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外與激光工程投稿地址
紅外與激光工程詳細信息
紅外與激光工程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紅外與激光工程投稿要求
紅外與激光工程雜志投稿須知:
1、 本刊國內外公開發行,被EI等數據庫收錄,來稿務必不能涉及任何國家秘密及他人利益,文責自負。
2、 投稿人應確保文章不涉及國家秘密并提供其本人單位的保密審查證明文件。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等各級公開項目資助的稿件,請予以注明。
4、 中英文投稿須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文字簡煉,邏輯嚴謹,一般文稿5000字左右為宜。
5、 版心為174mm*246mm,公式、圖表中量的大小寫及上、下角標須標清楚。
6、 中文稿要有中英文對照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并突出工作創新點。中文文摘200~300字左右,英文文摘務必保證300個單詞以上,中英文主題詞3~6條;請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對投稿分類,標注中圖分類號。
7、 來稿中的表圖均不超過8個。中文稿須由中英文對照的圖標及表頭,圖表中的文字須譯成英文,或用相應的符號表示。
8、 參考文獻應擇最主要的列出,應是國內外公開發表過的文獻,按著者、文題、刊名或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年卷期、頁碼順序列出,并參考清華光盤版檢索規范加注標識。請在正文中用上角標標出所引用的參考文獻。
9、 請勿一稿多投。文稿一旦錄用,編輯發錄用通知單。錄用的稿件編輯部有權刪改。來稿錄用否,2~3個月內通知作者,請自留底稿,來稿一般不退底稿。
10、 文稿一經發表,按規定支付稿酬,并贈送本期刊物兩本。
紅外與激光工程雜志簡介
《紅外與激光工程》系中國宇航學會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會刊,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主管,創刊于1972年,是國家科委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部級學術刊物。 本刊是中國航天界光電子技術領域內學術性與工程應用性集于一體的綜合性刊物,主要刊登國內紅外與激光技術方面的學術論文和工程研究報告,集中反映了中國光電技術在宇航、衛星及導彈武器系統中的工程應用水平。 期刊的編委會由70余人組成,其中包括王大珩、母國光、張履謙、周立偉、姚建銓院士,及其他國內光電領域著名的專家、學者,他們來自航天、航空、兵器、電子、機械系統及中科院,國內著名大學,有他們審稿把關,期刊質量得到提高。
《紅外與激光工程》本刊是中國航天界光電子技術領域內學術性與工程應用性于一體的綜合性刊物,主要刊登國內紅外與激光技術方面的學術論文和工程研究報告,集中反映了中國光電技術在宇航、衛星及導彈武器系統中的工程應用水平,在同類期刊中名列前茅。榮獲996年獲航天系統第五次科技期刊評比三等獎;1998年獲航天系統第六次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1997-2001年在天津市科技期刊評估中被評為一級期刊。
紅外與激光工程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紅外與激光工程參考文獻
計算光學成像在散射中的應用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光散射現象。如何通過散射介質實現高分辨率成像是光學成像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在早期研究中,多重光散射被認為是霧霾、云層、生物組織等復雜介質成像中的障礙。然而,最近研究表明,散射并不是成像的基本限制:光子在經過多次散射后仍然包含了大量信息。為了深入了解新興的計算光學成像是如何解決多重光散射問題的,文中主要...
單像素成像中的光信息編碼與解碼
單像素成像旨在通過單個感光元件記錄目標場景信息。由于其高靈敏度、寬譜段響應等良好的特性,單像素成像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通過對高維光信號的編碼采集與解碼重構,單像素成像能夠滿足豐富的成像需求。介紹了單像素成像的研究背景,簡述了其成像原理及重構算法,從光信息編碼與解碼角度系統回顧了單像素成像的研究現狀和前沿技術。此外,還討論...
單像素成像及其在三維重建中的應用
不同于數碼相機使用光電探測器陣列來獲取圖像,單像素成像通過使用一系列掩膜圖案對場景進行采樣,并將這些掩膜圖案中的信息與單像素探測器測量得到的相應光強做關聯計算以重建圖像。雖然在傳統可見光成像領域,單像素成像性能遠不如數碼相機,但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其在復合波長、太赫茲、X射線以及三維成像等一些非常規應用中具有一定優勢。介紹了...
傅里葉單像素成像技術與應用
非可見光成像是光學成像領域中的難題之一。單像素成像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成像技術,利用空間光調制技術,可實現只使用一個無空間分辨能力的單像素探測器獲取物體的空間信息。因此單像素成像是解決傳統成像在非可見光波段成像難題的潛在解決方案之一。近年,傅里葉單像素成像技術被證明是一種可以兼得高成像質量和高成像效率的單像素成像技術。自2...
新型光譜測量技術發展綜述
光譜測量技術在無損檢測、地質勘探、農業普查等諸多方面均有廣泛應用,且隨著技術的發展,相關工藝器件近幾年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在結合實際應用需求的前提下,比較全面地介紹了光譜測量技術的發展歷史,以及近年來相關技術的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并且從傳統型、計算型、多路復用型三個角度較詳細地總結了目前光譜測量的主要形式。著重介紹了包括計...
熱門評論
贊揚紅外與激光工程雜志編輯部效的率特別高,編輯老師是非常好、有效率的編輯老師。目前總體來看,紅外與激光工程雜志對創新性要求較高,同時對論文的組織結構也要求較嚴謹。
一個外審專家,提了一點小意見改了改。如果著急的人一定要耐心催。修改之后,一個多月編輯加工,打電話告知計算審稿費中,第二天立馬有反應。還是需要打電話催催的。前后近三個月,小修后接收。
剛在紅外與激光工程雜志投了一篇,一審一個月就回來了;兩個審稿人,一個小修、一個大修,不過問題都不很大,修改后再審。但愿順利。。。二審之后一個多月,接收。不過出版得等一段時間。
.7.15號投稿,都半個月了,還是顯示的是已接收狀態,其他的一點消息都沒有,電話打不通,郵件還不回,都想撤稿了,好耽誤時間啊,也不知道結果怎樣了,還要不要等啊?
投稿已經快兩個月了,在線投稿系統一直顯示為正在終審中,上面說如果兩個月左右還沒有消息,聯系編輯部催促,果然很有用,一周后就給了審稿意見,兩個禮拜后就錄用了。
今5月份投的一篇,審稿速度很快吧,7月份返修,然后終審,可這終審的速度真慢真慢,這都終審快5個月了,還沒結果,打電話問編輯,“再等等吧,去的文章都還沒有終審完,估計要明初才有消息吧”,哦,我的個神......
紅外與激光工程真的很好,以前一直在書店購買,后來由于工作時間,也沒空去買,就在網上購買,朋友推薦這個網站,就下單了,網購很方便,不用怕買不到或者沒時間去買。而且快遞也很快,客服態度也很好。
9月26號投的,已經一個半月了,一點消息沒有,打電話還特別橫,就說讓等,怎么辦呀,這要再等半個月直接被拒,就杯具了
專家審了將近兩個月,給了錄用意見,還是比較專業的。對本人論文的后需修改都提出了寶貴意見,繼續努力加強自身的論文寫作能力,個人感覺一篇文章做和寫各占50分?!幸痪湓捠沁@么說的,只要是論文都能發表的,關鍵靠不斷的改進。
第二次投稿了,審稿速度較快,一般一個月左右有結果,審稿專家給了反饋意見,修改后錄用,刊比較注重質量,編輯老師很認真,為了提高論文質量會多次和作者溝通的。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