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為書用——論紙張大規模生產對早期書法藝術發展的影響
摘要:在紙張出現之前書法已經存在,造紙之初也并非為書寫之用。紙張成為新興的書寫載體時,雖然可以催生許多新鮮的書法元素,但是并不能形成固定的創作規范。藝術需要依附載體表達,成功的表現形式無法一蹴而就,載體的規模使用是其中關鍵。本文深入探討了紙張的規模生產對書法藝術的影響。在東漢末至兩晉時期,紙張的制作技術水平與生產規模有兩次提高,相應地推動了兩次書法熱潮。從此,用紙書寫逐漸成為習慣;同時,物質基礎的保障也擴大了書法愛好者的數量。一方面人們在心理上解放了以往的拘謹風格;另一方面章法進入到書法審美的范疇。豐富的書寫技巧被不斷創造,個人風格得以強化,書法體系與審美意識終于成熟。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中國科技史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