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投稿地址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詳細信息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投稿要求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雜志投稿須知:
1、來稿應是地球科學基礎理論或應用研究的創新性成果,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可讀性強。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郵政編碼、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及第一作者簡介。請在文稿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基金項目資助、項目號,并提供聯系電話和E-mail地址。
2、摘要應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直截了當地闡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具有獨立性與自明性。在編寫摘要時應當首先闡述研究的問題是什么?即為什么要做這個研究?有了清楚的定義以后,再描述研究的方法、實驗手段和材料。結果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結論?摘要要把這些問題、信息和結論準確、清晰、緊湊地表達出來,要量化。
3、引言應提供充足的研究背景,尤其是近2~3年的研究成果,需引用參考文獻,使讀者不需要參考以往的刊物就能明白或推斷文章的結論。
4、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文稿中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字符的位置高低應區別明顯,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號請在第一次出現時注明。
5、圖表應有自明性,圖表名應附相應的英文名。附圖力求簡明清晰,墨色要黑,線條要勻。圖中文字、符號、縱橫坐標必須寫清,并與正文一致。凡涉及國界線的圖件必須繪制在地圖出版社公開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圖上。照片要求圖像清晰,層次分明。附表中測試數據要注明測試者、測試手段、測試條件、測試精度及誤差范圍。
6、討論與結論部分應該由觀測和實驗結果引申得出,切忌簡單地再羅列一遍實驗結果。討論得出的結論與觀點應明確,實事求是。
7、參考文獻應注意引用近兩年國內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獻,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未公開發表的資料或協作成果,應征得有關方面同意,以腳注方式注明。本刊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雜志簡介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自1979年創刊,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長安大學主辦的學術雙月刊,CN:61-1423/P,ISSN:1672-6561。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主要交流地質領域的研究成果與最新進展。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報道內容主要包括:基礎地質、礦床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含生態地質和災害地質)、資源勘查、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等及地學領域的邊緣學科,重點反映“西部大開發”中資源勘查、生態地質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工程地質等重大地質科技問題。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參考文獻
南海瓊東陸架海洋沉積物粒度分形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通過對2013年南海西部綜合航次于南海瓊東陸架海域采集的3根沉積柱(C1、C2、C4)樣品進行粒度分析,對粒度的分形特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探討。使用矩法計算出沿離岸方向3根沉積柱樣的平均粒徑分別為5.33 Φ、6.14 Φ、6.26 Φ,粒度總體上較細;標準偏差平均值分別為2.59 Φ、2.19 Φ、1.82 Φ,表示分選性逐漸變好;偏度平均值分別為0.40、-0.02、0.4...
大別造山帶宿松變質雜巖變質演化過程
宿松變質雜巖位于大別造山帶最南端,是該造山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由于其變質程度相對較低,記錄的變質演化信息相對較少,所以其變質 P-T 軌跡的構建一直是研究難點,制約了對大別造山帶形成過程的全面理解。針對宿松變質雜巖特征性巖石——石榴斜長角閃巖展開了細致的巖相學、礦物化學研究和熱力學評價。結果表明:該類巖石具有切爾馬克閃石...
活斷層的術語、研究進展及問題思考
新構造與活動構造都是研究地球最新的構造變形和構造地貌演化過程,也是地震地質工作的主要內容與基礎,而活斷層是其中最重要的構造表現形式和研究對象。活斷層研究成果經常是地震預測與預報、城鄉防震減災和重要工程規劃設計如何有效規避活斷層地質災害的重要依據。從新構造角度認識和研究活斷層的時間尺度與特定區域的地球動力學背景密切相關...
塔西地區中-新生代盆-山-原鑲嵌構造區:砂礫巖型銅鉛鋅-天青石-鈾-煤成礦系統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區(簡稱“塔西地區”)中—新生代盆-山-原鑲嵌構造區形成了銅鉛鋅-天青石-鈾-石膏-煤-天然氣等多礦種同盆共存富集成藏成礦,是中國陸內特色成礦單元。以成礦系統理論和波浪鑲嵌構造理論為指導,采用構造巖相學研究方法,對砂礫巖型銅鉛鋅-天青石-鈾-煤成礦系統的物質-時間-空間結構模型進行研究,探索該陸內特色成礦單元內區...
熱門評論
第一次投稿就中了,說明這個期刊還是比較容易中的。我投的是一篇關于試驗研究與分析的文章,從投稿到錄用不到1個月,中規中矩!審稿老師和編輯都很認真負責,對文章審核細致入微。個人感覺只要文章自主創新,內容豐富,還是比較容易被收錄的。
還不錯的一個期刊,審稿時間還行,審稿時間的快慢估計是按研究方向而定,一個多月就審回來了。一審回來兩個專家都同意發表,但也提了十幾條修改意見,但問題不是很大。修改后就是終審,然后就編輯部加工了。后期還是比較快的。還算是比較好投的一個期刊。
投稿半個月退修,兩天改好后,一周錄用,感覺挺快的,編輯還會打電話給你,真是態度好,聲音很和靄。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值得一投~~,推薦!!~
9月份投的,10月份給初審結果,因為個人原因,直到11月份我才修改完外審專家的意見,意見很多說的也很犀利,一針見血。對文章質量提升幫助很大。修改完投出去半個月給了意見,已經錄用。祝大家投稿成功
好久沒有讀到這種腦洞大開觀點沖撞的書了!作者的研究觀點簡直和我不謀而合,雖然論述邏輯并不充分但,依然不妨礙它成為一本有悖于主流文化的好書。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雜志是一個很不錯的期刊,投了以后流程很快,送出去兩位專家外審,提的問題都非常有建設性,修改后專家復審通過,很快就到了規范化修改階段,編輯老師非常認真,提的意見非常好,按意見修改后很快就被期刊收錄了··
對于這么雜志我已經看了近一個月,才下定決心入手的,希望能有一個滿意體驗。 很好呀,咨詢了好幾次才買的,每次店家都很耐心解答,沒有一點點厭煩之情,很好很好點贊。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雜志審稿非常仔細,參考文獻都有詳細閱讀。速度很快!編輯老師態度也超好,非常有素質。編輯和審稿人的意見比較中肯和專業。
第一次投稿就中了,說明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雜志還是比較容易中的。從投稿到錄用不到1個月,中規中矩!審稿老師和編輯都很認真負責,對文章審核細致入微。個人感覺只要文章自主創新,內容豐富,還是比較容易被收錄的。
歷時整整三個月,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雜志編輯很負責,因為畢業在即,向編輯部發信懇請加急處理,編輯很好,雖然過程很艱辛,最后終于在學校要求的截止日期之前拿到了錄用通知!對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雜志編輯部表示感謝!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