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源高度計資料提取南海低模態內潮能量
摘要:呂宋海峽由于劇烈變化的地形成為內潮產生的源地,內潮是海洋混合的重要原因。為了認知南海的內潮能通量分布,對南海的內潮有更好的理解,本文利用21世紀以來發射的多顆高度計衛星:J2、J1T、GFO以及EN,提取了呂宋海峽附近內潮的能通量。研究使用了調和分析和高通濾波等方法來提取第一模態內潮,主要提取K1,K2,M2,N2,O1,P1,Q1和S2八個分潮。同時結合WOA數據對能通量進行計算。結果表明,目標區域潮汐以全日分潮為主,所選區域的全日分潮中K1所占比例最大;半日分潮中M2分潮最強,而內潮的能通量則是M2分潮所占最大,在呂宋海峽區域M2能通量為6.45GW。內潮主要產生在地形變化劇烈的地方,海域的大部分地區內潮能量很小。在呂宋海峽中部,全日分潮能通量要小于南部地區,而半日分潮則有較大值。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海洋與湖沼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