的,熱證應該是冷的,陽虛應該是溫暖的,陰虛應該是溫暖的,陰虛應該是薄弱的。此外,還要注意一些食物的醫療效果,如紅豆,有利于水腫;綠豆具有清熱解暑的功能;梨生津潤肺;海帶有軟堅散結的力量。感冒時宜吃姜蔥;痢疾時宜吃大蒜;便秘食用蜂蜜;這些都需要我們多動腦筋,勤奮好學,掌握多方面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緩解患者的痛苦。
生活護理。
病房是住院病人治療和培養的場所。病房管理的質量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應為患者創造舒適安靜的醫療環境。病房物品擺放整齊,定期通風,保持室內衛生,空氣清新,定期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讓患者感到快樂和休息。經驗是:醫生、護士和患者密切合作。努力消除不利于疾病恢復的不良因素,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再試一次。
患者住院以休息為主,可以保持體力,幫助患者器官恢復健康。但是,根據病情,護士可以引導患者做一些有利于疾病恢復的活動,使經絡暢通,營養氣血和諧,增強抵御外邪的能力。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患者可安排跳躍活動,如打羽毛球、跳繩等,有助于排出結石。一般無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以打太極拳、做運動等輕微運動。這不僅可以幫助疾病的康復,還可以活躍生活,讓患者感到舒適和舒適。
護理。
中醫患者的護理應注意精神護理,中醫認為精神狀態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治療有很大的影響,無論是急性病還是慢性病,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變化,有些悲觀,抑郁,有些不耐煩,有些因為疾病的折磨而失去信心。因此,醫務人員必須密切配合病情,耐心細致的啟發工作,穩定患者情緒,減輕思想負擔。減少損失。
服用中藥及注意事項:①湯劑一般每天服用1劑,分為2次,危重患者應隨時服用;腹瀉劑應根據體質強弱使用。體質差的人應在補品的基礎上使用,并注意適可而止。②驅蟲劑、瀉藥和補品應在飯前服用,安神鎮靜劑應在睡前服用。③一般來說,大多數藥物都是溫和的,出汗的藥物必須是熱的,以幫助藥物。溫熱的藥物應該服用,清熱的藥物應該是涼的。
服藥后護理:①休息一段時間,使患者看起來穩定,觀察藥物后的不良反應。②服用出汗物,一般應多喝熱水、熱湯。熱可以幫助出汗,必須觀察出汗情況,只適合全身輕微出汗,不能出汗,應避免風。③服用利尿劑后,應注意排尿量,并記錄進出量。④危重患者服藥后,應詳細記錄其神志變化、唇色變化、四肢冷溫變化、呼吸出汗和排便情況。⑤服用攻擊性瀉藥和驅蟲劑后,除告知患者服藥后可能出現輕度腹痛外,還應觀察大便情況,無寄生蟲排出。
討論
中醫關于快樂、憤怒、悲傷、思考、恐懼、悲傷和驚喜的說法是人體對各種事物的不同反映。如果這些情緒變化過于突然、強烈、長期和持久,可能成為致病因素,直接影響內臟的功能及其相互協調,導致病理變化。《內經》說,憤怒傷害肝臟,快樂悲傷,悲傷肺,思考脾臟,害怕傷害腎臟。因此,我們的護士在工作時應溫和、端莊、平靜,使患者消除恐懼和緊張,感到情緒溫暖和可信。護士應對患者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關心病人,經常詢問病情,了解病因診斷、疾病發展規律及其并發癥,認真準確地觀察病情,及時向醫生報告問題,抓住機會搶救,中醫護士必須了解中醫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一定的綜合征分化原則,因為中醫護理是基于中醫的基本理論和應用原則。如果發熱根據辨證分為真熱和虛熱,虛實不同,方法也不同。患者高熱不冷,面紅,出汗,口渴,紅黃,舌紅,脈搏真熱,護理可在室內冷水加酒精加熱;惡汗,舌苔為虛熱,護理必要時必須蓋衣服,必要時還需加熱水袋陽氣,使陽恢復退熱。中醫護士除掌握西醫護理技術操作外,還應掌握針灸、火罐、按摩等一些中醫護理技術,如長期服用痛藥患者,易產生耐藥性,長期服用胃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容易上癮,患者疼痛大,改用針灸疼痛,效果好,經濟安全,患者易接受。如肩周炎患者,按摩可舒緩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疼痛效果很好,歡迎患者緩解尿熱,停止白色護理。
總之,中醫護理是一門研究性很強的科學,需要中醫護士不斷學習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