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壓穴位頻率對偏癱側脛前肌和腓骨長、短肌的表面肌電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指壓穴位刺激法誘發(fā)偏癱側脛前肌(TA)、腓骨長短肌(FL、FS)收縮即刻效應最大化的時間間隔。方法:21例偏癱患者,仰臥屈髖60°屈膝90°,分別在踝背屈、外翻最大等長收縮(方法一)、指壓足臨泣穴(方法二)及指壓足臨泣穴同時最大等長收縮(方法三)下,觀察間隔3s、6s、9s連續(xù)10次刺激,TA、FL、FS的積分肌電值(i EMG)變化趨勢。結果:方法一,間隔3s、6s,TA、FL和FS興奮性均呈"穩(wěn)中下降"趨勢;方法二、三,均呈"先升后降"趨勢;間隔9s,均無顯著變化。方法一,間隔3s較6s,TA、FL和FS興奮性下降更早(P〈0.05);方法二、三,間隔3s較6s,興奮性更早達到峰值(P〈0.05)。峰值間比較,3s高于6s,6s高于9s。結論:指壓足臨泣穴誘發(fā)偏癱側TA、FL、FS收縮即刻效應最大化的時間間隔可能是3s。
注: 保護知識產(chǎn)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lián)系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