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讓算法定義社會——傳媒社會學視角下的新聞算法推薦系統
摘要:互聯網重塑了當代的媒體版圖,新媒體已成為公眾最重要的社會信息來源。同時,互聯網也把人類帶入了信息超載時代。作為對信息超載的應對,以大數據驅動的智能算法推薦系統席卷了互聯網資訊平臺。新聞算法推薦系統基于用戶行為的統計對信息進行篩選,巧妙地避開了理解信息內容的難題。但對新聞算法推薦系統的原理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巧妙之處也正是其致命弱點所在——不能充分理解信息的內容,就不可能準確判斷信息的質量和價值。基于統計而不是基于理解的信息選擇,在提高信息獲取效率的同時,也會制造和加劇信息失衡和信息歧視,成為偏見、劣質信息的傳聲筒和媒體負面效應的放大器。此外,新聞算法推薦系統還有可能被用來操縱信息,成為一些人謀取利益的新工具,使新聞算法推薦系統可能成為“扭曲的棱鏡”,經由它呈現給公眾的某些社會圖景可能偏離甚至嚴重偏離客觀現實,從而導致公眾的社會認知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故而,不能讓算法來定義社會,對新聞算法推薦系統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要高度重視,需要從政府監管、企業自律、公眾網絡媒體素養教育三個方面實施綜合治理。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學術論壇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