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
摘要:長江流域水資源豐富,農業開發歷史悠久,是我國重要的糧、棉、油和水產基地。伴隨著農業開發與工業、城市快速發展,長江流域濕地保護面臨一系列問題:圍湖造田和城市化導致天然濕地面積減少,濕地功能減弱,水質污染嚴重,濕地生態環境退化,濕地資源過度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因此,在長江流域開展濕地生態健康狀況研究很有必要。根據長江流域濕地生態系統的特點,基于壓力-狀態-響應(PSR)模型,建立包含壓力、狀態、響應3大類共14個指標的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以Globe Land30土地覆蓋數據和社會經濟統計等數據為基礎,結合層次分析法對長江流域2000年和2010年濕地進行了綜合評價。研究結果表明:1)從2000年到2010年長江流域濕地生態健康狀況略微下降,2000年長江流域平均濕地生態健康指數是0.478,2010年的為0.475;2)2000年和2010年長江流域濕地生態健康指數中游的〉下游的〉上游的,濕地生態健康狀況較差的區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以重慶、武漢和上海為主的三大經濟中心;3)從行政區平均健康水平來看,從2000年到2010年,江西省和福建省的濕地生態健康狀況有所好轉,而云南省、廣西省、貴州省和重慶市受2010年干旱影響,濕地生態健康狀況有所下降。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氣象與環境科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