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按摩治療腰肌勞損的步驟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3-08-07 10:00:07
腰肌勞損是最常見的腰部疾病之一,表現為腰部一側、雙側或中間反復疼痛。腰肌勞損引起的疼痛不僅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變化,還會受到患者疲勞程度的影響。
1.腰肌勞損分類。
腰肌勞損可分為急性腰肌勞損和慢性腰肌勞損,其臨床癥狀因發病原因而異。
急性腰肌勞損主要是由于韌帶損傷引起的強烈沖擊或過度負荷引起的肌纖維斷裂。這些急性損傷主要發生在腰骶部、髖關節或腰部兩側的骶棘肌。急性腰肌勞損主要是由過度扭轉引起的。患者立即出現嚴重腰痛癥狀,身體活動受阻。他們不僅坐著和躺著,而且翻身不方便。在嚴重的情況下,他們甚至不能起床。深呼吸或咳嗽會加重疼痛。有些患者扭傷后1-2天會出現腰痛癥狀,并逐漸加重。
2中醫按摩治療腰肌勞損。
中醫按摩治療腰肌勞損的步驟可分為三個步驟,一是問,即詢問患者的病史。二是推,即采用具體的按摩技術。最后是指示,即醫生指示患者注意事項,以幫助患者盡快康復。
2.1問。醫生應首先詢問患者腰痛的病史。詢問患者腰部是否受過任何形式的創傷,是否需要在特殊環境中長期工作,觀察期間的坐姿,然后詢問患者是否有不良的睡眠姿勢。在此基礎上,詢問患者疼痛的臨床表現,如天氣變化或劇烈勞動后的具體位置、加重或減少。觀察患者的活動功能和姿勢是否發生明顯變化,檢查骶棘肌是否有條狀。按壓患者的腰部,判斷是否有特殊的壓痛點。通過上述方法,排除腰椎結核、老年腰椎骨折等與腰肌勞損非常相似的其他癥狀。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情況,才能在正確判斷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按摩治療。
2.2推。按摩療法的治療目的是舒筋活血,解痙止痛。醫生應選擇患者腰部的關鍵穴位,如大腸俞、腎俞、腰陽關、關元俞、委中、承山等。首先,讓患者處于俯臥位。醫生應根據輕-重-輕的方法輕輕按摩患者的腰部,從上到下放松腰部和背部肌肉。患者肌肉放松后,用手掌在患者疼痛處按摩2分鐘。其次,醫生應按照腰部兩側穴位的順序,用雙手拇指揉捏患者的三焦俞、腎俞等穴位,直至患者感到酸痛和腫脹。然后,讓患者保持左臥位。醫生應該把一只手放在患者的肩膀上,另一只手放在他的臀部,最大限度地旋轉他的腰部,然后用雙手同時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拉動患者的腰部。在上述操作中,我們必須注意果斷的動作和穩定的力量。當雙手動作協調時,我們,我們應該注意腰部的合理極限。接下來,讓患者保持右側臥位,并進行相同的壓力拉伸技術。完成上述步驟后,用手掌拍拍腰部兩側的肌肉,使皮膚略紅。最后,用手掌摩擦患者背部兩側的膀胱經絡,使患者皮膚達到微熱程度,然后用桑枝棒拍打患者腰骶1-2分鐘,治療結束。
2.3指示。最后,醫生應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癥狀和特點,適當指導患者的保護措施和鍛煉方法。醫生應該告訴患者注意天氣變化,并對腰部采取特殊的保暖措施。患者還應注意不要過度勞動。他們可以適當地移動腰部肌肉,但他們必須注意不要過度涉及受損肌肉。最后,醫生還應提醒患者注意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坐姿,有意識地改變錯誤的睡眠姿勢,以鞏固按摩效果,盡快恢復健康。只有醫生與患者密切合作,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取得最佳效果。治療后,醫生應給予患者熱情、耐心的指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是徹底治愈腰肌勞損、改善腰痛的根本解決方案。
3.按摩結合其他中醫療法治療腰肌勞損。
中醫按摩對腰肌勞損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如果輔以火罐、針灸、中藥等其他中醫治療方法,可以更好地緩解腰部不適,治療腰肌勞損。
按摩結合拔火罐的方法,可以對按摩治療腰肌勞損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拔火罐不僅能去除濕通絡、溫經散寒,還能刺激神經,調節神經體液功能。這是因為火罐的熱量可以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流,這對機體組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力非常有幫助。拔火罐可以使腰部受損部位恢復得更快,結合按摩法可以事半功倍。
針灸也是一種常見的輔助按摩治療腰肌勞損的中醫治療方法。針灸具有祛瘀活絡、止痛通氣的功效。結合牽拉、按摩等按摩松解技術,可有效分離粘連的腰肌筋膜,改善腰部血液循環。一般不疼是其療效顯著的根本原因。
除了火罐和針刺,按摩后服用中藥也是常見的輔助療法之一。中藥具有改善人體血液循環、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血瘀、止痛通氣的功效。此外,按摩療法的肌腱活血、解痙止痛、內外結合、標本兼治,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4結語
中醫按摩治療腰肌勞損,采用問、推、建議三步法,可很好地緩解腰痛、腫脹等不適,提高腰部活動能力。它不僅對患者沒有明顯的副作用,而且治療成本也很低,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得到推廣和應用。按摩方法結合罐、針、中藥等方法,對腰肌勞損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醫生應積極探索其他輔助治療方法,以更好地為腰肌勞損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