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的生態與景觀系統構建——以三亞豐興隆生態公園項目為例
摘要:近30年來,在傳統的城市開發模式下,三亞的高密度城市建設造成了生態系統的割裂和碎片化,并已成為制約三亞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2015年4月,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在三亞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并選擇將貫穿三亞主城區的三亞河與臨春河作為本次“雙修”工作的核心空間抓手。豐興隆生態公園項目場地位于兩河在中心城區的一處交匯處,周邊地塊為不同用地類型的城市片區與組團。多元的城市界面、充足的綠地空間、紛雜的生態矛盾,使之成為了三亞河流整治修復的“生態咽喉”。通過一系列韌性景觀設計手段,豐興隆生態公園不僅發揮了休閑游憩之功用,同時還起到了雨水收集、調蓄、凈化,對周邊河流的污染物削減,以及降低洪澇隱患等作用,并實現了生態修復和資源的集約利用,成為了該匯水片區不可或缺的“城市海綿”,以及綜合性韌性生態公園的典范。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景觀設計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