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新品種的產量性狀相關性及聚類分析
摘要:為探討粳稻產量性狀間的相互作用和各類品種的特征特性,增強品種改良的預見性,提高育種效率,運用相關、通徑及聚類分析方法,對2012年河南省沿黃粳稻聯合區試資料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生育期、灌漿期、穗長、每穗總粒、千粒質量和株高均與產量呈正相關,尤以灌漿期、每穗總粒和千粒質量最為密切.各農藝性狀對產量的最終效應為:灌漿期〉每穗總粒〉千粒質量〉有效穗〉穗長,有效穗對產量最終效應為負.適當延長生育期、增加株高,能提高穗粒數,促進增產,但有效穗過多對增產不利.14個參試品種被劃分為5類:第I類包括新豐10-2093、五粳519、鄭稻09-10、宛粳096,屬亞高產類;第II類有獲稻008、信粳64,屬中高產類;第III類含新稻29、長粳稻6號,屬高產類;第IV類包括新豐2號、鄭稻10-1、魚選10-1、連09-40、杜粳166,屬中產類;第V類僅有新衛稻1093,屬中低產類.在育種實踐中,應優先選擇穗總粒數多的單株,注重較高結實率和千粒質量的選擇,同時兼顧生育期、株高和有效穗間的協調關系.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河南科技學院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