秈稻品種‘BP360e’抗褐飛虱遺傳分析及基因定位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發掘水稻抗褐飛虱基因,為抗褐飛虱品種培育提供有用的基因資源。[方法]利用印尼抗褐飛虱秈稻品種‘BP360e’與感蟲品種‘02428’分別構建F2∶3和BC2F2∶3分離群體,采用苗期集團法進行抗褐飛虱表型鑒定。利用151對均勻分布在水稻12條染色體的多態性標記,選取F2∶3群體中的極端個體進行初連鎖分析,構建具有連鎖跡象的染色體連鎖圖譜進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檢測。再利用BC2F2∶3群體驗證F2∶3群體檢測到QTL的可靠性。[結果]在第4染色體標記RM16382與INDEL4-5之間,約15.3cM的區間內檢測到1個抗褐飛虱主效QTL,LOD值為14.4,貢獻率為56%,將其命名為QBph4。用BC2F2∶3群體重復檢測到該QTL。該區間包含已克隆的抗褐飛虱基因Bph3。序列分析表明,QBph4可能為Bph3的一種新的等位基因。[結論]‘BP360e’高抗褐飛虱,其抗性受1對主效QTL控制,該抗性基因的發掘為水稻抗褐飛虱分子機制闡明及新品種培育奠定了基礎。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南京農業大學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