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翻譯中的中醫文化現象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4-02-26 10:00:07
一引言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多年來,國內外對《紅樓夢》文化及其翻譯的研究蓬勃發展,涉及哲學觀念、歷史人物、詩歌曲賦、稱謂、服裝、飲食、花卉、葡萄酒文化等諸多方面。然而,以中醫及其文化翻譯為特殊課題的研究相對較少。原因是小說翻譯中的中醫文化現象不僅要體現中醫術語的特殊性,還要保持小說的文學色彩,增加翻譯難度。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在翻譯中醫名稱及相關概念術語的過程中,如何努力保持源語文化的背景色彩,順應澤入語的語言習慣,確實是一個值得慎重考慮的問題。
例如,作者曾經看到《夢幻西游記》中的中成藥定神香被翻譯成安眠藥;金創藥被翻譯成金創藥(金創藥)等等。這顯然是由于譯者不了解中藥造成的。那么,《紅樓夢》中也有很多中成藥丸、散藥、軟膏、露水等處方,這些中成藥既有生活中常用的處方,也有作者創作所需的捏造。譯者應該如何處理文學作品中遇到的這種特殊的中醫文化現象?
筆者認為,譯者在翻譯《紅樓夢》中的中醫名稱時,不僅要體現當代中醫語言的特點,還要保持中醫的文學色彩。他們不應該像翻譯純醫學術語那樣重視醫學,即德國功能主義翻譯理論代表卡特琳娜·賴斯和英國翻譯家紐馬克提出的文本表達功能和信息功能應用于其中,既能表達作者的個人風格和態度,又能客觀忠實地傳遞中醫信息,最好實現文本的溝通功能。
二中成藥名的翻譯原則。
本文認為,中成藥名的翻譯應遵循以下五個基本翻譯原則:
1簡潔原則。
翻譯中成藥名時,所描述和解釋的翻譯應簡潔。與原方劑相比,翻譯時間過長、復雜,溝通功能差,不利于中醫走向世界。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應避免繁瑣冗長的缺點,并努力簡潔。
2.信息原則。
中成藥名具有直接或間接解釋其所指處方的組成或功效,承載一定的信息,使人們能夠看到單詞的意思,非常實用。因此,翻譯名稱應具有相同的信息密度或相似的信息密度。
3.回譯原則。
回譯原則是指英文翻譯的中成藥名稱盡可能與中文形式相似,實現信息的雙向傳遞。回譯原則有利于翻譯人員準確傳遞信息,也有利于中醫從業人員和愛好者更好、更快地掌握中成藥名稱的翻譯,更有利于提高翻譯質量,限制過度翻譯。
4能中不西原則。
中成藥名稱的翻譯應確保中醫藥的本質、特點和習慣。我們應該翻譯中醫的風格。我們不能改變口味。我們不應該迎合它,也不應該太西化。這對弘揚中國傳統醫學文化非常重要。
5能同不異原則。
中醫學校很多,同一語義的名詞和術語采用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在翻譯中成為藥名時,首先要準確把握原語的含義,然后在翻譯中盡可能用相同的詞素或短語表達相同或相似的概念,盡量統一。
三中成藥名的翻譯規律。
中成藥名稱的翻譯有章可循。首先,譯者應該確定中成藥的劑型。中成藥的常用劑型有湯、丸、散、膏、丹、酒、露、錠等。常用的英文翻譯名稱如下:片-tablet、troche;散-powder;丹-pill;湯-decoction;漿、露-syrup;錠-lozenge,pastile,troche;沖服劑-granula;膠囊-capsule;針劑-injection;栓劑-suppository;中成藥名稱可以根據中成藥的成分、功效和劑型用一套可行的漢英翻譯公式翻譯,這是有效幫助翻譯人員解決中成藥名稱難以翻譯的方法,也是解決中成藥名稱翻譯混亂的途徑之一。常見的公式有:
1根據藥材命名的中成藥:藥材+劑型(分為君藥+劑型和君藥臣藥+劑型);
2根據主治病癥命名的中成藥:病名+劑型;
3根據治療方法命名的中成藥:病名+治療+劑型;
4根據藥物功效命名的中成藥:功效+劑型,或劑型+for+功效;
5根據君藥和功效命名的中成藥:君藥+劑型+for+功效或劑型+of+君藥+for+功效;
6根據諸藥數量和君藥命名的中成藥:劑型+諸藥數量+including或with+君藥;
7根據藥物數量和功效命名的中成藥:所含藥物數+劑型名+for+功效;
8根據病因和病因命名的中成藥:劑型+for+病名+dueto+病因;
9根據隱喻法、陰陽理論、五行理論、藏象理論命名的中成藥:隱喻、陰陽、五行、藏象概念+劑型,多為音譯;
根據服藥時間命名的中成藥:時間+劑型;
根據顏色或性狀命名的中成藥:顏色或性狀+劑型;
12根據動物命名的中成藥:音譯動物名+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