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夸克星星震模型的研究
摘要:Glitch指脈沖星發生的自轉角速度突然增大的現象,在許多脈沖星中都探測到了。Glitch的產生機制與脈沖星內部結構相關,而后者依然是待解決的難題。天文觀測和理論研究均不能排除一類可能性,即脈沖星類天體本質上是固態夸克集團星,而固態星體發生Glitch的最自然的解釋就是星震。本工作在星震模型下研究了固態脈沖星的Glitch現象。固態星體在自轉減慢過程中,會發生應力能(或彈性能)的積累,當積累的應力超過星體能承受的限度,星體會發生碎裂,即發生星震,此時由于轉動慣量突然減小而導致自轉角速度突然增大,表現為Glitch現象。根據此模型可得到Glitch的幅度與時間間隔的關系。如果星體的質量較大而自轉較慢,星震過程可能同時伴隨體積的減小,即體積改變的星震,此時通常會有顯著的引力能釋放,可以解釋觀測到的反稱X射線脈沖星/軟伽馬射線重復暴(AXPs/SGRs);如果星體轉速較快,星震過程可能只表現為形狀即扁率的微小變化,此時不會有顯著的能量釋放。這兩類Glitches可以解釋觀測現象。進一步的理論研究結合更多觀測,有望使人們利用Glitch現象來檢驗固態夸克集團星這一理論猜想。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原子核物理評論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