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花藥開裂的形態特征觀察及機制分析
摘要:以野敗型雄性不育系V20A及其保持系V20B為核心材料,應用熒光顯微、半薄切片和掃描電子顯微鏡技術,比較分析了不育與可育水稻花藥及花絲的形態特征差異。結果表明:正常可育水稻花藥氣孔帶(IMS2)分布的常開狀氣孔及其角質化表皮細胞保障了花藥的正常失水,失水導致快速伸長的花絲中形成“氣塞”,進而形成反向拉扯開裂帶(IMS1)兩側纖維層的裂藥“驅動力”,纖維層細胞內外壁非均勻增厚決定裂藥受力方向,而花藥表面纖維層細胞次生增厚的“V”形分布特征決定了花藥開裂的位置順序。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湖南農業大學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