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協理論框架下信息通信技術對經濟結構轉變的作用:以美國1947-2016年數據為基礎
摘要:經濟數字化為當今世界經濟結構變革的重要主題,信息通信技術(ICT)的應用極大地降低了通信成本和市場交易成本,降低企業運營和管理成本。以1970年為轉折點,IT定價促進了美國經濟運行機制的創新,對資源配置效率提高起關鍵性作用。ICT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會隨著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的轉變產生一系列新的變化。根據共協理論,運用利益分解法,建立基于勞動者報酬、資本收益和共協利益關系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型,并通過分析ICT對固定資產投資、科技進步等主要因素的拉動作用,進而測算出ICT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結果顯示,1947-2016年間,ICT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變化趨勢呈“S”型,且一直為正。把ICT“生產率悖論”放到共協理論框架下,測算服務業對經濟增長和生產率提高的貢獻率,分析表明服務業與工業的結構失衡抑制了ICT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導致了ICT的“生產率悖論”。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產經評論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