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內超聲指導單支架術式處理左主干分叉病變1年隨訪結果分析
摘要:目的評估血管內超聲(IVUS)指導單支架術式處理左主干分叉病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選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54例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證實為左主干末端真性分叉病變患者,經IVUS評估后左回旋支開口管腔面積≥3.7 mm2或斑塊負荷≤56.0%時,采用單支架術式處理,觀察術后即刻邊支血流及1年時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若患者不滿足上述條件,則采用雙支架技術或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進行血運重建。結果冠狀動脈造影定量分析(QCA)顯示,54例患者平均左主干直徑狹窄(58.2±15.1)%,左前降支開口直徑狹窄(79.0±11.1)%,回旋支開口直徑狹窄(47.2±11.2)%。IVUS 檢查提示,術前回旋支開口負性重構指數為(0.9±0.2),有45例(83.3%)發生負性重構。術后左主干最小管腔直徑[(3.7±1.1)mm比(2.8±1.1)mm,P=0.032]、管腔面積[(10.1±1.6)mm2比(5.0±1.1)mm2,P=0.011],術后前降支開口最小管腔直徑[(3.1±1.2)mm比(2.5±1.9)mm,P=0.041]、管腔面積[(7.9±1.4)mm2比(3.2±1.3)mm2,P=0.026],左回旋支開口斑塊負荷[(50.7±10.6)%比(45.6±10.0)%,P=0.043]、外彈力膜偏心指數[(1.47±0.06)%比(1.24±0.08)%,P=0.018]均顯著大于術前數值,而左回旋支開口管腔面積[(3.5±1.1)mm2比(4.0±1.1)mm2,P=0.026]小于術前數值,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54例患者均完成左前降支到左主干單支架術式治療,術后即刻邊支血流減慢4例(7.4%),其中1例(1.9%)出現分支閉塞。隨訪1年時因再發心絞痛再住院5例,其中2例由于左前降支支架內再狹窄而行血運重建,1例因左回旋支中段原有病變加重行血運重建。結論 IVUS指導下對特定的左主干末端真性分叉病變行單支架處理可能是安全、可行的。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