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活斷層的術語、研究進展及問題思考

吳中海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北京100081

摘要:新構造與活動構造都是研究地球最新的構造變形和構造地貌演化過程,也是地震地質工作的主要內容與基礎,而活斷層是其中最重要的構造表現形式和研究對象。活斷層研究成果經常是地震預測與預報、城鄉防震減災和重要工程規劃設計如何有效規避活斷層地質災害的重要依據。從新構造角度認識和研究活斷層的時間尺度與特定區域的地球動力學背景密切相關,更關注從十萬年到百萬年尺度的地質構造過程,強調的是“過去與現在”的斷裂活動性。而活動構造最關注距今100~150 ka以來的地質-地貌過程,更強調認識和評價“現在與未來”的斷裂活動性,因此,它是地震危險性評價的重點。近年來的活斷層研究領域的主要進展表明,第四紀年代學、空對地觀測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方法的快速發展及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定量化研究新構造演化、構造地貌、斷裂活動性和古地震等的水平和精度,也促進了活斷層數據的數字化與共享程度,并進一步提升了地震危險性評價的可靠性與準確性。但對于中國這樣活斷層發育密度高和活動構造體系極為復雜的區域,針對地震危險性評價的新構造與活動構造方面的基礎性工作仍需要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借助高精度遙感技術和新構造定年方法等,開展快速有效的區域性活斷層普查,提升活斷層調查研究的規范化、精細化和定量化程度,并重視活動構造體系的綜合研究,從而為預防地震地質災害夯實地質基礎。同時,還需要注意區分斷層活動性與危險性的關系,重視穩定大陸區和低活動速率斷層的強震危險性問題。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