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意、民意與選舉——臺灣當局“內閣”不穩定原因探析
摘要:“雙首長制”下的臺灣當局“內閣”在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以后穩定程度明顯下降,其原因可以用“黨意~民意一選舉”三類因素組成的分析框架進行解釋。2008年以前“內閣”不穩定與“府會”對立爭權、執政黨內部派系分立程度高有關,當局領導人為順應黨意要求傾向于對“內閣”人事進行調整。2005年左右臺灣民眾反抗意識崛起,對當局領導人和“內閣”相關成員信任度降低,也迫使“內閣”經常變動,此后一般民意的不滿更逐漸成為臺灣當局“內閣”不穩定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說黨意和民意為當局領導人提供了調整“內閣”的壓力和動機的話,那么選舉則往往成為調整“內閣”的時機,并在短期內加劇“內閣”的不穩定。本研究以政治社會學作為分析框架,討論臺灣民意對“內閣”穩定性不斷上升的影響,補充和豐富了當前從政治學的制度政治視角對此現象進行的解釋。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