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關系性實踐及其互動模式反思施動-結構難題
摘要:施動-結構難題反映了國際關系研究中在認識論與本體論上的兩種對立:前者探討結構與施動者何者具有決定性,后者探討國際關系的本體是個體還是社會力量。目前理論發(fā)展注重兩者的互構,但大多在施動如何發(fā)揮自身作用的問題上陷入了結構的路徑。從關系性實踐的視角出發(fā),可以認為實踐才是國際關系的本體,從而以描述實踐分布的場域的概念重新闡釋施動一-構問題,并提出國際關系的核心是回答實體進入實踐的場域后將如何行動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場域又存在四種實踐的互動模式,用以描述行為體進入場域后的行為模式。這就取消了施動-結構在本體論上的對立,并具體回答了施動的作用模式,從而避免了施動因素陷入結構的固有問題。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lián)系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雜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