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蓄水前后壩下游河段河道演變趨勢分析
摘要: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項目,對我國水利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蓄水運用以來,清水下泄,壩下游河道發生長距離、長時間的沿程沖刷。河道原有自然屬性發生改變,下游河段出現水土流失、河岸崩塌、泥沙淤積、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這給沿岸地區生態環境、居民生產生活帶來了不利影響。本文以壩下游河道自然演變特征為基礎,結合主要水利工程措施對河道的影響,通過對大量文獻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揭示了三峽工程蓄水前后約60年間壩下游河段河道演變情況。研究表明,自然條件下,荊江河曲高度發展,河道問題嚴重;下荊江裁彎工程改善了下荊江的邊界條件,河道演變基本按照人工疏導方向進行;葛洲壩工程運行5年后,荊江河段基本平衡;三峽工程運行初期,相近河段受影響程度較大,部分河段河勢變化明顯,但由于運行時間較短,深徹變化還未進一步凸顯,從目前變化規律來看,仍將保持“沖刷-平衡-回淤”的演變過程。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三峽生態環境監測雜志社