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圍內代表性碧玉的礦物特征和成因研究
摘要:由于碧玉的樣品來源、測試技術單一,有關碧玉的成因及其與大理巖型軟玉之間的成因差別都不明確。本文采集了我國青海、俄羅斯、加拿大、新西蘭、巴基斯坦等全球代表性碧玉樣品,采用顯微鏡觀察、X射線粉晶衍射、電子探針、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和穩定同位素質譜等技術進行巖相學、礦物組成、微量和主量元素、氫氧同位素測試,對碧玉的成因進行綜合分析,同時和澳大利亞大理巖型軟玉進行對比性研究,以明確兩種類型的軟玉之間的成因差別。碧玉樣品測試結果表明:①碧玉的主要組成是透閃石,次要礦物有石英、滑石、黑云母、鉻鐵礦、石墨、石榴石等;②氫氧同位素組成(δD值-69.763‰~-29.251‰,δ18 O值4.7‰~13.4‰)顯示由明顯的變質水組成;③全巖Fe^2+/(Mg^+Fe^2+)值為0.11~0.32,Cr含量約22.9~3400μg/g,Ni含量為700~1800μg/g,表明了明顯的幔源物質參與成礦的特征。通過對比發現,碧玉與大理巖型軟玉的地球化學性質有明顯不同,這種差別與兩者的產出環境有關:大理巖型軟玉的礦物組成和地球化學特征受控于花崗巖和鎂質大理巖,而碧玉的地球化學特征與幔源物質組成和變質流體相關。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巖礦測試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